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戰鬥民族」的偉大音樂家,這三件事你可能想錯了

關於「戰鬥民族」的偉大音樂家,這三件事你可能想錯了

作者:李夢,雙子座,神經大條,大眾傳播及藝術史雙碩士。專欄作者,譯者,半個藝評人,文章散見於北京、香港及多倫多等地報刊與網站。藝術隨筆集《繪畫中的日常》2017年初由磨鐵圖書出版。部分作品在豆瓣小站「黛西札記」可見。

如今網路上流傳的「戰鬥民族」趣聞軼事,不可謂不多:上至總統普京,下至鄉間農婦,要麼與大灰熊相談甚歡,要麼徒手扛木樁或獵殺大蛇,似乎個個身懷絕技,無所不能。

故事多了,斯拉夫民族的男女因此被貼上「驍勇善戰」的標籤,連那些通常被視作典雅端莊的古典音樂家,寫下的作品也每每是鏗鏘勇武的,難怪多年過去,我仍然記得第一次在音樂廳中欣賞20世紀最偉大的俄羅斯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室內樂作品的情形:

小提琴與大提琴近乎瘋狂地奏出強音,砰砰砰響個不停。觀眾的緊張情緒被推高再推高,雞皮疙瘩起了一身,聽完好一會兒才能放鬆舒緩下來。

因為那一場驚悚的音樂會,我有好多年不敢聽俄羅斯作曲家的作品,直到某次聽到柴可夫斯基燦爛繽紛的《佛羅倫薩的回憶》,才打開我欣賞俄羅斯音樂的大門。原來,斯拉夫民族的偉大作曲家,並非只會寫一些屬於冬天的冷冽旋律。

(D小調弦樂六重奏《佛羅倫薩的回憶》片段)

誤解一:俄羅斯音樂家總是醉醺醺的

俄羅斯人愛喝酒,這是不爭的事實。幾年前去莫斯科出差,早餐時已見到鄰座有人在喝伏特加,邊喝邊談笑風生,看得我們一群人瞠目結舌。音樂家有時喝多了,醉醺醺地上台指揮或演奏,為此鬧出不少笑話。

鋼琴家兼作曲家拉赫瑪尼諾夫小小年紀便展露出非比尋常的音樂才華,19歲已寫出《第一鋼琴協奏曲》在樂壇成名。可是五年後,當作曲家躊躇滿志寫下《第一交響曲》,期望以此穩固他「一線明星」的地位時,卻被指揮家格拉祖莫夫壞了一樁好事。

(拉赫瑪尼諾夫)

這首原本十分精彩的交響曲,卻因格拉祖莫夫的醉酒而奏得一塌糊塗,被觀眾及樂評人罵得不輕。拉赫瑪尼諾夫甚至因此患上抑鬱症,整整三年之後才重拾自信。格拉祖莫夫本人倒是知錯能改。幾年後,他當上聖彼得堡音樂學院的院長,雷厲風行,敢作敢為,培養出眾多出色的學生,包括讓斯大林又愛又恨的肖斯塔科維奇。

話說回來,俄羅斯人的確愛喝,但也分得清緩急輕重,音樂家中愛喝的也不少,但因酒誤事的例子寥寥。有時,酒精帶來的興奮與刺激,還能啟發某些音樂家的創造與想像。例如,穆索爾斯基寫下著名的鋼琴組曲《圖畫展覽會》的時候,就沒少喝酒,雖然這樣的創作習慣並不值得提倡。

(《圖畫展覽會》之《漫步》)

(穆索爾斯基)

誤解二:「戰鬥民族」作曲家不屑於談情說愛

你以為羅斯作曲家筆下的作品總是金戈鐵馬,彌散著蒼涼蕭索的意味?那你恐怕想錯了。「戰鬥民族」的男女能衣著單薄地在雪中打鬧,能赤手空拳與猛獸搏鬥,也能寫得出氤氳浪漫如月光的作品,像極了某個高大男人一面除下上衣秀肌肉,一面嘟嘴賣萌求誇獎。

不信,你去聽聽柴可夫斯基《佛羅倫薩的回憶》。在我遇見這首作品之前,我印象中的「老柴」總是鬱悶又憋屈的:被迫娶了自己不愛的女人,險些被對方的瘋狂示愛嚇出精神病;後半輩子好容易遇見那個通情達理又善良體貼的梅克夫人,卻緣慳一面、抱憾終生。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並未被生活善待的作曲家,在晚年遠行義大利之後,留給後世一首十足明媚燦爛的弦樂六重奏作品《佛羅倫薩的回憶》。在這首作品中,他一掃過往作品中沉重晦暗或蒼茫蕭索的氣氛,轉而將南歐夏天的陽光、新鮮橙子與檸檬的氣味糅入旋律中,讓人很難想像寫下這首輕快作品的作曲家,竟是那個時常眉頭深鎖、為憂鬱所苦的俄羅斯人。

(柴可夫斯基)

拉赫瑪尼諾夫就更不必說了。他的三部交響曲以及四部鋼琴協奏曲中的慢板樂章,每一首都像情詩一般動人,而寫下這些浪漫繾綣旋律的音樂家,竟是一位身高近兩米的健壯男人。所以,千萬別以為戰鬥民族的男人都是「直男癌」重度患者,他們抒情起來、溫柔起來,足以讓任何嬌弱女子臉泛紅暈、心跳不已。

誤解三:俄羅斯樂壇全然是「男人的天下」

戰鬥民族的男人固然健壯孔武,女人同樣巾幗不讓鬚眉。單就音樂家來說,十九、二十世紀的知名作曲家中,男性固然佔了絕大多數,但俄羅斯培養出的女性演奏家及作曲家亦於過去數十年間,在本國乃至世界樂壇扮演十分活躍的角色。

當今頗為知名的俄羅斯作曲家古拜杜麗娜,一直以「現代音樂女祭司」的身份行走江湖:她頻繁與著名小提琴家如克萊默和穆特等人合作,為他們量身打造麯目,還嘗試將德奧音樂與俄羅斯高加索民間音樂融合在一起,創造出宛若超脫塵世的、神秘而遼遠的旋律。

(古拜杜麗娜)

將時間倒退數十年,在斯大林統治下的蘇聯時期,另一位俄羅斯女音樂家尤迪娜也極有性格。

尤迪娜看不慣斯大林的強權做派,曾寫信諷刺他,而強悍如斯大林也拿他無可奈何,因為她演奏的莫扎特鋼琴協奏曲實在太精彩了。這位天資卓著的鋼琴家一改莫扎特宮廷作曲家端莊精緻的氣質,將那些活潑生動的小品奏得十分陽剛且富生命力,引得斯大林痴迷不已,直到臨終時,他別墅的唱片機中還在播放尤迪娜演奏的莫扎特作品。

雖然,我們嘴上總是調侃「戰鬥民族」,內心深處卻對他們崇敬且讚賞有加。身處遙遠北國的音樂家,既能寫得出堅毅勇敢的偉大作品,也能為愛情、親情與友情等人世間微妙又細膩的感情留下眾多親切而難忘的旋律。對這些奇人奇作,我只能像見到騎熊飛奔的普京與清早痛飲伏特加的貌美淑女那樣,致以120%的敬意了。

1

END

1

編輯:若 水 美編:知 微

歡迎關注讀者讀書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者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天寒地凍,閱讀取暖

TAG:讀者讀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