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中國犧牲的最高將領:曾被人罵漢奸,死後卻數十萬民眾弔祭
從1931年那個刻骨銘心的"九·一八",到"對日寇最後一戰"的1945年,在這場近代史上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偉大戰爭中,他們為著民族大義與救亡真理,前仆後繼,捨身忘死,無私奉獻,為國捐軀的人,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英雄!
在抗日戰爭中,自 1937年至1940年,張自忠將軍先後參與臨沂向城戰鬥、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與棗宜會戰等。1940年在襄陽與日軍戰鬥中,不幸犧牲。作為集團軍總司令的張自忠是為國捐軀的最高級別,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陣營中戰死的最高軍隊將領。
張自忠1891年8月11日出生於山東省聊城市臨清的一個官宦家庭,他幼時就進入私塾學習知識。辛亥革命爆發時期,張自忠考入了當時中國北方有名的法律學校天津北洋法政學堂。就是這裡,他第一次接觸到了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和「驅除撻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後來他秘密加入同盟會,親身投入了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
1916年9月,同鄉好友車震偕張自忠到了廊坊,將他推薦給了馮玉祥。馮聽了老友的介紹,又將張自忠上下打量一番,見他長得高大英武,且頗有"沉毅之氣",便很滿意地收下了他。
在由馮玉祥部,張自忠歷任營長、團長、旅長、師長等職。1930年中原大戰後,馮玉祥軍事集團被瓦解,張自忠所部被蔣介石收編。1931年後,張自忠曾任第29軍第38師師長、第59軍軍長、第33集團軍總司令兼第5戰區右翼兵團司令等職。
張自忠戎馬近三十載,竭盡微忱。自抗戰時起,命運起落無常。曾被污為漢奸,備受責難。
1937年7月7日七七盧溝橋事變之後,張自忠所部第38師奉命「忍辱負重」,不主動打仗,也不放棄華北,與日軍做長期周旋。
可問題是,這支軍隊,一直視日軍為死敵,比如馮治安師長,有事沒事都想找日本人麻煩,一心想把事情鬧大,發泄心中的淤憤。宋哲元也是這麼一個人,看著日本人就彆扭,根本不想跟他們多說話。所以,在全軍高級將領中,惟有張自忠儒雅周詳,他沉默寡言,身高1米80,相貌酷似周恩來,不僅革命軍官兵敬仰他,日本軍政也很喜歡他。於是,在華北危亡的複雜局面中,張自忠被先後任命為察哈爾省主席和天津市長,艱難維繫著苦澀的和平,不能得罪日本人,不能丟中國人的臉。對於一個具有高度民族自尊心的人,這種內心痛苦,可想而知。
這一切,在外人看來,完全是另一番圖景。大家看到的是第29軍全軍將士對日本人全都橫眉立目,只有張自忠一人,竟與日軍保持往來,甚至應邀去日本訪問,受到歡迎和敬重。
而對於張自忠全面的誤解,是盧溝橋事變之後。為了保全戰鬥實力,第29軍奉命南撤保定,以取得緊急北上的5個甲種師的支援。與此同時,為了疏散和安置沒能隨軍撤離的軍人家眷,為了京津不受重大損失,也為了收殮沙場上的官兵屍體,宋哲元任命張自忠代理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兼北京市長,與敵敷衍,拖延時間。
這一次,沉默寡言的張將軍落淚了,他對秦德純副軍長說:「你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成了漢奸了。」
果然,張自忠徹底成了眾矢之的,成了叛徒、大漢奸、賣國賊的代名詞。1937年後半年的報紙,多在痛罵他「賣國變節」,一律稱之為「張逆自忠」。那時的中國文人,凡喜歡發表言論的,沒有誰沒罵過張自忠。一些大報用醒目的大標題配文,諷刺張將軍「自以為忠」,其實是「張邦昌之後」。張自忠想改變公眾看法,最有效的辦法便是「粉身碎骨,以事實曲直於天下」。
在一片痛罵聲中,張自忠始終緘默著,周旋著,估算著第29軍向目的地有序撤離的時間,努力使京津免於屠城。等到日軍要求他通電反蔣,他已完成宋哲元交給他的任務,他便斷然拒絕,隨後稱病,躲進德國醫院,然後騎車逃往天津,再換乘英國輪船去青島,至濟南,企圖轉道南京。
在濟南時,張自忠被山東省主席韓復榘上將拘押,韓主席叫來秦德純,另派一位大員,一同押解張自忠去南京候審。在韓復榘看來,張自忠的確是漢奸,必須懲辦。
張自忠被押上火車時,京滬各大報紙皆發電訊,報道「張逆自忠今日解京訊辦」,連車次也做了詳報,所以火車一進徐州站,秦德純忽然發現打著白旗的學生包圍上來,急忙令張將軍躲到廁所里,張將軍自問無愧,不肯,被秦德純推了進去,隨手把門鎖上。學生衝上車,咆哮著要抓「漢奸張自忠」,秦德純頗費一番口舌,才把憤怒的學生騙下火車。
到了南京,張自忠見到蔣中正,心頭懸垂的石頭落了地。蔣中正相信張自忠是愛國的,勸說他放寬心,好好休養。張自忠大為感動,在解除拘押回寓所的路上,他含著淚,對秦德純說:「如果委員長令我回部隊,我一定誓死以報領袖,誓死以報國家。」
在張自忠看來,蔣中正給他的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用來證明自己不是漢奸。
如果沒有這個機會,他將遺臭萬年,所以他對蔣中正心懷感激。
1938年,張自忠代理第59軍軍長,歸隊當天,他又一次落淚,對著同樣擔負著漢奸惡名的老部下說:「今日回軍,除共同殺敵報國外,是和大家一同尋找死的地方。」
1938年3月,日軍投入七八萬兵力,分兩路向徐州東北的台兒庄進發。待至臨沂、滕縣時,同中國軍隊發生了激烈的戰鬥。臨沂戰役中,張自忠率五十九軍以「拚死殺敵」「報祖國於萬一」的決心,與敵激戰,反覆肉搏。與敵鏖戰七晝夜,粉碎日軍向台兒庄前線增援的戰略企圖,將日軍號稱"鐵軍"的板垣師團擊潰,保證了台兒庄大戰的勝利。
1940年5月,日軍集結30萬大軍發動棗宜會戰。當時中國軍隊的第33集團軍只有兩個團駐守襄河西岸。張自忠作為集團軍總司令,本來可以不必親自率領部隊出擊作戰,但他不顧部下的再三勸阻,堅持由副總司令留守。
5月1日,張自忠親筆昭告各部隊、各將領:「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決不至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5月14日,張自忠率1500餘人東渡襄河後,一路奮勇進攻,將日軍第13師攔腰斬斷。日軍隨後以優勢兵力對張自忠所部實施包圍夾攻。張自忠毫不畏縮,指揮部隊向人數比他們多出幾倍的敵人衝殺10多次,日軍傷亡慘重。
5月15日,日軍10000多人分南北兩路向張自忠率領的部隊實行夾擊。激戰到16日佛曉,張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長山。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中國軍隊的陣地發起猛攻。一晝夜發動9次衝鋒。張自忠所部傷亡人員急劇上升,戰況空前激烈。
5月16日一天之內,張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戰,午時他左臂中彈仍堅持指揮作戰。到下午2時,張自忠手下只剩下數百官兵,他將自己的衛隊悉數調去前方增援,身邊只剩下高級參謀張敬和副官馬孝堂等8人。他掏出筆向戰區司令部寫下最後近百字的報告,交給馬孝堂時說:「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可告無愧,你們應當努力殺敵,不能辜負我的志向。」
下午3點,張將軍腰部中彈,右肩右腿被炮彈皮炸傷,只能卧地指揮。
5月16日下午4時,張自忠將軍又中3彈,卻猛然站起,被身後的日本兵射殺,另一名日本兵跑上前去,用槍托擊碎他的頭顱,把刺刀插進他的腹部……至此,張自忠所部全軍覆沒,張自忠戰死。
張自忠戰死後,日軍發現將軍衣兜里的金筆刻著「張自忠」三個字,大為震驚,立即列隊脫帽,行軍禮致敬,最後用棺木盛殮,豎起「支那大將軍張自忠」靈牌。
甚至在他的遺體運回後方之時,日軍收到消息便下令停止空軍的空襲一日,避免傷到張自忠的忠骸。可見,張自忠將軍在對日抗戰所展現軍人武德,連當時崇尚軍國主義的日軍都為之感動。
蔣介石驚聞張自忠殉國,立即下令第5戰區不惜任何代價奪回張自忠遺骸。
張自忠殉國當日(1940年5月16日),由38師師長黃維剛帶領一百多名優秀將士的敢死隊,端著輕機槍於16日夜間突襲南瓜店,奮勇搶回了張自忠的遺骸。日軍則下令停止飛機轟炸,以免傷到張自忠遺體。
張自忠的屍骨運回後方後,經檢視,張自忠身有八處傷口,其中炮彈傷二處,刺刀傷一處,槍彈傷五處。隨後,將軍遺體被運往當時的戰時首都重慶安葬,路經宜昌時,超過十萬軍民恭送靈柩至江岸,其間日機三次飛臨宜昌上空,但祭奠的群眾卻無一人躲避,無一人逃散。
5月28日晨,當靈柩運至重慶朝天門碼頭,蔣介石、馮玉祥等政府軍政要員臂綴黑紗,肅立碼頭迎靈,並登輪繞棺致哀。蔣介石在船上"撫棺大慟",令在場者無不動容。蔣介石親自扶靈執紼,再拾級而上,護送靈柩穿越重慶全城。國民政府發布國葬令,頒發"榮字第一號"榮哀狀。將張自忠牌位入祀忠烈祠,並列首位。28日下午,蔣介石與軍政要員和各界群眾在儲奇門為張自忠舉行了盛大隆重的祭奠儀式。
張自忠殉國時,年僅49歲。他的夫人李敏慧女士聞耗悲痛絕食七日而死,夫妻二人合葬於重慶梅花山麓。
5月28日,國民政府舉行隆重葬禮,蔣中正題寫「勛烈常昭」,被授予中國國民黨上將銜陸軍中將,追授二級上將銜,著名抗日將領、民族英雄。使其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陣營戰死的最高將領。
8月15日,延安舉行隆重的追悼會,毛澤東題寫「盡忠報國」, 周恩來寫下文章稱讚張自忠"其忠義之志,壯烈之氣,直可以為中國抗戰軍人之魂。"使之在1982年4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追認張自忠為「革命烈士」。
2009年9月10日,在"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張自忠將軍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揭秘歷史上的包青天——包拯
※警惕!2100萬會員,這個跨國騙局騙慘中國人!
TAG:掌上快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