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的性格
春節看了《至暗時刻》,再一次看到丘吉爾。幾年前有過一部關於他在二戰的傳記電影。而去年大火的《敦刻爾克》也是由他批准的搶救行動。
至暗時刻用16天日記的形式,展示丘吉爾成為英國首相的最初日子。而這段日子也是大英帝國歷史上最為黑暗的時間。NAZI在歐洲的節節勝利,美國的愛莫能助,張伯倫「綏靖政策」帶來的後遺症,甚至大英帝國永遠的守護者英國國王也在考慮要不要去加拿大避難。(二戰中很多歐洲王室都曾在加拿大避難,英國也曾經把黃金儲備放在加拿大和美國,以防萬一)。
相對於富蘭克林和斯大林,我最欣賞胖子丘吉爾。可能我們都是胖子一族,而這個曾經的海軍大臣,性格如同英格蘭國旗上的獅子。在密蘇里讀書的時候,我曾經開車數小時去富爾頓學院,丘吉爾在那裡發表了最著名的「冷戰「演講。只為可以感受歷史痕迹。
如果從更為宏大的角度去看待英國人的性格,或許就更能解釋為何英國在強敵環伺的強國中,脫穎而出成為「日不落帝國」。冷靜,堅韌,務實三個單詞就可以詮釋。
倫敦面對納粹的狂轟濫炸,面對敦刻爾克的慘敗,面對潛艇絞殺戰,面對美國的孤立主義,面對內閣的不信任案,面對王室的動搖,一切的一切,只有無盡的壞消息。但是,英國人沒有大呼小叫,沒有手足無措,甚至地鐵依舊照常工作。這份冷靜,或許來自英國數百年征服世界遺留給他們的自信。
而自信背後的堅韌,越發難能可貴。英國人在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是主角。正如丘吉爾說的,我們可以在田野,在鄉村,在城市,在街道,我們可以在任何地方戰鬥。敦刻爾克所展現出的堅韌,動員所有船隻,甚至是海德公園的遊船,一定要把孩子們救回來。
英國在自身極為困難的情況下,還是接納了法國戴高樂將軍所領導的「自由法國」,捷克的傘兵部隊,波蘭的抵抗政府等等。甚至用英國海外島嶼租借美國的二手軍艦。所謂絕境,只是你自己內心的放棄。
而務實又一次出現在英國人的字典里,拋開意識形態與蘇聯合作,一起抗擊納粹。二戰後,英國十分清楚實力的下降,維持龐大帝國幾乎不可能。印度的獨立,東南亞國家的獨立,非洲的獨立等的背後,英國務實的通過千絲萬縷聯繫著這些前殖民地,直到今天。適時的讓出世界帝國的寶座,轉而和新興強國美國合作,保住在世界政治版圖中的地位。在一進一退之間,英國也不需要承擔更多的國際義務。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政治利益。不得不說,英國人再次展示其柔軟的手腕。加入歐盟,但不使用歐元;維持英聯邦,但退出自由。
英國人可以說是歐洲國家中,性格最像中國人的。中英之間,又有著太多愛恨情仇。
TAG:西蒙雜遊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