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Di Da Di暗示》20周年:為什麼說這張專輯是華語樂壇的「里程碑」?

《Di Da Di暗示》20周年:為什麼說這張專輯是華語樂壇的「里程碑」?

原標題:《Di Da Di暗示》20周年:為什麼說這張專輯是華語樂壇的「里程碑」?



新仔


突然想起來今年是《Di Da Di暗示》發行20周年,我認為有必要好好聊聊這張專輯,因為在Hip-Hop/R&B大行其道的今天,《Di Da Di暗示》對於行業發展來說具有獨特的意義。


啥意義?別著急,讓新仔我娓娓道來。

先來看一個數據。



上圖是維基百科列出的台灣史上最暢銷的20張專輯。


咱們不糾結具體數字,只看一個現象:李玟的《Di Da Di》是唯一一張以美式節奏音樂為主的專輯。這張專輯,跟當時的美國流行音樂的潮流是同步的:所謂R&B的現代化,Pop、R&B和Hip-Hop等大融合。


當然,我們不能以美國人的標準去要求《Di Da Di》,我們只能把這張專輯放在當時的華語樂壇大環境中去聊。


這樣來看,《Di Da Di》無疑是當年華語樂壇的「神專」,除了作品質量整體都比較高(可能李玟自己的專輯裡最高的),它還代表了華語樂壇的新趨勢:Hip-Hop/R&B化。(或者叫節奏化)


關於這一點,我曾經在《就算你解決了這三個問題,你仍然成不了周杰倫》里簡單聊過,今天再多聊兩句。


普遍認為,最早把美式黑人節奏帶入華語樂壇的是庾澄慶,他也是華語嘻哈的始作俑者。


王菲早年的專輯,比如《You"re the Only One》(1990),也有比較明顯的美式節奏音樂。


1991年,L.A.BOYZ把純正的Hip-Hop帶入了華語樂壇,華語流行音樂也開始越來越多受到美國黑人節奏音樂影響。

杜德偉是華語樂壇名副其實的黑人節奏音樂先驅。1991年,他和葉倩文合唱的《信自己》就是一首翻唱自Janet Jackson的New Jack Swing歌曲。從這首歌開始,他的專輯節奏感越來越強。


1995年,杜德偉的《天真》大熱,是華語樂壇最早的R&B爆款專輯。



同年,陳淑樺的《淑樺盛開FOREVER》也是一張明顯R&B傾向專輯。製作人是王治平和陶喆,在美國多個城市錄音,不過陳淑樺這次轉型不太成功,專輯賣得不好。


1996年6月,為杜德偉操刀《天真》的小蟲發行個人專輯《想得太美》,這應該是華語樂壇最早的純R&B專輯之一,在那個年代聽來是相當純正了。



1996年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發生,李玟簽約台灣索尼,並發行《Coco李玟同名專輯》。



香港出道的李玟,從小在美國長大,受Whitney Houston等黑人女歌手影響很深,唱腔非常西化,無論演唱還是Style都給華語樂壇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


但我們從文章開頭的銷量排行可以看出,在1990年代,節奏音樂並不是華語樂壇最受歡迎的曲風。

轉折點是1997年,這一年出現了三大「神專」,都跟黑人節奏音樂有關,分別是:《心太軟》任賢齊、順子的《Shunza》和陶喆的《David Tao》。


任賢齊的《心太軟》是1996年12月發行的,走紅是1997年,姑且算1997年。



《心太軟》這首歌當年在內地真的是紅到爆。這張小蟲操刀的專輯完全可以認為是《天真》和《想得太美》的延續,底子也是R&B,只不過弱化了節奏,強化了旋律。


順子的《Shunza》和陶喆的《David Tao》則比較純正了,畢竟兩人都是「海歸」。


《Shunza》和《David Tao》這兩張專輯當年都是口碑爆棚,都入選代表口碑指標的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的2017年十大專輯,和台灣流行音樂百佳專輯(1993-2005 年)。


從1995年的《天真》開始,到1997年的《David Tao》,是美式黑人節奏音樂在華語樂壇生根發芽的時期,並且在1998年出現了一個小高潮。


其中也有外力影響,比如以H.O.T.為代表的「第一次韓流來襲」,帶動了Hip-Hop在華語樂壇的升溫。


Anyway,進入1998年,華語樂壇的節奏化已經非常明顯了。


連黎明都開始Rap了。

(這首歌有著比較明顯的美式節奏,Rap在最後。後來又有了《Happy2000》)


1998年的華語樂壇,出現了好幾張Hip-Hop/R&B化的專輯。


比如王力宏的《公轉自轉》(主要是同名主打歌)、汪佩蓉的《請你Cha Cha》以及本文的主角:李玟的《Di Da Di暗示》



也許就藝術性和純粹性來說,這張專輯不如陶喆或順子的首專,而且當年也沒有入圍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年度十大專輯。



但這張專輯價值是不言而喻的。


從商業上說,《Di Da Di暗示》把華語流行音樂的Hip-Hop/R&B化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成為20世紀華人音樂節奏化的商業巔峰之作。


從內容上說,《Di Da Di暗示》做到商業性和音樂品質的平衡,在考慮華人審美習慣的同時,也融合了R&B、Soul、Hip-Hop等多種黑人節奏音樂風格,豐富且立體,韻律也控制得很好


從對流行文化的影響上說《Di Da Di暗示》再一次把李玟西化的Style深入到華語流行文化中,推動了華語流行文化的多元化。

李玟的臉,李玟的唱腔,李玟的發音,李玟的髮型,李玟的舉止,在那個年代,顯得特別與眾不同,特別洋氣,特別不像一位典型的華語女歌手。《Di Da Di暗示》藉助商業上的巨大成功,把這種與眾不同深深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讓李玟由此成為名副其實的天后。


20年後,當Hip-Hop/R&B大行其道的今天,再來聽這張專輯,你會覺得這張專輯真是空前絕後的經典。從造型到演唱,從創作到作品流行度的把控,都可謂恰到好處。


最後分享這張專輯中我最喜歡的一首歌。


附:為周杰倫開路的十大「神專」


在《就算你解決了這三個問題,你仍然成不了周杰倫》中,新仔曾提到,「周杰倫從哪來?從R&B中來,從Hip-Hop中來,從美式節奏音樂中來……周杰倫能夠順利的從那個時代脫穎而出,除了個人才華,除了個性鮮明,也跟順應了時代潮流有很大關係。」聽一聽以下十張專輯,有助於理解那個時代。(以下排列按發行年代順序)

  1. 《天真》杜德偉(1995)
  2. 《淑樺盛開FOREVER》陳淑樺(1995)
  3. 《想得太美》小蟲(1996)
  4. 《Coco李玟》李玟(1996)
  5. 《心太軟》任賢齊(1996)
  6. 《不走完美》杜德偉(1997)
  7. 《David Tao》陶喆(1997)
  8. 《SHUNZA》順子(1997)
  9. 《DI DA DI》李玟(1998)
  10. 《I"m OK》陶喆(1999)

- 完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音樂產業觀察 的精彩文章:

在TA身上,我們看到了音樂行業的未來

TAG:新音樂產業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