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負生說印60/潘傑 文、圖 唯金石可久長

負生說印60/潘傑 文、圖 唯金石可久長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圖五

圖六

圖七

圖十二

圖八

圖九

圖十

圖十一

曾經一位老師翻著我書架上這本《十鐘山房印舉選》說,太漂亮了,可是我買了這些年,讀了這些遍,沒看出漂亮在哪。也許是一版二印的緣故,紙張略次,顏色蒼白,印章邊緣略有虛化,不能完全體現印章精神,讀來頗費心力。

十鐘山房是清代大金石家陳介祺(簠齋)收藏鑒賞以及讀書著述之所,因藏有古璽印近萬而稱「萬印樓」,又因藏有商周古鐘十一件,故又稱「十鐘山房」。

《十鐘山房印舉》分類很細,以古鉨、官印、周秦印、金玉陶骨、巨印、五面印、六面印、子母印、兩面印、姓名印、鳥蟲印、吉語印、圖案印等分類編次,姓名印細到按印章字數分類,同字數還進一步按內容以及字的組合分類,如按姓氏分類,按「印」「印信」「信印」「私印」「之印」分類。這對於學習者來說,無疑是一本再好不過的教材。古人治學之嚴謹、識見之高明、啟來者之精神,於此一覽無遺。

今讀《印舉》,試著純以主觀審美為近年沉醉的一路印風做個分類,忽憶王家葵先生《近代書林品藻錄》,以詩格品書格,立論高遠,品評公允,令人收益良多,但讀者需對文中人物有一定了解才能有效吸取營養,在這裡,我想把問題簡單化,做一些膚淺的個例比較,可能對於一般的欣賞來說,這樣更為直觀。

自己的喜好傾向於保守、平正典雅一路,說好聽些,是傳統。然而這傳統二字所包涵的,實在又是太寬泛廣博,今日擷取數方能代表我之「傳統」之漢代私印,分而述之,希望能與喜歡印章的朋友共同探討。

圖一「陳宮之印」敦厚,圖二「王宮之印」酣暢,圖一似工筆畫以寫意之法雕琢,粗細變化,一任自然,書寫節奏表達準確無疑;圖二看似天真爛漫,一筆一划之形態卻全不敢有半點疏慢,看起來隨意的老辣拙樸,必須要依靠點畫的精準來實現;圖三「王賞信印」綽約,正似游春圖裡的貴夫人,舉手投足間,自有一種雍容氣度;圖四「虞成之印」典雅,是比較經典的類型,後來的篆刻家身上幾乎都能覓得此印的氣息;圖五「丘黨私印」超邁,可供學習之處頗多,平中見奇的效果全憑線條的質量和生動形態;圖六「王賀私印」濃艷,色彩非常濃郁,與其大面積留朱有關,鏗鏘有聲,金石味十足;圖七「王桀私印」凝練,其中的方圓處理變化多端,導致了目前這種勢如屈鐵的視覺效果;圖八「王戎私印」霸悍,方筆方折為主,力堪扛鼎,頂天立地又不失彈性,不怒自威;圖九「孫宗私印」肅穆,也是常見的漢印風貌,可算作後世滿白文的濫觴,但是看到這方,只覺得趙之謙絕對是真正得到了漢人的精髓;圖十「孫尊私印」明快,筆畫多寡懸殊,處理方法堪作表率;十一「文常私印」婉麗,和圖九面目相近,只是方圓配比不同,方者挺拔,圓者溫婉,貴乎陰陽合道;最後一方「陳起私印」俊朗,應該是典型的東漢面貌,雄渾硬朗,沒有絲毫忸怩之態,印章左部的幾處斜線堪稱大妙。

我以為凡是美的印章必須具備朱白分布相宜、朱白之間氣息通暢、線條骨氣洞達這幾點前提。有了這些,才初步吸引了眼球,以此為基礎,筆畫的粗細方圓、字形的欹側平正、字間的變化搭配,才決定了她的氣質、韻味,才決定了你是不是真正喜歡她。讀書印如觀人眉宇,書印氣息正如人之氣質,以上所列十二方漢代私印,全都具有渾厚古樸的氣質,兼具金石味與書卷氣。

當然,漢代私印的審美感受遠不止此,這十數方私印絕不能代表漢私印的全部風貌,或問,經典漢印浩瀚無計,何獨摭此私印十二者?私以為但凡好的印章,總要落落大方,能與周圍的空間自然融合,渾然一體,此十二品堪為吾意中之物。可貴處在於勢正氣足、平中見奇,至於刻意扭曲、強作姿態,余無取焉。

陳介祺與湖州吳雲(退樓)、吳縣吳大澂(愙齋),都是當時收藏古器物的巨擘,著述頗豐。然而與吳大澂不同的是,他早年就遠離官場,專註於古器物的收藏與整理,不像吳那樣文武兼資。而從他們留存的書法作品看,兩人的心態也是全然不同,吳不論作行作篆,皆肅穆嚴重,舉手投足都以模範自況;陳卻不然,他的書法,很多是楷篆相間,俏皮滑稽,完全一副玩世不恭的面孔,這在書法史上也是前所未曾有的,恐他人也不敢有。吳的書生氣體現在對日本戰敗時,居然上書要求以自家收藏折抵賠款,陳的卓見體現在打破書體有別的定格,然而,在傳統禮教的影響之下,吳的書法影響遠遠大過於陳。古人早有定論,「媅文藝如嗜欲」,原意似乎很有境界,但怎麼不能說文藝事本不是一種慾望呢?是一種對現實生活的調節,或者是逃避,這裡面沒有那些討厭的規矩。陳介祺的書法正是他對現實態度的折射,有沒有影響算得上什麼?他保存的古器物、留下的拓片和文字,已經充分證明了他的價值和意義不需要歷史來作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靳東首次正面回應爭議:曾聽到「人設」二字都害怕
狗年漫話狗文化 義犬的那些傳說你知道嗎?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