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醫療AI駛向何方?2018年深水競技開場

醫療AI駛向何方?2018年深水競技開場

本周關注

「醫療人工智慧」在過去的2017年里頻被提及,「深度學習」一詞也在更多的商業模式中體現。被譽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核心驅動力的人工智慧(AI),在改變世界的同時,也在重新定義醫療健康產業。AI可以減少醫務人員的工作量,並提高醫療過程的效率。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勢必成為一種新興趨勢,這種趨勢預示著我們診斷和治療多種健康狀況的方式呈指數級增長。

各企業、科學家也為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做出了不懈的努力。2月23日,最新一期Cell封面介紹了一項重磅醫療AI研究成果,由張康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帶來了一款能精確診斷眼病和肺炎兩大類疾病的AI工具,該工具的表現接近於專業的眼科醫生,並可以在30秒內確定患者是否應該接受治療,準確度達到95%以上;在區分病毒性肺炎和細菌性肺炎上,準確率也超過90%。同一天,Google子公司DeepMind宣布,將與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合作,利用機器學習技術來預測病人住院期間的病情惡化。

同時,AI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廣闊應用前景也受到了資本的青睞。2017年人工智慧醫療領域共發生融資事件32起,涉及金額約11.48億元人民幣。有數據表明,2018年AI醫療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00億元。未來,發展如此火熱的醫療AI將駛向何方?

醫療AI潛力

醫療AI市場受到如此多的關注,得益於AI的兩大優點:高效計算與精準分析。AI能夠利用患者的遺傳特徵創建個人代碼,並給出獨特的治療建議。AI系統可以存儲和處理關於醫療狀況、患者病史、案例研究等大量數據。為醫療健康行業多個領域的發展帶來機會,為精準醫療的發展提供技術手段。人工智慧於2017年上升為國家戰略,當前我國正在加緊布局,力築人工智慧發展的先發優勢,其中醫療健康產業是人工智慧應用最具潛力的領域之一。

就細分而言,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與圖像、智能機器人已成為人工智慧領域最熱門的三大創投方向。而這三大領域在醫療健康產業同樣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江蘇省人民醫院放射科唐立鈞博士去美國作學術訪問時發現,美國醫生由於時間緊湊,他們寫報告的時候總是先口述,用錄音機錄音,然後交給秘書列印出來。

「內科和外科醫生要寫大病歷和醫療文書,不管是用筆寫還是用電腦打字速度都比較慢,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如果能用語音識別來擔任『秘書』的角色,在醫院裡肯定大受歡迎。我認為這是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應用之一。語音識別可有效緩解醫院三大痛點:效率、安全、數據。」

很明顯,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應用的勢不可擋,與醫療資源嚴重短缺、分布失衡的現狀密切相關,人工智慧可以解放醫生的勞動,節省醫生寶貴的時間。

我國醫生資源尤其是優質醫生短缺,培養醫療人才的周期長、成本高。醫療資源的供給不足,是人工智慧滲入醫療的根本性動因。與此前已火過一波的互聯網醫療相比,人工智慧同樣起到解放醫生勞動力,釋放醫療生產力的作用,不同的是,互聯網醫療更多是模式的創新,能緩解醫療資源短缺與分布不均的矛盾,但無法從根本上提高醫療生產力,然而人工智慧卻從技術上有更高的門檻與要求,能從本質上解決問題核心,提升醫療供給端的服務能力,解決供不應求的醫療窘狀。

應用場景的多元選擇

除了語音識別之外,人工智慧在醫療行業的應用場景繁多。2017年,智能導診、語音電子病歷、影像輔助診斷三方面最為熱門,且都實現了落地與突破。根據Gartner發布的2017年中國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智能機器人、機器學習等多項技術處於期望膨脹期。

《互聯網周刊》曾指出,基於人工智慧的智慧醫療主要有五個發展方向:

第一,醫療機器人。一是能夠讀取人體神經信號的可穿戴型機器人,也被稱為「智能外骨骼」;二是能夠承擔手術或醫療保健功能的機器人。

第二,將人工智慧中的深度學習技術應用於藥物研究。通過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快速、準確地挖掘和篩選出合適的化合物或生物,達到縮短新葯研發周期、降低新葯研發成本、提高新葯研發成功率的目的。

第三,智能診療。將人工智慧技術用於輔助診療中,讓計算機「學習」專家醫生的醫療知識,模擬醫生的思維和診斷推理,從而給出可靠診斷和治療方案。

第四,智能影像識別。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在醫學影像的診斷上,即基於大量的影像數據實現醫學影像識別。圖像識別是深度學習等人工智慧技術最先突破的領域,目前看來醫療影像會是人工智慧與醫療結合中,最可能先發展起來的領域。

第五,智能健康管理。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到健康管理的具體場景中。目前主要集中在風險識別、虛擬護士、精神健康、在線問診、健康干預以及基於精準醫學的健康管理。

東軟管理諮詢報告認為,當前我國人工智慧+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主要圍繞院前管理、院中診療、院後康復、管理決策、藥物研發五個方面展開,又可以細化出智能導診、疾病風險管理、語音電子病歷、影像輔助診斷、醫療機器人、醫保智能監管、藥物挖掘與臨床試驗等眾多垂直領域的應用場景。

吸金能力可觀

縱觀2017年的人工智慧行業,大額投融資事件頻繁,尤其是中後期(C、D輪)融資成為主力。具體到醫療健康產業,表現最為搶眼的是人工智慧在醫學影像上的應用,湧現了一批頗具實力的醫療影像智能診斷創業企業。

(數據來源: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從發展路徑看,醫療影像智能診斷的公司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類,主要以人工智慧技術,提供影像分析與診斷服務的公司,其中以DeepCare、推想科技、圖瑪深維、雅森科技等為代表,且一般成立時間較短。

比如,DeepCare主要研發醫療影像檢測、識別、篩查和分析技術,為醫療器械廠商和基層醫療中心提供影像識別服務,對新錄入資料庫的病例,進行演算法匹配,尋找出影像數據相似的案例;雅森科技則專註醫療影像分析應用,基於醫療影像定量分析,用數學模型和人工智慧技術提高診斷精確性。

第二類,原先提供醫療影像雲服務,而後將服務延伸到智能診斷領域的公司,其中以匯醫慧影、醫眾影像、醫渡云為代表,成立時間一般為二到三年。

比如,匯醫慧影是一個獨立第三方的醫療影像諮詢平台,早期專註基於雲平台的線上影像中心,從2016年開始著重向人工智慧領域發力,輔助影像的篩查;醫渡雲主要提供醫療大數據和醫療雲平台解決方案,同時利用機器學習的方式,挖掘臨床數據中的文本數據和影像數據。

深水競技開場

2018年,醫療人工智慧會成為爆款嗎?業內人士的看法是,前景看好,但一定有波折和洗牌。

據市場研究公司Frost&Sullivan的醫療轉型部門(Transformational Health)預測,2018年全球醫療健康行業仍將保持穩定增長態勢,醫療產品年收入將超過1.85萬億美元大關,而醫療自動化及醫療機器人市場將超過16億美元。

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合適的機器人技術類型加上恰當的合作,才是在醫療市場中拔取頭籌、獲得發展的關鍵。預計到2025年,80%的手術將由機器人實施。

此外,人工智慧將成為影像診斷的主流。人工智慧可以實現流程自動化,提升流程效率,提高診斷準確度,將在醫學影像中發揮主要作用。人工智慧平台具備很強的學習能力,運用於醫療影像診斷的各個流程後,將增加放射科醫生的工作量,促使生產率提升10-15%。同時,使用人工智慧平台後,篩查結果準確度將有望在未來兩三年里提高。

Medix創始人兼全球首席執行官Sigal Atzmon表示,「在接下來的二十年里,AI將為中國醫療健康行業帶來巨大變化。到2025年,中國預計將在這一領域投入1300億美元(約8230億元),實現飛躍式發展,成為這一領域的世界領導者。」她堅信中國將成為下一次全球醫療健康革命的中心。因為,相較美國、加拿大以及英國擁有歷史悠久的醫療保健基礎設施,中國可謂「輕裝上陣」。

「未來兩年,醫療AI會死一批。至少在我看來,這會是個大概率事件。」過去一年,元璟資本合伙人田敏和元璟團隊花了很大力氣,看了三十多個醫療AI項目後,得出上述結論。

田敏認為,越是接觸到患者的環節越不容易被技術取代。以問診環節為例,並非簡單看病,還有很多醫患信任和交流的空間存在。在診斷這一個環節上,AI能夠體現出的價值是巨大的,因為在一些重大疾病和罕見病上的診斷上,AI比醫生擁有更大優勢。

在醫療AI領域的創業,我們看好三個領域——病理、基因領域和罕見病。其中病理領域門檻更高,但痛點更大,機會也更大。首先病理對腫瘤類的疾病有金標準的作用,其次目前中國病理醫生、X光醫生都非常稀缺,AI可以在這方面彌補醫療資源的不足。

來源:健康界、新智元、百家號

國外資訊

1.2月23日,Gilead 旗下公司 Kite 與 Sangamo Therapeutics 宣布,兩家公司已經達成全球合作,使用 Sangamo 的鋅指核酸酶技術平台開發下一代腫瘤學離體細胞治療。

2.2月22日,默沙東(MSD)與Viralytics宣布,兩家公司已經簽署了一份最終協議,默沙東將通過其子公司,以3.94億美元收購Viralytics,打造溶瘤免疫療法。

3.2月21日,艾伯維(AbbVie)公司宣布與Voyager Therapeutics達成戰略合作,將前者的單克隆抗體專精與全球臨床開發能力,以及後者的腺相關病毒(AAV)載體技術相結合,共同開發直接針對tau蛋白的抗體,以治療阿茲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

4.2月15日,FDA公布一項阿爾茨海默病的新指南草案,對可以預防嚴重阿爾茨海默症的新葯,將有新的審批標準,即以是否能擊中可接受且表明藥物療效的生物標誌物為批准標準,接下來可能會採用關注長期認知的新的黃金標準,降低藥物審批的門檻。

5.近日,專註基因和細胞治療的生物醫藥公司Oxford BioMedica宣布,該公司與Bioverativ公司達成一項重要的新合作和許可協議,開發和生產用於治療血友病的慢病毒載體。

6.2月14日,FDA批准強生Erleada (apalutamide) 上市,用於治療非轉移性(前列腺癌細胞未擴散)去勢抵抗(激素治療後疾病仍進展)的前列腺癌。

7.2月22日,知名科技媒體《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公布了2018年的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在人工智慧與信息技術大放異彩的當下,仍然有兩款生物醫學技術脫穎而出,入選榜單。

8.近日,總部位於美國麻省劍橋市的Wave Life Sciences與日本武田製藥(Takeda)達成合作協議,將共同開發基於RNA的藥物,針對多種神經疾病。

國內資訊

1.2月23日,葯明康德集團企業合全葯業,宣布與Regulus Therapeutics Inc.達成合作協議,共同開展寡核苷酸領域的研發以及中型規模的non-GMP/GMP生產。

2.2月14日,恆瑞醫藥公告稱,經與Incyte協商,雙方簽訂了終止合作開發 PD-1 單克隆抗體SHR-1210的協議。

3.2月20日,微創醫療發布公告,宣布其與雲鋒基金共同出資約15億港元(約合1.9億美元)收購義大利醫械公司LivaNova旗下心律管理業務品牌索林(Sorin),主要包括起搏器、除顫器、心臟再同步裝置。

4.近日,浙江海昶生物醫藥技術有限公司宣布與 Rexahn Pharmaceuticals 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在全球範圍共同開發肝細胞癌(HCC)基因治療藥物 RX-0201(Archexin?)

5.近日,美國著名商業媒體FastCompany發布了 2018 年度「全球最具創新力公司」榜單,共有 350 家公司入選。在生物技術領域,共有 10 家公司上榜,WuXi NextCODE位列其中。

6.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技術中心的科學家與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SU)的研究人員共同合作,成功地通過納米機器人切斷血液供應,有望使腫瘤得到緩解,可以用於非常精確的藥物設計和靶向癌症治療。

7.2月23日,發改委網站消息,2月9日下午,深圳國家基因庫理事會第三次會議在深圳召開。會議聽取了深圳國家基因庫2017年度工作總結及2018年度工作計劃、開放共享工作總結、二期工程建設方案、成立「一帶一路」生命科技促進聯盟等情況彙報,審議並原則通過了《深圳國家基因庫聯絡員工作制度》。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測序中國 的精彩文章:

IOVS發文:新型基因療法或可治療青光眼

TAG:測序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