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以恨對恨,恨永遠存在;以愛對恨,恨自然消失

以恨對恨,恨永遠存在;以愛對恨,恨自然消失

一個人心要清凈,就不會受到外界的誘惑,不會迷茫。我們為什麼會雜念紛飛?因為雜事紛飛。我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必須做到,而且不要被外境所干擾

有一天,惠能禪師看見自己的弟子終日在打坐,他就問道:「你們為什麼整天打坐?」弟子回答:「師父,您不是教我們參禪嗎?我們參禪呢。」惠能禪師說:「參禪跟打坐不是一回事。」「師父,您不是經常教導我們要守住容易迷失的心,清凈地觀察一切,坐禪不可以躺卧嗎?」惠能禪師說:「終日打坐不是禪,而是在折磨自己的身體。」弟子更糊塗了。

惠能禪師接著說:「禪定,不是要整個人像木頭、石頭一樣地坐著,而是要使你的身和心達到一種極度寧靜和極度清明的狀態,離開外界一切物相,那才是禪。如果你的內心不安寧,還是繼續散亂,你就不能達到定。」

所以要懂得,離開一切相是禪,內心不散亂是定,這就叫禪定啊。而我們現在很多人整天執著人間的事情,「哎呀,我要買個大房子。」「哎呀,我要換個好工作。」「哎呀,我要有更多的財運。」還有很多人,「哎呀,我要中到六合彩。」師父恭祝他六時吉祥吧。告訴你們,一有慾望,人就會迷失方向;一個人沒有慾望,就不會迷惑顛倒,就不會活得愚昧迷失了。

弟子這個時候躬身問禪師:「怎麼樣才能去除妄念,不被世間迷惑呢?」惠能禪師說道:「思量人間的善事,心就是天堂;思量人間的邪惡,心就化為地獄。心生惡毒,人就淪為畜生;心生慈悲,處處是菩薩;心生智慧,無處不是樂土;心裡愚痴,那當然處處都是苦海了。」

學佛不能只學不做,念佛不能只念不做,懂佛理不能只懂不做。所以修就是行,所以要修心修行,就是要把自己的行為佛法化。

曾經有一個通用公司的大老闆給大家講管理課,講了很長時間,有其他公司的管理人員說:「董事長,您所講的這些我們都懂。」董事長說:「你們跟我不一樣的在於,你們都懂,而我是懂了去行了,我才會成功。」

中國幾千年來,我們的祖上先賢一直在強調「行」的重要性。《荀子》有云:「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就是你今天不聞,不聽到別人講,還不如聽到人家講;你今天聽人家講了,你自己親自去看一看是不是這樣;你看到了,你要懂得,因為很多人說「看,不一定懂」,所以很多人說「我看不懂」,你們現在很多人年輕人說「看不懂」,你們看到了,不懂;知之不若行之,你知道它是好的、不好的,還不如自己去做。

在《朱子語類》里有朱熹的類似觀點,這位大文學家、哲學家說:「論先後,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也就是行比知道更重要。《孔子家語》曾經說「知而弗為,莫如勿知」,言下之意就是告訴我們,你知道了還不去做,還不如不知道。

我們今天學到了佛法,還不去好好地做菩薩、去度人、去改變自己,還不如不學佛。知道到做到就是付諸行動。我們人要克服種種的困難,從知道到做到,一定要克服自己的懶惰。空談佛法沒有用,會耽誤自己,誤人誤事,空談所有的事情都會使你失誤。對我們學佛人來講,要行之,要懂佛理,更要行佛道,能夠行佛道的人就是在佛理的基礎上更上一層。

我曾經在法國萬人大法會上講過一句話:人的潛力可以激發。很多人說「我很笨」,有的人說「我很懶」「我沒有這個能力來做」,實際上人的精力和體力都可以激發。比如說有的人,你給他50斤的磚頭,他拎不動的,但你要是給他100斤的錢幣,他肯定拎起來就跑了。

我們要用人最善良的本性,來感應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事物,讓自己法喜充滿,用菩薩心去對待一切事物和人,你得到的全部是菩薩的回報。解脫實際上稱為一定範圍、一定程度的放下,你放下多少,你就會解脫多少。很多人沒來過紐西蘭,你說「我今天家裡放下幾天,我去弘法,我去助緣師父」,你來了,你就放下了,你就得到了。紐西蘭佛友給你們做很好的食物,看到紐西蘭這麼漂亮的港灣,不是得了嗎?所以放下多少,你能得到多少,而且還能得到功德。希望大家學會放下,放多少得多少,等到你完全放下了,你就得到天界的境界了

所以要調節,人生苦短,心理調節很重要。要修一體雙慧,一體雙慧就是命慧和身慧,生命要有智慧,身體也要有智慧。很多人身體沒有智慧,就會生各種各樣的病。身體要動,這就是你的智慧,心靈要想得通,沒有經過思考做的動作就叫沒有身慧。你們想一想,今天一個女孩子沒有經過思維而做出了很多愚昧的動作,就會給人家笑。做事情沒有產生思維力和理解力,那就沒有命慧。所以一體雙慧。

我們人要經常看到自己的心和自己的肉體。很多人就看見自己這麼胖,沒看見是因為自己的心。為什麼?你的心整天懶惰、好吃,那你就會胖;如果你能夠控制好自己的心,不讓它懶惰,少吃,知道這個會胖的,那你很快就會瘦下去。所以要懂得「觀身」,就是觀自己的身體,還有觀自己的行為。反觀自身就是要反過來看一看自己的身體,你才不會在人間真正地受苦。很多人受苦就是不會看自己。

有一匹千里馬等待著伯樂來發現它。有一個商人來了,跟它講:「千里馬,你願意跟我走嗎?我帶你去走遍名山大川。」馬搖搖頭:「我是千里馬,怎麼可能為一個商人馱運貨物呢?」士兵來了:「你願意跟我走嗎?我帶你去馳騁疆場。」馬搖搖頭:「我是千里馬,我怎麼可能為一個普通的士兵效力呢?」獵人來了,跟馬說:「你願意跟我走嗎?我帶你去適應野外生存的惡劣環境。」馬搖搖頭:「我是千里馬,我怎麼可能去當獵人的苦力呢?」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匹馬一直沒有找到理想的機會。有一天,欽差大臣奉命來民間尋找千里馬,千里馬找到欽差大臣,說:「我就是你要找的千里馬。」欽差大臣問:「哦?那你熟悉我們國家的路線嗎?」馬搖了搖頭。「那你上過戰場,有作戰經驗嗎?」馬又搖了搖頭。欽差大臣問:「那你擅長野外生存嗎?」馬又搖了搖頭。欽差大臣說:「那我要你有什麼用呢?」馬說:「我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欽差大人說:「好,你走一段路讓我看看。」由於太長時間養尊處優,千里馬用力地向前跑,沒跑幾步氣喘吁吁、汗流浹背。老了,不行了,欽差大臣跟它說再見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今天所做的每一件看起來很平凡的事情,實際上都是為我們的未來積累能量。今天你經歷的每一件不開心的事情,被人家拒絕,很難過,被人家誹謗,等等,都是為你的未來打好基礎,不要等到老了、跑不動的時候再來後悔。

學佛也是這樣,任何一個積功累德的機會,我們都要好好地把握住,就算今天被人家罵了,度人沒度到,但是這是我們的積功和累德。實際上,修行就是跟無常在賽跑,只有在無常和人的生命結束來臨之前把自己修好了,我們才能到達四聖道,我們才能到達西方極樂世界。

修心就是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修心就是糾正自己錯誤的心靈。師父告訴你們,現在這個社會,有學歷不代表你有能力,有文憑不代表你有文化,過去的輝煌都已成為我們的歷史和回憶。昨天怎麼樣,對我們來講已經不重要關鍵是今天你做什麼,你還能做什麼,還有明天怎麼樣。能修現在就是防患於未然能夠知道這個道理的人就已經是人間的聖者了。

我們除了知道物質世界,還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有精神世界。人要吃兩種糧食,一種吃糧食是為了身體,還有一種叫精神糧食。很多人吃了糧食之後身體長得很好,但是很多人精神空虛,很多人憂鬱症,就是沒有精神糧食。師父就是送精神糧食的車夫。要學會放棄,拋開名利。我經常跟他們講,現在會長多得不得了,在我們澳大利亞,誰都是會長,爸爸是會長,媽媽是副會長,女兒是秘書長,掉一片葉子下來也能砸到三個會長。

師父告訴大家,名利都要放棄,真正精神上的自由才是永久的,才是最高境界。所以你們想想看,你們開心的時候,誰能阻擋你們?你們想得通、法喜充滿的時候,是不是精神非常自由?

做人要知足,知足被佛認為是最優秀的理念,就是最高的智慧。

在東漢的時候,有一個叫陳寔的人,他是飽學之士,就是學問很高。他品行端正,道德高尚,遠鄉近鄰的人都非常尊敬他。陳寔不僅自己自覺自律,對兒孫的要求也相當地嚴格,常常在各種場合抓住機會教育那些孩子們。有一年洪水泛濫,淹沒了大片的村莊和良田,成千上萬的人無家可歸,到處逃荒。這個時候,盜賊四處橫行,天下很不太平。

有一天夜裡,有個小偷偷偷地溜進了他的家裡,這個小偷剛準備動手偷東西,突然聽見咳嗽聲。「不好,有人來了!」一看沒地方躲,急中生智順著屋內的柱子爬到了一根大樑上面,伏下身子,大氣也不敢喘。陳寔提著油燈從屋裡出來拿點東西,偶然間一抬頭,看見了,「樑上怎麼有件衣服掛下來啊?」他知道家裡進賊了。過去的家很大,他一點不驚慌,也不趕緊叫「抓小偷」,不講。他從容不迫地把晚輩們全部叫來:「孩子們,大家都到客廳來。」

他將他們召集到外屋,十分嚴肅地說:「孩子們,品德高尚是我們為人的根本,在任何情況下,我們對自己都要高標準、嚴要求,不能夠因為任何的借口而放縱自己走上邪路。有些壞人並不是一出娘胎就是天生的壞人,而是因為他不能夠嚴格地要求自己,慢慢地養成了不好的惡習,後來想改也改不了,才會淪為壞人。打個比方,我們家樑上有一位君子可能就是這種情況,我們可不能因為一時的貧窮而丟掉自己的志氣,自甘墮落啊!」

聽到陳寔的一番教誨,樑上的小偷一驚:「哎呀,我已經被發現了!」同時,他又為陳寔的話所感動——他不但沒有叫喊抓自己,反而耐心地教育自己。這時候,小偷羞愧難當,從樑上爬下來磕頭請罪:「老人家,您說得太好了,我錯了,我以後再也不幹這種勾當了,請您寬恕我吧。」陳寔和藹地回答:「嗯,看你這樣子也不像個壞人,可能被窮所逼的吧,以後要好好地反省,還來得及。來人啊,贈給這個人幾匹白絹。」小偷感激涕零,千恩萬謝地走了。從這以後,這個故事流傳得很廣,這一帶幾乎很少有偷盜之類的事情。這就是成語「梁上君子」的由來。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免不了會出現很多不能容忍的事情和人,但是要分析每一件事物的本質,要學會同情別人、原諒別人,多一點慈悲,對待別人的錯誤要學會包容。我們現在很多人,連家裡跟著自己吃苦受難幾十年的妻子或者先生都不能原諒,怎麼能夠包容眾生呢?

所以為人處事要豁達開朗,要學會成全眾生就是成全自己。寬恕別人就是善待自己,凡事斤斤計較不會給自己帶來任何好處;無法寬恕別人,最吃虧的就是你自己,因為你無法快樂。以恨對恨,恨永遠存在;以愛對恨,恨自然消失。唯寬可以容忍,所以叫寬容;唯厚可以載物,那叫厚載。有容乃大,不容無物。當你將心中的憂鬱一一解開的時候,你才知道,這個世界原來沒什麼可怕,沒什麼煩惱,因為菩薩的光芒照進你的心,「五蘊皆空」給你帶來的是心中的一片安詳、平和、寧靜。

師父告訴大家,人生有八種美:人性之美在於善社會之美在於公;家庭之美在於和;朋友之美在於誠男人之美在於度,也就是說男人的美麗是有很大的度量,很多男人沒有度量,人家不會認為你很美;女人之美在於容,就是寬容,一個女人總是「沒關係啦」,包容人家,長得再難看,人家說你很美,長得再難看,人家說你「芝麻香蕉」——外表不好看,裡面甜得很;還有兩個美,老人之美在於醇,要純潔;小孩之美在於真

——以師父錄音為準,以上內容若有不如理不如法之處,請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護法菩薩原諒!感恩合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入世出塵 的精彩文章:

不管外面發生什麼,我還是原來的我
如果你每天念佛,每天念經,即是請佛住世

TAG:入世出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