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道家神奇的養生秘笈揭秘

道家神奇的養生秘笈揭秘

《太乙金華宗旨》是一部道教養生奇書,傳為唐代著名道士呂洞賓所著。呂洞賓是民間傳說的「八仙」之一,師從高道鍾離權,得到鍾離權親授之金丹秘旨。「鍾呂金丹道」是道家養生最為實用也最為神秘的功法,它融會了儒釋道三家的生命哲理,吸納了儒釋道三家的修鍊方法,因此宋以後一直被歷代養生家所尊奉。「鍾呂金丹道」在中華養生園中獨樹一幟、金花燦爛。然而金丹道的著作多用象徵隱語,其丹訣秘旨,隱晦難懂。

《太乙金華宗旨》闡述了「鍾呂金丹道」的奧秘,作為道教內丹修鍊的一部奇書,本書雖屬後起,但其功理功法有不少獨創,因而流傳甚廣,影響深遠。與其它丹道修鍊的道書相比,本書的最大特點是通俗流暢、簡明易懂,基本上不用傳統丹經的隱語晦言。

《太乙金華宗旨》的成書年代已難確考。今傳諸本皆託名呂洞賓,實則為明清以來全真道教龍門派中興以後,內丹修鍊的教傳心法,而非成於某一人之手。自清初刊行以來,該書流傳甚廣,版本眾多。當代學者一般將本書的眾多版本分為兩個系統,一個是凈明道派系統,以《道藏輯要》為代表;一個是龍門道派系統,以《道藏續編》為代表。《道藏輯要》由清康熙進士彭定求刊行,嘉慶蔣元庭增刊,光緒成都二仙庵重刻。據傳《太乙金華宗旨》為康熙七年(一六六八年)由呂洞賓「垂示人間」,由受法弟子屠宇庵(屠乾元)於康熙三十一年(一六九二年)訂輯,乾隆邵志琳加以訂定,嘉慶廣化子(惠覺)重新釐定,蔣元庭增刊入《道藏輯要》中。此一系統的版本還有民國初年姚濟蒼刻本、慧真子《長生術續命方》合刊本等。《道藏續編》在道光十一年(一八三一年)由龍門派十一代傳人閔一得編輯刊行,據傳此本所收之《太乙金華宗旨》最初為明代崇禎舉人陶太定刻印。實際上兩個系統的版本除第一章外,其它各章文字差別並不大。雖然《道藏輯要》本、姚濟蒼本、慧真子本在第一章中有「昔日有許祖」或「故蒙凈明許祖」一句,但其它篇章再無類似語句,而與《道藏續編》本基本相同,從其內容看,應當看成是龍門派的著作。

《太乙金華宗旨》共十三章,每章一個主題,各章之間有交叉。不僅闡述了金丹道養生的原理,而且還介紹了金丹道養生的方法。在養生法理上強調性功,即心神的修鍊。因此受到西方精神分析心理學家的青睞。

《太乙金華宗旨》在西洋和東洋影響重大。著名來華傳教士衛禮賢(Richard Wilhelm)於一九二九年將本書翻譯成德文,著名精神分析心理學家榮格(C. G. Jung)發現此書的養生原理與分析心理學的理論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於是寫了一篇很長的「評述」,稱此書集中了「東方智能」。一九三一年英國翻譯家貝恩斯(Cary F. baynes)將德文版翻譯成英文。德文版和英文版多次重版,在西方引起巨大反響。此後日本學者湯淺泰雄和定方昭夫又將此翻譯成日文,在日本同樣暢銷。二十世紀九年代德文版、英文版、日文版又分別被譯成中文在中國出版發行。

筆者多年來以研習易道、醫道和丹道著作為樂,其中對《周易》、《黃帝內經》、《周易參同契》等經典著述興味尤濃。稍後接觸到《太乙金華宗旨》,頓感直白暢快,此書與《周易參同契》等丹道著作風格迥異,當時即萌生一種欲廣告世人的念頭,然終因俗務纏身,未能如願。兩年前,承蒙朱高正先生抬愛,鼓勵我對《太乙金華宗旨》作一重新註譯、評介,在其主持的《中國通》雜誌(一五至一九期)上專門辟出版面,刊載拙稿,後又分別在海峽兩岸結集出版。筆者對《太乙金華宗旨》綜合各家批註,對每一章的養生原理和方法作了評述。並對內丹修鍊的門派、原理、程序、層次以及內丹修鍊與止觀雙修、金丹與《周易》做了較詳盡的分析介紹。現將其中的「回光」修鍊法做一探討。

一、注想天心

《太一金華宗旨》所闡述的修鍊方法可稱為「回光」法。這種方法在道教修鍊中頗為獨特,其中「金華」(金花)、「天心」、「天光」、「回光」等詞語也為歷代丹道所少見。衛禮賢和榮格都十分重視「回光」之「光」,衛禮賢認為「金華」表達在秘教的語義中,隱含了「光」這個字。從這個意義上說,「金華」的秘密就是「光」。榮格說:「金華即光,天光即道。金華也有一個曼陀羅圖案……這個圖案還表示金華的起源,根據《慧命經》,這個起源不是別的,就是黃庭、天心、寸口尺宅、玉城之帝室、玄關、先天竅、海底龍宮、極樂國、無極之鄉、慧命之壇。」榮格還說:「慧和命這兩者的結合就是道,道的象徵物就是中心的白光,這個光位於方寸或面部。」《太乙金華宗旨》強調「光」對人體生命的作用,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

回光法從意守「天心」入手。「天心」是道教內丹功所煉養的關鍵部位,又被稱為「玄關」、「先天竅」、「黃庭」,這個部位是煉內丹最玄妙、最緊要的關竅,宋元以來的內丹家都十分強調,此竅開則竅竅開,但這個關竅究竟在身體的什麼部位,丹道家往往秘而不宣。於是造成世人猜測,有的說是中丹田,有的說是上丹田,有的說不固定,甚至有的說不是具體的位置,而是無形質可據的靈光大道。這個為丹家所不傳的部位,《太乙金華宗旨》的作者卻毫無保留地公佈於世人,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第一章就開宗明義指出「天心」的位置就在兩目之間,即在兩眉之間與眼球齊平處。這個位置也就是俗稱的「天眼」。

慧真子說:「夫天心者,即大道之根苗也。人能靜極,則天心自現。情動順出而生人,為元性也。此性自父母未生此身受孕之時,即寓於真竅;自呱的一聲落地之後,則性命分為二矣。由此而往,非靜極,性命不復相見。故《太極圖》曰:『太乙舍真炁,精神魂魄意。靜極見天心,自然神明至。』原此性雖居於真竅,而光華寄於二目。」認為本章所述的「天心」是金丹大道的根源,是元性(即真性、元神、元炁、真炁)發源之處,在父母受孕、人尚未出生之時,元性就已經寓藏於「天心」真竅之中;人一旦出生,「性」和「命」就一分為二了。元性雖然寓藏於「天心」真竅之中,而元性的光華則寄存於二目之間。人出生以後,如果不能達到極靜的境界,「性」和「命」就永遠不能相見了。極靜的方法就是「無為」法,「無為」法要通過「有為」法才能實現。「有為」法就是要通過迴光返照的修鍊使天機顯現出來,併產生真種,用正確的方法鍛煉它就會煉成金丹,然後過三關結聖胎,再進行溫養沐浴,就能達到「無為」境界。

二、回光守中

「回光」是一種逆向注想「天心」的方法。作者把「天心」比喻成房子,把「光」比喻為房子的主人。有了主人,房子才有生氣,才有「光」。這個光是金黃色的,好比金花,實際上就是人的真炁。「炁」雖是「氣」的異體字,但兩者相對使用時,卻有一定的差別。「炁」是先天之氣,「氣」是後天之氣。先天之「炁」無形、至清,後天之「氣」有形、至濁。因此,真炁又稱為「太乙」、「太一」、「天一」或「先天太一」。本書題為「太乙金華」就是指人的先天真炁如同金花之光。人有了先天太一的真炁,就有了生命,否則就會死亡。慧真子註:「天一生水,即太乙之真炁。人得一則生,失一則死。然人仗炁而生,人不見炁;魚仗水而活,魚不見水。人無炁則死,魚離水則亡。故仙人教人抱元守一者,即回光守中。守此真炁則可以延年也。然後用法鍛煉,則造成不死之軀矣。」人得真炁則生,失真炁則死。然而真炁是看不見的,如同魚依賴水而生存,卻看不見水。普通的人既看不到真炁,又不能主動支配真炁,而要存養真炁,只有通過丹道修鍊。丹道修鍊的根本,就是「抱元守一」、「回光守中」。也就是存養真炁,駕馭真炁,這樣才能延年益壽,長生不衰。

「回光」的功法全稱為「回光守中」,又稱抱元守一。《太一金華宗旨》第一章提出了「回光」的根本原則,如意念集中於天心位置,使天心的光迴轉。要求意念集中、思想純粹。只有在沒有任何雜念妄想中,才能意守天心、迴轉金光。其後用了五章詳盡介紹「回光」的具體方法、功效。

第五章至第七章都在講「回光」功法。本章集中講「回光守中」。「回光」和「守中」看似兩個問題,實質上是同義而異名。所謂「回光」就是使光逆轉,這「光」既不在身中,又不在身外;既在身中,又在身外。「光」是萬物的主宰,「光」在天體就是太陽,在人身就是眼睛。「光」就是陽氣,就是真氣。「回光」就是逆轉、返回真氣,但又不僅僅是返回一身的真氣,而是要返回天地造化中的真氣;不僅僅是止住一時的妄想,而是要解脫千劫的輪迴。前一章講人一出生後,元神就受到識神的控制,作為人身至寶的元神逐漸耗散,耗散盡了人體就死亡了。本章指出要制伏識神、保存元神,就非得從回光入手不可。回光就好比建造大樓的地基,只有打穩地基,才可以在上面砌牆蓋房。回光的秘訣就是「純氣」、「純想」。開始修鍊是「有中似無」,功法修成就是「無中似有」。一般情況下,只有專心煉功一百天,就能出現真正的光,這就是所謂的「百日築基」。一百天之後,光就自然會凝聚;人身中的一點真陽,會忽然產生出黍粒大小的光珠,這時必須靜靜地去等待,要及時把握「火候」──光的迴轉過程。

所謂「守中」就是意守中黃。中黃又稱「黃中」、「黃庭」,一般指中丹田(心腎之間),也指下丹田(臍下兩腎之間)。「守中」與「回光」實際上是一回事。「回光守中」是一種逆行修鍊法。就兩眼觀物而言,兩眼睜開向外觀看世界萬事萬物,那是順視;兩眼閉上向內觀看體內世界、觀看兩眼間的天心祖竅,那就是逆視、反視。就精氣運行而言,腎精屬水向下行走、向外泄出,這是順行;在情慾發動時,不讓腎精下泄而讓它迴轉向上升,那是逆行,又稱為「還精補腦」。然而逆視、逆行並不是常人所能達到的,因此需要進行金丹道法修鍊。

第五章特別介紹了一種「回光守中」的方法,那就是觀鼻法,這是一種非常實用而簡單的方法。靜坐時觀看自己的鼻尖以達到入靜,觀鼻時眼帘垂的要適中,既不要開得太大也不要閉得太小,以恰好能望見鼻尖為準則。眼帘垂的恰到好處,光就自然而然地注射進來。但不是在靜坐的整個過程中都看著鼻尖,而是指在最初入靜時觀看一下鼻尖,切記只是借鼻尖來作眼觀的標準,本意並不是在鼻尖上,也不是讓眼睛看著鼻端而意念又集中在中黃部位。煉功的時候,正身安坐,兩眼先觀看一下鼻尖,然後就放下不要再去管它。把意念集中在兩眼當中與眼珠齊平之處就可以了,這就是第一章所說的「天心」。「天心」是人的精華凝聚之處,是人身煉養的一大關鍵。意念集中在「天心」,光就會自然而然地透進來,而不必特意集中在中黃部位。總之,無論是觀鼻存想還是意守天心,都要似觀非觀、似想非想,千萬不要死守死想。要使光入內,以個人舒適為準,不要太拘泥、太執著。也就是說,真炁在哪裡凝結就在哪裡意守。大道之妙,全在凝神處,全在順其自然,否則就會走火入魔。

三、回光調息

回光的關鍵在於調息,因為在煉回光功時,最容易犯昏沉和散亂的毛病,而克服這兩種毛病的最有效辦法就是調息。初煉此法的人,開始靜坐時,雖然一心想放下雜念妄念,可是剛垂下眼帘,各種妄念就紛紜而來,心神外馳難以駕馭,這時調息就是一種克服妄念、系住心意的好方法。因為「息」與「心」有密切的關係,息是從心所生的,「息」字從「自」從「心」,「自」就是「鼻」,心一動就有氣,氣從鼻出就是息,因此調息就可以克服心氣浮動。

調息法分為兩種,一種是數息法,一種是聽息法。數息法就是靜坐時,心中默默數著呼吸的次數,如果忘了呼吸的次數,就說明心念外馳了,這時需要重新提起精神,默數呼吸。聽息法表面上看是讓耳朵聽自己的呼吸,實際上是使呼吸微微出入,不讓耳朵聽到呼吸的聲音,如果聽到呼吸的聲音,那就說明心念外馳了,所以聽息實際上是聽心。無論是數息還是聽息,都是使心神不外馳、不散亂的方法。本章調息主要採用後者。調息還有其它五官要求,如眼帘下垂(以看到鼻尖為度)、口唇閉攏、牙關咬緊、舌舐上齶,否則也是心神外馳的表現。五官皆聽命於心,反之,五官的調整也可收斂心神。如此修鍊,不但可以治心神散亂之病,而且也可以治心神昏沉之病。

閔一得說:「調息用耳光,秘法也。然有耳聾一輩,息之粗細不得聞,奈何?是當體之以覺……年老耳聾之人,舍是體覺一訣,此步工夫,終難入夠也。」這是對聽息法的心得體會,可見所謂聽息並不是用耳朵去聽呼吸的聲音,而是要用心去覺察、去體悟。因為心無形,不能覺察是粗是細,但由心所化生的氣息,卻是雖無質而尚有跡,可以去體悟覺察。一旦發現跡粗就要使心清靜,心清靜則跡就細微,息也就自然細微了。所以古人有「調息不若調心」的妙用。「覺」是性的精髓,「跡」是命的表現,兼顧了「覺」和「跡」,也就兼顧了性和命,這也是性命雙修的方法之一。由此可見,調息只是一種手段,靜心才是目的。

四、回光證驗

修鍊「回光」功法之後,會有很多效驗,歸結起來不外乎三種,分別出現在煉功的三個階段:第一是初入靜時,第二是中度入靜時,第三是深度入靜時。這三個階段分別會出現三種景象:第一是金華乍吐,第二是金華正放,第三是金華大凝。按照佛家的說法,第一階段出現落日、大水、七重寶樹;第二階段出現大地為冰、琉璃寶地;第三階段出現金性佛陀。從個人體驗來說,第一階段,人聲入耳就像深山大谷中的回聲,並非聽不見,但又非刻意聽見。此時氣息綿綿,無間無斷,神情愉悅,如醉如浴,遍體陽和。這是因為神火入於腎水,水火二氣凝集,竅內水中火發,命機自動,這就是「金華乍吐」。第二階段,睜眼看自己的身體卻無法看見,就像在一片白雲當中。此時萬籟俱寂,皓月中天,大地光明,心體開明。這是因為神凝炁穴(在心下三寸六分之下),氣住神停,丹田暖氣融和,其氣由下元漸漸上騰,這就是「金華正放」。第三階段,身體軟如棉、溫如玉,甚至騰騰上浮升空,此時可以憑藉真炁化腐朽為神奇,起黃金屋、建白玉台,這是因為神氣氤氳,神歸頂天,真種當產,這就是「金華大凝」。

以上三個階段,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要從調息工夫入手,務須放下身心,使身心兩忘。入靜時,要意不外馳,真炁自住,神火入水,二氣凝集,炁住神在,神凝炁穴,這是入靜的原則。只有這樣進行修鍊,堅持不懈,才能逐步實現這三個階段的效驗。

此外,還有一個「回光」修鍊的時間問題。一般人都認為功法修鍊是要花費大量時間的,會影響甚至會荒廢自己的正業。本書第七章提出了在「不要廢棄正業」的前提下的靈活方法,這就是「隨時隨地隨事」的修鍊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用正念行事,實際上就是在煉功,就是在做「回光」的工夫,這種修鍊不執著於一絲一毫的人相、我相,也不會有一時一刻的間斷,因此這才是最高明的,也是呂洞賓最為提倡的。這樣一來,不僅妥善處理了修鍊功法與日常生活的矛盾,而且也使「回光」修鍊真正地上了一個層次。這樣煉功的人,才是常人,而不會被視為神神怪怪的人。當今社會那些刻意煉功、刻意做出各種「法相」的人,往往並不是工夫高的人。

五、回光

作為「太乙金華宗旨」的核心,「回光」功法總原則是「無為而為」,總要求是「心空」,煉養的關鍵是「中」,煉養的目的是產生大葯「水中金」,煉養的樞機全在於「天心」。如果用《周易》八卦來解釋,金丹功法就是「取坎填離以復乾坤」。回光內照就是要使坎卦中間的陽爻就向上升騰,與離卦外面的陽爻相遇,同類者必然相親,兩者相遇,就交結不散、氤氳活動、忽來忽往、忽浮忽沉。離卦不隨外物而生心念,停止中間陰氣的主宰,在光華的照射下,變成純陽的乾卦。這時自己居於元宮之中,猶如在無邊無際的太空,全身輕妙無比,飄飄然好象要飛升,又覺得來往無蹤、浮沉無跡,脈停了、氣也停了,這才是真正的「坎離交媾」。

「回光」的「光」可分為三層,第一層即開始時「光」是散的,第二層「光」是收斂的,第三層「光」可以自然而然地優遊自如,進入寂然大定的狀態。這三個層面分別是金丹修鍊三關功法——「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的體現。上一關功法要在調身調心、心神安和、放下一切塵緣的前提下,兩眼垂簾,發動位於兩眼中央的「天心」,用天心──天目之光內照坎宮(丹田),光華所到之處,真陽就會出來呼應。這部功法的關鍵在於「天心」發動的時機。如果天心還處在靜止之時,真意過早發動,丹藥就失之太嫩;如果天心已經在動,真意在後面才動,丹藥就失之太老。只有在天心剛動之時,立刻將真意上升到乾宮(頭頂),兩眼的神光也注視頂部以作為引導,這種動才是恰到時機。如果真意已經上升到乾宮,忽然天心運動似乎要停止,這時應當趕快用真意引導它下降到黃庭(中丹田)部位,並且眼光要內視黃庭神室。直到內視的眼光已經忘記內視的時候,才是凝神入氣穴、眾妙歸根元的時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道大叔 的精彩文章:

TAG:禪道大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