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原來韓愈那麼膽小!讓唐朝中央官大爺嚇壞的七種海鮮

原來韓愈那麼膽小!讓唐朝中央官大爺嚇壞的七種海鮮

說到美食,海鮮可說是沿海城市最自豪的招牌,快炒、清蒸,甚至是生食,皆有海鮮料理。吃海鮮,講究的就是新鮮、生猛,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那些位於內陸地區的歷史名人,如果有機會享用海鮮,會有什麼感想?雖然我們無法回到過去,但總有一些史料留傳下來,總有一些人寫下了食後感,例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唐朝那位韓愈大大!是的,就是撰寫 《師說》的昌黎韓愈,因為諫迎佛骨的事情,差點被唐憲宗判死,好在他還算做人成功,朝中竟然有一票人馬跳出來幫忙緩頰,最後皇帝認為有教化的可能,廢死成功,韓愈被流放至潮州。

潮州是什麼樣的地方呢?潮州是位於廣東、福建交界之處的潮州,附近還有漳州、泉州,都是沿海城市。而在當時,潮州對於大唐帝國而言,又是什麼樣的概念呢?首先,它位在東南沿海一帶,與中原地區隔著南嶺山脈,對於位於關中地區的唐朝都城而言,根本就是化外之地,就好比現在從莫斯科看西伯利亞一樣。所以當韓愈被貶到潮州時,心中強烈的無力感可想而知。他在 《潮州刺史謝上表》 提到:颶風鱷魚,患禍不測;州南近界,漲海連天;毒霧瘴氛,日夕發作。潮州有颱風,有鱷魚,有毒霧瘴氣,禍患難測,根本就是不適人居的地獄,後文甚至說:居蠻夷之地,與魑魅為群。顯然他覺得潮州除了是蠻夷之地外,還要與妖魔鬼怪生活在一塊

古代對於潮州菜的特色,有咸雜之謂,像是菜脯、冬菜、鹹蛋、鹽水白肉、腌制蝦菇、醬油蜆、腌黃瓜等,當然,東南沿海一帶,海鮮自然是不可錯過的美食。早在晉朝張華的《博物志》就記載了一段話:東南之人食水產,西北之人食陸畜。食水產者,龜、蚌、螺、蛤以為珍味,不覺其腥也。

東南之人即是東南沿海一帶的居民,水產即是海鮮,龜、蚌、螺、蛤則是海鮮常見的美味食材,而且視為珍味,張華特地說明不覺其腥也。換句話說,對於北方關中的居民而言,這些海鮮應該是相當腥臊的。

當韓愈被流放到潮州之後,自然也只能吃潮州當地的特色菜。韓愈吃了這些海鮮之後,反應跟張華一樣嗎?還是有獨特的見解呢?現在我們知道這位韓老爺特地寫了一首詩給他的好朋友─掌管音樂官職的協律郎元十八─詩名就叫 《初南食貽元十八協律》,其中的初南食是題目中的主旨,也就是韓愈自述第一次吃到南方沿海食物的心得:

鱟實如惠文,骨眼相負行。 蚝相黏為山,百十各自生。

蒲魚尾如蛇,口眼不相營。 蛤即是蝦蟆,同實浪異名。

章舉馬甲柱,斗以怪自呈。 其餘數十種,莫不可嘆驚。

我來御魑魅,自宜味南烹, 調以咸與酸,芼以椒與橙。

腥臊始發越,咀吞面汗騂。 惟蛇舊所識,實憚口眼獰。

開籠聽其去,郁屈尚不平。 賣爾非我罪,不屠豈非情?

不祈靈珠報,幸無嫌怨並。 聊歌以記之,又以告同行。

這首詩提到了七樣食物,包括鱟、蚝、蒲魚、青蛙、章魚、乾貝,以及蛇,除了蛇之外,都是韓愈不曾見過或吃過的。對他而言,這些長得奇形怪狀的生物,就像是火星來的一樣,讓這位曾任唐朝中央官的大爺感到非常驚恐。於是,韓愈依他認為的奇怪順序排了名次:第一名是鱟。鱟是盛產於中國東海沿海一帶的節肢生物,它有著像炒菜鍋一樣的大甲殼,拖著一根細長如劍的尾巴,因為公、母常常併結一起行動,又稱之為夫妻魚,所以韓愈以骨眼相負行描繪之。

對韓愈而言,海鮮長相最可怕的第二名為蚝,也就是牡蠣。大曰蚝,小曰蚵。對海邊人而言,不論是蚵、蚝,都是美味的食物;對韓愈而言,好可怕!(可能是密集恐懼症發作。)這些蚵殼或大或小,結隊連群,成千上萬攀附於養殖用的木棍竹竿上,所以是相粘為山,像小山一樣多,裡面卻是百十各自生。

第三古怪的是蒲魚,,菱狀身形帶著像蛇一樣的尾巴,眼睛和嘴巴長在不同的面,所以說口眼不相營。世界上竟然有如此奇怪的生物,想必韓愈會感到大開眼界。

第四名則是上文提到的青蛙,竟然和蝦蟆是一樣的,而且可以入菜,想必田雞上桌時,韓愈的下巴都要掉下來了。

另外還有章魚、馬甲柱(即是乾貝,其殼如馬甲,故名)等,全部呈現怪異的樣貌。光是寫到這裡,韓愈已經受不了了,所以後面數十種就不說了,反正都是一些奇形怪狀而且一輩子從來沒見過的食物。

想必大家應該能體會到韓愈的心情了吧?一個人來到異鄉,看到一輩子從未見過的古怪食物,要吃下肚還真需要極大的勇氣。雖然這些食材對沿海人而言,大部分都是見怪不怪,甚至是珍饈,未免會嘲笑韓愈少見多怪,但是你可有想過若有一天你到東南亞,被要求吃下蟲蟲大餐時,該怎麼辦?鼓起勇氣當成打怪嗎?沒錯,韓愈就是這麼做的,我來御魑魅就是他入口海鮮料理之前的心情,翻成白話就是:我來跟這些鬼怪們打架!只是雖說要御魑魅,韓愈卻也吃得很道地,使用南方的調味烹煮,將這些水煮汆燙的章魚、生蚝、乾貝等水產料理,蘸著桔醬、辣椒調味的咸酸醬汁一起吃。可是,韓愈吃了之後,卻是腥臊始發越,愈吃愈腥,愈吃愈臊,那種感覺應該如同吃了瑞典的鯡魚罐頭般,腥臊味在嘴裡久久不散去,此時也無心細細品嘗了,只能大口大口吞下去,於是咀吞面汗騂,一面吞著食物,一面冒著冷汗,就像汗流涔涔的馬一般。我們如今習以為常的美食,韓愈卻是一面吃,一面冒著汗,一面還不要不要地喊。

故事的結局是什麼呢?韓愈之所以會去潮州,就是他的 《諫迎佛骨表》,歷來都被視為忠臣死諫的正義典範。可是韓愈到了潮州,被生猛海鮮折磨後,便寫了一封文情並茂的悔過書 《潮州刺史謝上表》 給皇上,一開始就直接說:臣以狂妄戇愚,不識禮度,上表陳佛骨事,言涉不敬,正名定罪,萬死猶輕。白話就是:我是個沒見識又狂妄自大的人,不知道禮教,竟然敢上表反對迎佛骨的事,真是大逆不道,應該要定罪,而且判我死罪還只是輕判!整封悔過書用盡各式華麗言詞,以不同形式自我數落,最後,伏惟皇帝陛下,天地父母,哀而憐之,無任感恩戀闕慚惶懇迫之至。韓愈還是希望皇帝法外開恩,讓他離開潮州這個海鮮太生猛的地方。

唐憲宗收到悔過書之後,大概也氣消了,十個月後便以特赦之名,將韓愈調回內陸,最後仍回到了朝廷任中央官職,甚至陞官到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至於韓愈之後會不會經常回味起讓他印象深刻的潮州菜,就只有他才知道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奇人妙事 的精彩文章:

泰國92歲高僧圓寂2個月,一開棺肉身不腐,還面帶微笑!
宿舍窗外掛屍體!俄國攀高男爬到一半凍死,數小時變人肉冰柱

TAG:奇人妙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