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荊州散記》嘉靖朝中閣老——張璧︱余大中

《荊州散記》嘉靖朝中閣老——張璧︱余大中

嘉靖朝中閣老——張璧

余大中

張璧(1474—1545年),字崇象,謚文簡。湖北荊州石首人。明弘治八年(1495年)中舉人,正德六年(1511年)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張璧官至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在嘉靖年間參與朝廷軍機事務,是明代石首著名的「三閣老」之一。

明代成化十年(1474年),張璧出生於石首西南區(今石首市高陵崗鎮)一個書香門第和官僚世家。曾祖張必順,從安徽遷至湖北,落戶石首高陵崗。祖父張子言,明代天順庚辰年(1460年)進士,曾任廣東按察僉事。父親張維,亦為明代舉人,曾任山西參政。張璧兄弟四人,他是長兄。大弟張瑤,二弟張瑗, 三弟張壅(字崇德,號竹亭),均學有所成。張璧自幼聰慧、勤奮好學,為人正直、品德優秀。他於弘治八年(1495年)中得舉人;又於正德六年(1511年)考中進士,按照明代慣例,被授予翰林院編修一職,從此踏入官場。

正德九年(1514)春節期間,明武宗朱厚照興趣甚濃、心情頗好,命令宮人大放焰火、慶賀新年。京城的達官顯貴為博皇帝歡心,競相進獻煙花鞭炮,宮人將其懸掛在乾清宮檐上燃放,結果卻釀成一場火災。朱厚照看到火焰衝天,不以為然,竟然說了一句:「好大的煙火呀!」聽聞皇帝耽於享樂、疏於國事,張璧心中憂鬱憂愁憂慮。由此,張璧大膽揮毫、主動獻書,力勸皇上 「修德、勤政、講學」,說出了一個忠臣直臣的心裡話。朱厚照雖未完全採納張璧的建言,但也在思想上和行動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皇帝去世。四月,興獻王朱厚熜繼位,成為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亦即明世宗嘉靖皇帝,年號「嘉靖」。當時,朱厚熜年僅14歲。嘉靖元年(1522年),朱厚熜設經筵講學,由張璧擔任主講官。經筵是漢唐以來帝王為講經論史而特設的御前講席,宋代正式制度化,明代亦沿襲,侍講官以翰林學士或其他官員充任或兼任,都是飽學之士。據《明史·列傳·卷七十九》記載,當年發生嘉靖皇帝父母名分的「大禮議之爭」,最終迫使內閣首輔楊廷和致仕,作為侍講的張璧也曾參與其中。另傳,當時刑部尚書林俊,是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老臣,剛直敢諫、廉正忠誠,因觸怒皇上,要定罪判刑。張璧有意結合「君臣以禮相待,繩之以典」的例子,在經筵上講清林俊一案的是非曲直,使朱厚熜一改初衷。

嘉靖四年(1525年),張璧奉命編成《南畿文衡》,為皇上提供取捨權衡旳方法和文章取士的標準,是一件事關俊傑進步和科考功名的大事。嘉靖十九年(1540年),張璧任南京禮部尚書。張璧上任後,恰遇當時各地水災頻繁,災後民眾的生活尤其是吃飯問題成為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如果處理欠妥欠穩,可能導致社會動蕩。針對這一情況,張璧著手修建太倉、積極儲備糧食,每逢災年水情、主動賑濟貧民,隨時關注民生、真心關愛百姓,在民間樹立了「青天大老爺」的良好口碑。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朱厚熜修繕太廟,調張璧到北京,擔任禮部尚書,專門主持太廟修繕事宜。太廟是皇帝的宗廟,位於天安門廣場東北側,由前、中、後三大殿構成。前殿、中殿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後殿,又名祧廟,永樂初建太廟時未設,弘治四年(1493年)添建。嘉靖二十年(1541年),前殿遭到雷擊焚毀。對此,朱厚熜十分重視,決定委派大員督辦重修。在張璧主持下,太廟前殿於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完成復建,整個太廟均得以修繕一新。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張璧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閣參與朝廷軍機事務。在這個至關重要的工作崗位上,張璧殫精竭慮、鞠躬盡瘁,為上分憂、為下解難,積勞成疾、帶病履職,蠟燭成灰、死而後已。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八月,張璧因病去逝,享年71周歲。為了嘉獎張璧的不朽功勛,嘉靖皇帝賜其少保,謚文簡公。張璧靈柩經京杭大運河和長江運抵故鄉石首,葬於筆架山北麓(原石首縣政府舊址旁邊)。張璧父親張維被誥封為大學士。1971年冬,為了修建防空洞,張璧墓被開挖,文物部門現場發掘出張壁朝服玉帶板一副、金笄 一支。玉帶板為白色,透雕鹿鳴林間圖案,是非常重要的文物。

張璧文筆流暢、文章豐碩,撰有《陽峰家藏集》35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由《四庫全書總目》收錄,得以流傳後世。《四庫全書》,全稱《欽定四庫全書》。是在清乾隆皇帝主持下,由紀昀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耗時13年編成的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陽峰家藏集》是張璧居於內閣時所自編,分為三部分:一是經筵講章及議典禮文;二是應制諸詩及誥敕、賦頌、表疏;三是古今體詩及雜文。《陽峰家藏集》最新版本,見於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7月版「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066冊」。史料記載:「璧當夏言、嚴嵩相持之時,入閣不及一年而卒。《明史》不為立傳,其人蓋無所短長者,今觀其詩文,殆亦如其為人焉。」在此摘錄張璧詩二首,表達對張璧的緬懷和崇敬:

過汲縣柬方山

方山天下士,司馬暫投閑。

淇水尋真樂,斑欄奉壽顏。

官曾蒙帝簡,名尚重朝班。

會見廷推日,綸書擬召還。

送曹弘道吳

螺女江頭春水長,年年送客折垂楊。

多愁怕送東吳客,只為東吳是故鄉。

張璧生有四子四女:兒子張瑤 、張瑗、張壅、張天麟。長女嫁太學生袁本初;二女嫁濮州知州李炯;三女嫁參將馬金之子馬呈圖;幼女嫁知縣劉橋之子劉承。張璧後代中湧現出眾多精英和名人。近些年來,張璧後裔經常舉辦各種紀念活動,研究張璧文化、傳承張璧精神,使張璧的品德和人格得以弘揚光大。

進入平台的「專欄作家」系統閱讀余大中先生的《荊州散記》

關於作者

余大中 湖北荊州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嶺南文苑 的精彩文章:

淺說家的一些問題
有師如斯 展顏

TAG:嶺南文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