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場「風花雪月」的「死亡」

一場「風花雪月」的「死亡」

進入18年以來,胡建國已經很少在朋友圈發布關於落網的訊息。大年初六,他和家鄉雲南的一眾好友來到怒江邊,燒烤,彈琴。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老胡看上去心情不錯——儘管他剛剛在五天前發文,有些傷感地揮別了2017。

不管表現得多麼波瀾不驚,這個年對於身為落網創始人的胡建國來說註定不好過。在去年12月被爆出拖欠款項之後,今年年初,來自北京的30名落音樂空間共建人(即該線下空間的股權眾籌股東)在律師的幫助下,集體將胡建國和落網告上了法庭,該案件目前已在法院正式備案。

音樂財經曾在《落音樂空間的困境》一文中交代過整個落網危機的來龍去脈。其實,拋卻落空間實際經營中的管理運營問題不談,共建人對於落網的主要質疑在於:公司是否妥善使用了共建款,並履行了對共建人的義務。

根據虎嗅網曝光的一份落空間北京店經營收支表,自2015年5月開業後,北京店的總收入共計1,514,846.5元,總支出則為1,523,218.01元,共虧損8,371.51元。然而,對比此前的股權眾籌金額,這一數字存在明顯的漏洞。據虎嗅網報道,北京店在多彩投通過股權眾籌共籌得147萬元的共建款(多彩投不公開最終的籌資金額),這也意味著,自開業以來北京店的總支出相當於使用了所有共建款。

但問題就在於,這與最初約定的眾籌股東持股比例有著十分大的出入。落網在多彩投的眾籌頁面明確寫道,出資6萬元的股東可以享有1%的北京店股權,出資3萬元則可以享受0.5%的股權,那麼,最終籌得的147萬元就相當於共建人總共擁有北京店24.5%的股權。根據投資協議,這部分股權將由落網在北京成立的分公司代持(出於對共建人權益的保護,落網承諾會對參與眾籌的出資人建冊,發放投資憑證,每年提交財務結算報告並分配投資收益;且共建人只享有分紅權,不參與落空間的日常經營和決策),而餘下的75.5%的股份,也理應由落網出資。

計劃和實際情況由此出現了不一致,最終的152萬元支出明顯暴露了公司本身對北京店的投資沒有到位,這就將業務虧損的責任全部轉嫁給了共建人。

小科普:

根據《眾籌行業年度服務報告》,由於股權眾籌的投資人數量一般比較多,為了保證初創企業簡單清晰的股權架構,規避《證券法》對股權人數的限制,股權眾籌投資人普遍採用以下兩種方式辦理入股事宜:

一是代持模式,約定某個投資人代持,作為創業公司的顯名股東,其他投資人作為匿名股東;二是成立有限合夥企業,由領投人擔任普通合伙人,其他跟投人擔任有限合伙人,共同發起設立有限合夥企業,由有限合夥企業對被投企業或者項目進行持股。此外,在投資人數較少的情況下,投資人也可以直接入股創業公司,每個投資人均作為創業公司的股東。

音樂財經查閱了最初落空間北京店的投資協議,第八條違約責任明確提到了:甲方(即落網)違反其在本協議下所作的陳述、保證或其他義務而使乙方(即共建人)遭受損失的,乙方有權要求甲方予以賠償。

這些也都成為了30名共建人將落網告上法庭的證據。

一同被告上法庭的,還有負責北京店眾籌的平台「多彩投」,理由是共建人認為該眾籌平台沒有對北京店進行財務審計。

那麼,眾籌平台是否對項目投資者負有責任呢?

一般來說,眾籌平台是否會對股權眾籌做擔保也要視情況而定。2009年,眾籌模式從美國眾籌網站Kickstarter興起,2011年進入中國。2013年,國內正式誕生第一例股權眾籌案例——美微淘寶賣股權。所謂的股權眾籌,指的就是公司出讓一定比例的股份,面向普通投資者,投資者通過出資入股公司,獲得未來收益。也有更通俗的解釋認為,「股權眾籌是私募股權互聯網化」。

當下,國內的創業生態相對落後,普遍存在著創業者不知該如何融資,以及如何通過融資連接、整合資源的問題;同時,社會上又存在著大量持有資金,願意投資初創企業卻找不到渠道。這也體現出了眾籌平台存在的價值。

回看眾籌在國內的發展,2014-2015年可以說是互聯網眾籌逐步走向成熟的一年。一方面,一些傳統行業在通過互聯網眾籌的方式募集資金的同時,也深度結合了產品預售和粉絲經濟,出現了大量新穎且有影響力的項目;另一方面,房地產眾籌也逐漸興起,藉助眾籌實現了互聯網+房地產的新模式。股權眾籌方面,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環境下,政府也在積極鼓勵和引導股權眾籌發展。

從是否擔保來看,股權眾籌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無擔保股權眾籌,另一類是有擔保的股權眾籌。無擔保的股權眾籌是指投資人在進行眾籌投資的過程中,沒有第三方的公司提供相關權益問題的擔保責任,有擔保的股權眾籌同理。

目前國內絕大多數的眾籌網站均屬於無擔保,而這也在多彩投客戶服務手冊的風險提示第一條中有明確寫到:平台不對投資人由於投資項目失敗所導致的投資損失承擔任何責任,也不對眾籌項目的成功率、投資人的投資、收益等事項作任何性質的擔保或保證。

而負責落空間廣州店眾籌的平台「開始吧」也在其《投資風險提示書》中的平台免責聲明中寫道:平台不承諾任何保本和最低收益,也不會就投資可能產生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且不對被投企業或融資項目的投資價值做判定。(儘管迫於共建人的壓力,開始吧向廣州店派駐審計人員,並出具了《廣州後搖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經營情況 》的財務核查報告。)

明確了這些,其實也很容易判斷,真正應該對投資人承擔責任的還是落網。

不過也應該看到,這次落網的失敗對於開始吧和多彩投這樣的平台聲譽來說,亦是一次較大的損失。這就不得不提到眾籌的風險。

對於用戶來說,眾籌的投資者一般都是缺乏投資經驗的個人,他們收集和獲取企業的成本信息常常與地理位置高度相關,因為盡調成本高昂,他們也更願意選擇「搭便車」而非自己來獲取信息,這種盲從也使得眾籌平台容易成為低質量創業項目的集中地。而且由於眾籌投資者的投資額度一般較小,他們也常常對於投後管理顯得意願不強烈或是有心無力,加上一旦監管機構和平台缺乏相關的信息披露和懲罰機制,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風險也會相當大,投資者的維權成本也會非常高。

對於平台來說,目前眾籌行業還沒有嚴格的資金存管規定,很多時候眾籌平台扮演的都是支付中介的角色(譬如多彩投就是通過第三方支付平台易寶接收投資款),因而是完全靠著自身的信用和自律經營著龐大的資金量,其中蘊藏著較高的道德風險。如果平台有意隱藏、扭曲,甚至是操縱信息,對用戶的傷害也是非常大的。

為了取得投資者的信任,各個眾籌平台也在努力完善自己的業務模式和信息披露機制,進而擴大自身競爭優勢。

這次落空間的眾籌涉及到的兩家眾籌平台,可以說代表了目前眾籌平台的兩大類型。其中開始吧偏向消費投資,多彩投則是「國內首家專註於空間的眾籌平台」,包括了私募股權眾籌、收益權眾籌和消費眾籌幾種模式,也更加複雜。

△多彩投官方網站所展示的投資流程圖

從多彩投官方網站所展示的投資流程圖來看,為了獲取投資者的信任,就明確提到了「對融資方進行監管,定期向投資人公布運營數據」。而且根據其平台數據,如今有1萬多位投資人在多彩投參與「投資+消費」形式的空間眾籌,對於他們說,多彩投吸引用戶的一個特點就是「收益高」,不僅有投資收益,還有消費收益。和市面上眾多理財產品PK的話,這種高收益投資方式對中產投資者來說還是相當有吸引力的。

相比於多彩投,開始吧提供的模式則較為單一。如果搜索「音樂」,在多彩投出現的只有落空間一個眾籌項目;而在開始吧,與音樂空間相關的項目包括了麗江的「班布現場」,北京的老牌Livehouse品牌「疆進酒」新店也在這裡進行了眾籌,並且其眾籌回報也都是消費眾籌,而非股權眾籌。

△落網創始人胡建國

回到落網的發展,回顧其一路走來,本可以是個很好的劇本。一個熱愛音樂的年輕人在2003年創建了具有獨立氣質的音樂分享網站,並且在絕大多數同類型網站都已銷聲匿跡的情況下,一直堅持到了今天。2013年9月,落網正式註冊公司,開始組建團隊走上正規化運營之路,其傳播好的獨立音樂的情懷和初心本身也相當成立,獲得了很多同好的支持和讚賞。2015年,發展得順風順水的落網以股權眾籌的形式完成了400萬元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投資人均為願意投資50萬元以上的落網用戶)——眾人拾柴火焰高,這一眾籌形式也給這家公司的發展注入了某種烏托邦色彩。

此後兩年的故事對於不了解完整劇情的讀者來說可能要更熟悉。拿到融資後的落網很快迎來了飛速發展期,其中尤其要數兩家線下空間的創辦最受人關注,位於廣州和北京的兩家落空間分別在2016年6月和2017年5月正式開業。除了線下空間,落網一直以來也在不斷探索其他適合自己的商業模式,比如售賣自製的實體唱片,嘗試為實體店提供背景音樂服務,推出付費期刊,製作周邊產品(比如T恤、帆布袋、定製耳機等等,就在去年11月中旬,落網App宣布停止維護的半月前,其還在公眾號內推廣售賣2018年周邊定製日曆)。可惜的是,就在落網團隊剛想通要接受部分站內廣告時,卻不得不面對停服的命運。

某種程度上,落網所收穫的關注已經遠遠超過了它本身具有的體量。而它的成敗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除了敗局對於人們的天然吸引力外,還在於所謂的「情懷」終於再一次被討論和質疑——正因人們對它投入了太多期待,期待落空的感覺才最不是滋味。「一個美好的東西突然變黑了,會更讓人噁心。」一名落網用戶曾給音樂財經留言道。

此前,多彩投的創始人趙耕乾也在接受採訪時談及情懷的重量,「我們提供的眾籌產品是基於生活方式和資產配置的,很多人覺得情懷比投資更重要,但是到分紅的時候還會覺得分多少錢比情懷重要一點點。」

創業不易,尤其是在剛剛迎來發展的音樂行業,建立一種從無到有的商業模式本身就非常需要勇氣。造成落網敗局的原因之一就是創始人過於強調情懷,忽視和逃避了很多實際管理中的問題。譬如線下空間的選址,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胡建國過於相信粉絲會忠實追隨。「基於我們落網用戶的忠誠度,以及他們對內容付費的理解,我們可以在文化領域進行更多的拓展和嘗試。」胡建國曾在接受音樂財經的採訪時如此表示,但現在看來,實際的情況並不足以支撐起野心。

而在另一方面,通過分析落網現有的商業模式,我們會發現儘管已經很多元,但目前尚未有一種能夠支撐起公司的商業閉環,為公司帶來持續穩定的收益。

△落網曾在2017年7月和騰訊視頻聯合推出《好時光 一起燃》地鐵營銷活動

實際上,落網曾在去年11月初(App停止維護的前一個月)發起過一次股權眾籌融資,計劃「從落網的朋友里找到合適的合伙人」,且「只接受不低於50萬元以上的合伙人」。此次融資明顯是出於資金壓力,然而文案卻對此隻字未提,稱融資是因為「隨著用戶量的巨增,伺服器和人力等方面都出現了明顯的不足」。這也暴露出身為創業者的誠信問題。

「我們選擇要做的東西很大,不單純是資金的問題,可能是行業內的一個事情。」胡建國還曾如此對音樂財經說道,但事實證明他和自己創辦的落網尚不具備改變和壯大行業的能力。

音樂是一個充滿了愛與詩意的行業,沒有那麼苦,每個行業都需要情懷,餐飲需要情懷,建築師需要情懷,互聯網金融的創業者同樣需要情懷,情懷並不是音樂行業的「特殊用品」,而是熱愛本行業的從業者都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當有無數行業人士和創業者在努力打拚奮鬥時,不拿情懷當擋箭牌,把音樂真正當一門生意並且能在商業上取得成功才尤為可貴。未來,還會有更多類似永和大王創始人林猷澳這樣的業外成功創業者對「音樂+」這門生意抱有投資信心並進入這個領域。(2017年11月,林猷澳與音樂人陳耀川合作的音樂+餐飲空間的眾籌項目在開始吧上線,最後以高達2460%的支持進度獲得492萬元的眾籌金額。)

音樂創業賽場內外,為什麼情懷是經常被提及的話題?我們為什麼如此關心情懷與商業成敗之間的關係?不以成敗論英雄,也不以情懷為遮羞布,誠信經營、對投資人負責任、有擔當,穿越創業的至暗時刻,在當下真實的音樂商業世界裡,這些顯得如此彌足珍貴。

本周輪值編輯:宋子軒

商業|落音樂空間的困境

商業|擁有300萬忠誠用戶的落網如何商業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音樂財經 的精彩文章:

微博熱搜的鍋,到底該誰來背?
披頭士是世界上最爛的樂隊?

TAG:音樂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