武裝黨衛軍擲彈兵人物製作手記以及防寒服小考證
配樂:Delain——Scarlet
相對於戰車模型,筆者製作兵人模型的時間要更早。在高中沒有噴漆設備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陸陸續續地畫了。只不過當時的技法極其原始粗糙,眼珠用牙籤點(為此筆者還特意珍藏了一根特別細的牙籤),高光陰影什麼的更是免談,不過唯一值得稱道的就是即便如此粗製濫造,筆者對於二戰德軍的制服勳章裝備及迷彩樣式也是不敢草草了事,盡量做到考證精確。
筆者於2009年左右製作的黨衛軍擲彈兵。可見當時不論塗裝還是攝影均粗鄙不堪,但是袖帶領章等徽章標誌及迷彩樣式卻絲毫不敢馬虎。
筆者這種毀模一般的兵人製作一直持續到2013年左右,在剛剛接觸AV等水性漆之後,筆者決定模仿網上視頻對兵人模型進行高光陰影的塗裝,在淘寶上搜索極細毛筆的時候偶然找到老謝的漫天城模型店。為了更好地了解這些價格不菲的毛筆性能,筆者特地到了當時還在劉家窯的漫天城舊店,老謝在賣筆的同時還很細緻地給我講授了一些兵人塗裝的技法竅門,在那之後筆者的兵人塗裝技法可以說得到了脫胎換骨般地提高。
這兩個黨衛軍裝甲兵製作於2014年。之前曾在瑞鶴兄的維京師黑豹A坦克製作文章中出鏡過一次。可見面部塗裝及軍服較之前有著天壤之別。然而層次依然不夠。當時筆者有個觀念就是這種比較複雜的迷彩圖案不用塗高光陰影,現在看來是大錯特錯。
之後筆者的兵人製作也因遇到些瓶頸而停滯過,不過自從去年夏天買了一套頭戴式放大鏡並增加了工作台上檯燈的數量後,畫人的手感就好了很多,基本上能保證每件作品較之前的都會有一定進步。
這兩個國防軍裝甲兵製作於2017年夏。有了頭戴式放大鏡後面部尤其是眼眶周圍及眼珠的塗裝順手多了。這也是筆者目前為止最滿意的裝甲兵作品。(純粹是因為之後再沒做過新的裝甲兵)
閑話少敘,今年年初,筆者得一段閑暇,製作了一共六名武裝黨衛軍擲彈兵,恰巧這六人都是冬季著裝並且其大衣樣式與黨衛軍二戰中後期冬季偽裝大衣的發展線相吻合,筆者便決定在本文中將這六人一併寫出,順便小考下在東線環境下武裝黨衛軍防寒服的發展脈絡。
筆者新做的六名黨衛軍士兵,服裝時期從左到右由早至晚。
軍裝小考
作為對1941/42年那個災難一般的俄國冬天的回應,德國國防軍和黨衛軍分別開始設計自己的冬季防寒大衣,黨衛軍拿出的成果就是稱作Anoraks的毛里風帽大衣,正式型號為M40。這種大衣為半開襟,下擺幾乎到膝蓋的位置;內襯為動物毛皮(通常為兔皮和羊皮,偶爾也會有貂毛的,或是大量嚙齒類動物皮毛拼合而成這是因為徵募來的平民毛皮外衣會被用來製作該種大衣的內襯)拼合而成,所以經常能見到大衣的毛里有兩種甚至更多不同的顏色,蓋使用了不同的小動物毛皮之故;風帽非常大,甚至帶著鋼盔時都能輕鬆扣上。由於使用動物皮毛製作,這款大衣工序比較複雜,即便是大批量生產,成本也會非常高昂,不過黨衛軍利用集中營勞工有效地控制了成本。穿著這款大衣的黨衛軍士兵於1943年2/3月份的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首次亮相,並幾乎成為這場戰役的德軍標準形象,所以,這款大衣有時候也被稱為哈爾科夫大衣。這種毛里風帽大衣保暖作用非常好,但穿它的士兵們反映其缺點也很明顯,首先是太重以及下擺過長影響運動性,另外一點竟然是保暖性過好,以至於在激烈戰鬥中感覺太熱,更適合執行站崗等相對平和的任務。在43年投入使用時,這種大衣外層使用帆布或人造纖維布料製成,偶爾可見全由動物皮製成的版本,通常被染成標準的德軍原野灰,不過不同集中營生產出來的成衣顏色都有些許差別,從偏灰到偏綠都能見到,甚至還有類似非洲軍那種沙漠黃色的產品。
毛里風帽大衣的復原實物圖。標準原野灰,注意下擺兩側各有一個斜兜,有一小部分大衣沒有這個特徵,另外43年生產的大衣上衣兜中間是有褶皺設計的。
著名軍事畫家沃斯泰德先生於1996年為威龍公司的兵人模型製作的封繪—(貨號6059),很好地還原了哈爾科夫戰役期間黨衛軍士兵的面貌。
戰鬥中穿著M40「哈爾科夫大衣」的黨衛軍士兵,他們的大衣可能是羊毛襯裡。
一張重新上色的戰場照片。
到了1943年中期,黨衛軍後勤部門針對毛里風帽大衣的缺點進行了兩點改進。首先是取消上衣兜的褶皺設計,再有就是將大衣改為全開襟的樣式以提升運動性,改進後的大衣型號為M43,在1944-45年冬季廣泛下發部隊。另外,1943年秋武裝黨衛軍「警衛旗隊」師在義大利執行解除意軍武裝任務時,繳獲了相當數量的義大利迷彩布料。這種布料也就順理成章地應用在了44年生產的毛里風帽大衣上。當然,還有一些其它款式的制式或私人訂製的黨衛軍迷彩服也使用了義大利迷彩,在此不提。
一件原野灰色的毛里風帽大衣。全開襟樣式且上衣兜無褶。另外注意毛里的不同顏色,為多隻小動物毛皮拼合而成。
一件義大利迷彩的毛里風帽大衣。這種迷彩歷史相當悠久,早在二十年代末便設計出來,其改型在義大利陸軍和多個其他國家軍隊中一直用到了冷戰中期。可以說這是義大利對世界軍事比較大的影響之一吧。
這名被紗布纏住一隻眼睛的傷兵穿著的就是一件義大利迷彩的M43大衣。
黨衛軍部隊的另一種大量裝備的冬季大衣,其實也是二戰中後期整個德軍部隊廣泛使用的稱作Parkas的風雪大衣。這種大衣包括四個單獨部分,上衣、獨立帽子、手套及褲子。可以兩面翻穿,通常一面為白色,另一面為原野灰、灰色或者各種迷彩色。由於不帶任何標誌,42年生產的風雪大衣(M42)無法區別黨衛軍和國防軍,辨認照片時只能通過皮帶扣或恰巧暴露出來的領章等小細節來區分軍種。43年以後生產的改進款式可以通過迷彩面的迷彩樣式輕易區別國防軍及黨衛軍士兵。黨衛軍風雪大衣的迷彩樣式主要為「橡樹葉」型及「邊緣模糊」型,早期的「懸鈴木」迷彩由於停產極少出現在風雪大衣上,另一種44年出現並成為主流的「豌豆」迷彩應用在大衣上的例子也不多,這是因為德軍在過冬後通常將大衣上交回收下一年再用,44年冬天時還有前一年的大量庫存,也就沒有大量生產新式迷彩布料的大衣了。無論迷彩圖案如何,它們的裁剪方式和款式與M42風雪大衣相比並無明顯變化。
現代復刻生產的風雪大衣及褲子,為白色及灰色雙面。可見單憑衣服完全無法辨認穿著它的士兵所屬。另外注意束腰帶也是兩面色的。
這件就很有黨衛軍風格了。秋季橡樹葉迷彩在風雪大衣上非常普遍。這件衣服在袖子的肘部還加縫了一塊加強補丁(老王問了學服裝設計的同學也不知道這東西學名叫什麼),是抗磨損用的。
風雪大衣配套的獨立無邊帽。這個帽子的標準穿戴法是套在鋼盔裡面,然後把大衣的兜帽再扣在鋼盔外,然而實際上很少有人這樣做。這件的迷彩類型為秋季邊緣模糊迷彩。筆者曾經有過幾次失敗的嘗試,至今沒有掌握畫這種迷彩的方法。
風雪大衣的配套手套。有獨立的扳機指。扳機指這個結構借鑒了美軍防寒服的設計,最初生產的手套中並無此特徵。
黨衛軍風雪大衣上衣、褲子、帽子和手套的線圖,褲子沒有鬆緊帶或腰帶環,需要配合背帶穿著。
風雪大衣在具有毛里風帽大衣保暖的優點的同時,在運動性及偽裝效果上還要優於前者,使得其在各條戰線上都有著非常普遍的應用,且除了那款有些雞肋的獨立無邊帽以外也廣受部隊好評。此外德軍部隊中似乎有著比較時尚的軍裝「混搭」風,所以在照片中也時常能見到各種不同類型的制式冬裝加上官兵自掏腰包購買的各種防寒服混搭穿著,也算是殘酷戰爭中的一小道風景吧。
45年初匈牙利前線的一處黨衛軍塹壕。除了照片最近處的士兵穿著毛里風帽大衣外,其餘均穿了迷彩版本的風雪大衣,可見其普及程度。
戰爭後期照片色彩還原,這些年輕的黨衛軍士兵都穿著橡樹葉迷彩的風雪大衣。
這款貨號6095的威龍兵人模型的封繪依然是沃斯泰德作品。反映了45年在布達佩斯郊外作戰的黨衛軍「骷髏」師士兵。老沃在作品中著重刻畫了戰爭後期德軍的穿著混搭風。注意右二士官的風雪大衣褲子為不常見的「豌豆」迷彩類型。
模型製作
這六個兵人模型均是翻模的樹脂套件,原模品牌包括Evolution Miniatures和SK Miniatures。樹脂人型有著遠超塑料兵人的細節刻畫,非常適合提升技法。筆者陸續攢了不少翻模的樹脂人用來練手,想著等到效果滿意了再做原品兵人。兵人塗裝全部用的水性漆,品牌有AK、AV、MIG ammo及新嘗試的Scale75。
筆者兵人塗裝的順序大致有兩種,對於有戴手套手部(主要是冬季服裝的兵人)的人形,先畫臉,然後是各層衣服,再之後是外側的各種裝具及武器等。總之是先里後外。對於直接露手甚至擼著袖子露胳膊的,先塗衣服後塗各處皮膚,這樣主要為了防止塗衣服時顏色漏到手臂等位置上不好修,皮膚的各層高光陰影如果被破壞,重塗還是會有色差存在。
反映哈爾科夫戰役的兩名黨衛軍士兵模型是翻模EM的產品,二人都穿著毛里風帽大衣,為了多些色彩變化,筆者使用了三種不同的原野灰進行衣褲的塗裝,AV出品的原野灰套裝漆包含三種不同原野灰及一款深灰色,所以也不用特意調色,直接拿來塗即可。
步槍兵先畫臉,然後是風帽大衣,此時剛剛畫完大衣的高光和陰影,其他部位和一些細節都沒畫。
褲子和上衣用的不同顏色豐富色彩,此時鋼盔已塗裝並粘在頭上。
全部塗裝完畢並將各部件粘上後的樣子。手榴彈木柄及槍托畫了些木紋,皮質彈夾包、腰帶、Y帶和軍靴用淺色干掃模擬皮具磨損效果。
士官面部塗裝完畢的樣子,小鬍子看上去有些神似元首。
塗完的上衣,可見由於翻模誤差原因,這個人有點羅圈腿,而且脫離了底座根本站不住。
剛剛完成塗裝的樣子。
穿早期單色風雪大衣的黨衛軍少尉兵人是翻模SK的產品,自帶的頭雕鼻子和下巴各有一個大氣泡,用補土都沒法修,只能丟掉。筆者為它換了個Alpine Miniatures於阿登套裝里站迪芬塔爾邊上那個拿Stg44突擊步槍的擲彈兵的原品頭,但是在修脖子部位使其能夠比較匹配領口時不慎切多了,導致最後效果的人看上去沒脖子,呆兮兮的。
這個人沒有拍更多過程照,只有這個剛塗完的。除了沒脖子這個失誤外,上衣的白色高光陰影不夠明顯,顯得過於單調。這人整體上是這批作品裡最失敗的。
這個背著Stg44突擊步槍、扛著鐵拳的黨衛軍士官也是SK的翻模件。義大利迷彩的毛里風帽大衣敞著穿,看上去還挺威風。不過這種造型使得塗裝的難度及工序成倍增長,當然完成後效果還是比較滿意的。不過這個人形也有缺點,頭雕相對身軀顯得比例有點過大,整個人有種大腦袋的感覺。另外筆者在搜索義大利迷彩的資料時意外地發現,這個人形設計並不是塑型師一時靈感或是某張歷史照片,而是以一位參加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某次歐洲戰爭重演活動的軍迷為原型的。如此看來這位軍迷的「雕塑」現在應該擺在不少人的展示櫃里呢。
參加戰爭重演活動的這位軍迷留下的照片。感覺非常棒。
這個兵人塗裝完成的樣子。單從外形上看,還原度還真是高呢。注意鐵拳上的水貼,來自Miniart新出的鐵拳套裝,質量非常好。
剛剛塗完里側制服及毛里的狀態,中間兩道白色近乎於羊毛的內襯也是還原了照片的樣子
義大利迷彩色來自Scale75的黨衛軍迷彩色套裝2。這是底色塗完高光陰影的效果,單拿出來就很好看。
迷彩完成的樣子。沙黃色及棕色的色塊也分別塗了陰影及高光,最終效果比較滿意。
槍背帶使用了Passion Model的德軍單兵裝備蝕刻片,質量非常好!
這兩個兵人的原型為EM的產品,在貼吧等模型論壇上出鏡率非常高,筆者也不能免俗地畫了這兩人。從製作時間上來說,這兩人開工得最早,所以留下的過程照片也最多。二人的面部均使用AV的面部顏色套裝來塗,指路的士官風雪大衣上衣的秋季橡樹葉迷彩及擲彈兵的毛里風帽大衣的義大利迷彩使用Scale75的黨衛軍迷彩套裝,另外士官的白色褲子用的AK的白色衣服套裝,手感很不錯。
面部上完底色,畫好眼睛並用最深的陰影色勾出眼眶。
面部各層高光陰影完成的樣子。最後用調的極稀的淺灰色輕輕在嘴周圍點出了胡茬的效果。
秋季橡樹葉迷彩底色。高光和陰影色各用了三層左右吧。
秋季橡樹葉迷彩完工。即使是最上層的沙黃色,也要根據部位提亮或變暗。
PPh-41衝鋒槍的木柄用最細的筆鋒小心畫出木紋。這個木紋是筆者這幾個兵人的槍托里畫的最滿意的,可惜把手臂粘上後就完全看不見了。
指路的士官完成照。所有的裝備如彈夾包及地圖包等也都要仔細畫出層次。
擲彈兵面部完工效果。這一系列人物模型中,這張臉是畫得最理想的。
完成的義大利迷彩底色。
義大利迷彩完成效果。
塗裝完成照,放置一夜後準備第二天為鐵拳貼水貼。
擲彈兵完工留影。順便提一下,Miniart的鐵拳水貼質量非常好!既薄又軟還不容易斷,遠強於這個牌子之前那些戰車卡車等搭配的水貼。
所謂「棚拍」
由於身在國外,條件有限,筆者就拿了一張白色列印紙當背景,左右兩個白光檯燈來打光,針對那些站不住的人,筆者還在列印紙上粘了一段雙面膠來固定用。最後拍出的效果似乎還行,在此將精選的一些照片放出。
最後,雖然有些遲,還是要感謝老謝於多年前對筆者的指導,受益良久啊!此外還要安利一下老謝在夏天時推薦的Scale75這個牌子,雖然有點貴但是真心好用,干透後附著力相當好,發色也非常完美。35比例人物模型的塗裝雖然對上色工具和顏料的要求都比較高,但重要的還是要多加練習,敢於嘗試,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耐心,相信大家經過不懈的練習和嘗試之後都能掌握適合自己的技巧,塗出令自己滿意的人物模型。
TAG:尼伯龍根工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