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一季舌尖上的中國,讓我吃不下去飯

新一季舌尖上的中國,讓我吃不下去飯

盼星星盼月亮,大年初四,我們終於把《舌尖上的中國3》盼來了。

基於前兩季的好口碑,舌尖3一上線就獲得了無數網友的關注。剛播出時並沒有什麼問題,大家也都看得津津有味。

然而播著播著,節目口碑突然呈斷崖式下跌。

豆瓣評分已經說明一切了,第一季9.3,第二季8.4,到第三季直接4.9了

第三季舌尖究竟是造了什麼孽?

Y哥放幾張照片,給大家一個最直觀的感受:

這是第一季的美食畫面:

這是第三季的:

這張酒糟芋頭面更是廣為網友們所吐槽……

還有這個黃瓜,感覺是爆款網紅減肥餐了。

以前看舌尖是為了下飯,現在看舌尖是為了不想吃飯。

作為一檔美食主題的紀錄片,最重要的是把美食本身完美地展現給受眾吧?

如果說上面僅僅是攝像水平問題的話,接下來的錯誤可都是實打實的硬傷了。

先是第3集,引發了常識性的吐槽,節目里錯將大口黑鱸(美國加州鱸)當成花鱸。直接被微博上的漁業大V點名指出。

第四集里的草藥燉豬腳也頗受爭議,有網友指出,普通人很難有鑒別草藥的能力,早在2007年就有了老漢誤食草藥燉豬腳而中毒的新聞。

最讓人不適的是第四集的「中藥口紅」片段。

先是講述了一個女生如何放棄濃妝,改用中醫藥自己製作化妝品。

這段敘述中,幾乎沒怎麼講與美食相關的內容,而是在反覆強調中草藥對人身體的各種功效。

我覺得這集叫《舌尖上的中醫藥》比較好。

這還不算完,這些「中藥口紅」被網友質疑造假。通過對比,原材料疑似購置於淘寶三無賣家店,連配的電子秤都是同款。這是店家的截圖:

如果此事屬實。舌尖的節目組真該認真反思一下自己了。

又或者說,舌尖上的中國是否已經背離了最初用心記錄美食,記錄人間溫情的初心?

這是Y哥在網上看到的兩個網友評論,有點讓人寒心。

而且這檔節目里充斥著大量的心靈雞湯,以及與美食主題無關的多線故事。節奏非常混亂。

已經有無數觀眾在吶喊了,我想看的是一檔美食節目,想看好吃的,不想催淚。想催淚我可以去看感動中國啊。

Y哥倒覺得,在片中穿插一些具有人文關懷的故事並無不妥,反而會給節目大為增色。

還記得第一季的查干湖老人、高蹺捕魚人、香格里拉采松茸的母女嗎?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食是人做出來的,飲食必然是僅僅與文化習俗相關聯的。

講故事並不影響講美食,重要的是,怎麼講。

這是第一季的經典人像:

滿滿的都是溫情與真摯,讓人覺得,世間每一道美食都是帶著美好的人間情感的。

再看看第三季,開口就是這種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雞湯。

乾枯的人文關懷、混亂的敘事線以及涉嫌宣傳三無店面這些事,都是脫離了美食本身的錯誤。

美食紀錄片連美食本身都處理不好,可能就好比一輛車,外表改裝得極其華麗,但就是沒法發動,這還能叫車么?

可是就算美食本身,第三季似乎也沒處理好。

接下來Y哥給大家放出各地網友的聲討:

西安人民:

四川人民:

青島人民:

山東人民:

天津人民:

廣東人民:

前兩季舌尖,節目組吃遍了全國。

第三季舌尖,節目組惹遍了全國。

所以,《舌尖上的中國3》到底怎麼了?

細心的觀眾不難發現,舌尖3的導演已經換了。

這是前兩季的主創:

這是第三季的:

與前兩季相比,這一季完全是另一批人在拍攝製作。只是還在借用「舌尖」這塊金字招牌。尤其是導演陳曉卿,已經與這一季完全無關。

在搜索欄輸入「陳曉卿」,看到的都是這樣的新聞:

陳曉卿導演也已經於去年離開了央視,尋求全新的事業平台。

這是他之前在朋友圈發的話:

「以後寄好吃的,不要再送到光華路了。」

寥寥數字,背後卻讓人無盡感慨。

一方面可以讀出,曾經的舌尖系列,鑄就了多少人的美好回憶,已經是無數觀眾心目中的金字招牌。舌尖1單集4萬美元創紀錄,舌尖2單片銷售額35萬美元的優秀成績下,陳曉卿可謂一手打造了自己的「舌尖王國」。

另一反面也讓人惋惜,如果陳導能夠繼續帶著團隊製作舌尖該有多好。

除了美食本身,前兩部舌尖之所以大獲成功,是因為裡面對普通勞動者的歌頌與尊重。

沒有什麼高大上的刻意特寫,沒有昂貴精緻的渲染,只是一次植根於傳統文化的美食之旅。

舌尖1剛開播時,多少在外求職讀書的遊子看舌尖來解思鄉之情;多少高校的食堂一到中午滿屏都在播;多少人每天下飯全指著這部片子。

我們為什麼那麼喜歡曾經的舌尖?

看過舌尖後,你會想到外婆蒸的魚,奶奶每年腌的臘腸,媽媽親手包的餃子,爸爸繫上圍裙煞有介事當大廚的樣子。想到菜市場的煙火氣,想到沿海漁民的斗笠,想到一家飽經滄桑的老店。想到炊煙,想到杯盞。

民以食為天,人是要吃五穀雜糧的。

周星馳的電影《食神》里有這樣一句話:「原來這世上根本沒有食神,又或者其實人人都是食神。」

「美食」絕不僅僅是食物的風味那麼簡單,吃的人收穫的是愉悅和幸福,而對於烹飪者來說,製造美食,對於他們不僅是一項勞動,更是對文化情懷的眷戀,維繫親情家庭的紐帶,以及對人間滋味的敬畏。

我們喜歡《舌尖上的中國》,因為我們喜歡美食,更因為我們不只喜歡美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XY差異說 的精彩文章:

劉昊然也能算小鮮肉?
戀愛中的女人可以有多虛偽?

TAG:XY差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