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南宋繪畫精品十四幀賞析

南宋繪畫精品十四幀賞析

南宋 夏圭 西湖柳艇圖 絹本 107.2x59.3cm

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並稱『南宋四大家』,他們畫風不盡相同,各成一派。『南宋四大家』開創了山水畫的新格局,使邊角取景入畫成為南宋山水畫的主流,他們的獨特繪畫風格成為當時山水畫的主要藝術表現形式,是南宋山水畫藝術特色的具體體現。

南宋 夏圭 雪堂客話圖 絹本 57x60cm

山水畫是中國畫的重要畫科,以山川流水等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古代書畫家通常將情性抱負寄託於自然景象中,經繪畫表現出來。這種寄情於畫中的繪畫形式蘊藏情感與哲理,更能體現文人筆墨趣味,深受歷代書畫家喜愛。

南宋 劉松年 雪山行旅圖 絹本 160x99cm 四川省博物館藏

南宋 馬遠 華燈侍宴圖 絹本 111.9x53.5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考入宋代畫院的畫家都具有極高的藝術造詣,他們精通書畫,同時也有極深的藝術涵養。畫家們遵循藝術本質來創作,大大推動了中國繪畫藝術的發展。當山水畫、花鳥畫等自然景觀繪畫被重視時,說明人們回歸自然的心態被延續了下來。這是一種積極健康的心態,大自然的魅力遠強於官場名利,也遠大於其他娛樂方式。魯迅曾說:『宋的院畫,萎靡柔媚之處當舍,周密不苟之處是可取的。』

北宋的繪畫大都遵循保守復古且嚴謹的作畫風格,所得之畫也特別精緻。南宋開始有所改變,山水畫風格逐漸趨向隨意性,不再要求必須規整嚴謹。這也使『南宋四大家』別具一格的畫風得到畫壇的賞識與推崇。與北宋厚重沉鬱的風格不同,猛烈粗闊的大斧劈皴加上剛勁的線條,使洒脫簡練的南宋山水畫戴上了『水墨蒼勁』的『院畫』頭銜。

南宋 李唐 萬壑松風圖 187.5x138.7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萬壑松風圖》為全景式構圖,主峰高聳,層巒疊嶂,松樹叢遍佈於崇山峻岭,錯落有致,層層雲氣繚繞於各山間,氣勢宏偉而渾厚端莊,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畫面下方有瀑布一瀉而下,清泉四濺於濃密松林間,剛勁又不失活潑。李唐獨特的創作思維與紮實的作畫技法使畫面的層次感與鮮活感一應俱全。峰巒氣勢偉岸壯闊,密林長於山間,大石立於水際,均可看到荊浩、范寬的畫風,卻又少了些許前輩們所突顯的剛勁。

南宋 李唐 溪山獨釣圖 85.9cm×32.4cm 美國佛利爾美術館藏

北宋末年,金人攻陷汴京時不僅擄走了帝王畫家,連同繪畫遺作幾乎全被擄走。故南宋畫院的畫家或多或少都臨摹過李唐的作品,使其成為南宋畫院的領軍人物。

南宋 劉松年 四景山水圖-春景 絹 41.3x69cm

劉松年(約一一五五—一二一八),錢塘人,因居於清波門外,有劉清波之號,清波門又有一名為暗門,故也俗呼暗門劉。劉松年是宋孝宗、光宗、寧宗三朝的宮廷畫家。孝宗淳熙年間(一一七四—一一八九),為御前畫院學生,光宗紹熙年間(一一九—一一九四),為畫院待詔,宋寧宗時(一一九五—一二二四)他,因進獻《耕織圖》賜予金帶。劉松年師從張敦禮(後因避光宗諱改名為張訓禮),因張敦禮為李唐的學生,故其當屬李唐畫派。

南宋 劉松年 四景山水圖-夏景 絹 41.3x69cm

『夏景圖』描繪一人端坐於池水邊的水閣中,四周鬱鬱蔥蔥,前面立一水榭,涼爽宜人之感在亭台水木間絲絲滲透。淡水墨的渲染與斧劈皴的融合,讓整個畫作多了份精彩。劉松年的斧劈皴在李唐的基礎上逐漸形成自己的特點,整體多了份典雅清潤,但總得來說還是李唐法門內,並未真正自成一派。

南宋 劉松年 秋窗讀書圖 紈扇 絹本設色

劉松年擅長人物、山水畫,名聲蓋其師。王世貞云:『劉、李、馬、夏又一變也。』劉松年所謂的變,實際上是在李唐的基礎上將畫風改為更加精細嚴謹、秀潤典雅之貌。張丑有詩云:『西湖風景松年寫,秀色於今尚可餐;不似浣花圖醉叟,數峰眉黛落齊紈。』劉松年的畫作題材多為西湖園林小景,以茂林修竹和屋宇樓閣居多,清新典雅又精妙嚴謹的畫風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南宋 劉松年 四景山水圖-秋景 絹 41.3x69cm

『秋景圖』的構圖和夏景圖相反,樹木顯然不敵前幅茂密濃郁,多了些蒼勁凄清的感覺。老者坐於岩石樹木環繞的庭院中,深秋的氛圍顯然沒有影響到他閑適的心境。『冬景圖』中的雪山最先映入眼帘,湖邊院內一女人向外探望,院外橋頭有一老翁騎驢張傘前行,寒冷的冬日似乎並未打擾到他,整個氛圍顯得輕鬆釋然。《四景山水圖》的格調閑適悠哉,美麗的景象與舒適的心情一起帶給人美的享受。

南宋 劉松年 四景山水圖-冬景 絹 41.3x69cm

劉松年清潤秀麗的風格多因其所繪園林小景而成,皴法與水墨多是錦上添花之用,給人怡然舒適的享受,是典型的院體畫。畫院畫家為了適應最高統制者的審美標準,作品大都工整細緻,風格華麗,後將宋代翰林圖畫院及宮廷畫家比較工緻一路的繪畫稱為『院體畫』。畫院除為皇家繪製各種圖畫外,還承擔皇家藏畫的鑒定和整理工作,同時培養繪畫生徒。院體畫有較完備的形式,強調繪畫的靈魂,筆墨間滲透著令人回味的詩意。尤其是南宋山水畫注重詩情入畫,造就了別具一格的畫風。

南宋 馬遠 松壽圖 絹本 122x52.7cm

深受家學影響,加之天賦過人,馬遠的審美意趣和創作手法超越先輩,雖沿襲李唐一路,作品帶有明顯的北派山水風格,但又在其基礎上自出新意,改全景式構圖為空間感強烈的『殘山剩水』之畫風,剛勁有力、簡約而不簡單,逐漸形成獨具一格的山水畫風,凸顯出無所不精的作畫能力。

南宋 馬遠 踏歌圖

馬遠《踏歌圖》,畫風生動,遠近兩景對比鮮明。近景山石樹木輪廓剛勁熱烈,筆力雄健的大斧劈皴道出了山石的宏偉氣勢。觀石旁道邊的竹葉,皆勢如矛戈。遠景用淡墨色渲染,較近景更顯簡潔。強烈的對比使畫作空間感倍增。馬遠用筆多為側鋒,無論遠近高低,筆墨間無不透露出剛勁簡練,甚至遠山輪廓都是用剛勁線條來勾勒的,突顯其簡單又有力道的畫面特點。

南宋 馬遠 高士觀瀑圖 25x26cm 大都會博物館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藝術收藏 的精彩文章:

每天古書畫:清 王石谷 畫作五幀
國畫清風雅集:月夜飛鳧 峨眉重翠

TAG:書畫藝術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