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自閉症兒童日常的表現,看看有沒有這幾種情況

自閉症兒童日常的表現,看看有沒有這幾種情況

自閉症是一個醫學名詞,又稱孤獨症,被稱為「廣泛性發育障礙(大腦發育障礙)」,以嚴重的、廣泛的社會相互影響和溝通技能的損害以及刻板的行為、興趣和活動為特徵的精神疾病。其病徵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溝通能力、興趣和行為模式。在學習說話,表達感情,認知事物等各方面出現的障礙。一般3-5歲明顯能表現。有些1歲左右都能表現出來。自閉症,並不是心裡疾病。病情因人而異,不是治不治得好的問題,要引導孩子,創造適宜的環境,培養適應能力。

主要癥狀:

1.社會交流障礙一般表現為缺乏與他人的交流或交流技巧,與父母親之間缺乏安全依戀關係等。

2.語言交流障礙語言發育落後,或者在正常語言發育後出現語言倒退,或語言缺乏交流性質。

3.重複刻板行為。

4.智力異常70%左右的孤獨症兒童智力落後,但這些兒童可能在某些方面具有較強能力,20%智力在正常範圍,約10%智力超常,多數患兒記憶力較好,尤其是在機械記憶方面。

5.其他常見行為包括多動、注意力分散、發脾氣、攻擊、自傷等。

6.感覺異常表現為痛覺遲鈍、對某些聲音或圖像特別的恐懼或喜好等。

表現類型:

1.立即仿說:分為有變化有彈性的仿說、沒有變化沒有彈性的仿說。前者被視為自閉症兒童具有表達溝通的意圖;後者多半不具有溝通意圖。

2.延宕仿說:在一段時間之後喋喋不休地重複某些字、詞、成語、句子、整首詩或是歌曲,同樣也會有溝通性或非溝通性之分,而這種行為通常和情境、壓力有所聯繫。

3.說話不帶感情:只是在告訴你,而不是和你談話,也沒有一般人說話時一問一答、一來一往的特性。

4.無語言型:通常會被誤認為聽力有問題或是失語症。

5.無法掌握音調、音量:說話時有如木偶一般,十分機械化,無法通過語音的音調、節奏、抑揚頓挫來表現情緒或是感受,也不能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音量。

6.字義無法變化:如學校和校正,不能分辨其讀音。

自閉症兒童日常的表現,看看有沒有這幾種情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