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盛開》 竹雀圖
宿萬盛畫、吳小如題字。
自有幽人喜此靜態之美。丙戌夏,吳小如題。
語出《易經?履卦》:「履道坦坦,幽人貞吉。」孔穎達(574—648)解為:「故在幽隱之人,守正得吉。」僅僅是幽居岩戶,不能喚作隱士,還必須踐履大道,守正不阿,堅持內心的安恬和清靜才行。
古往今來,文人雅士素來喜竹、愛竹、養竹、頌竹。竹子常用來比喻人的品質高尚,虛心有節、直而不彎。君子有與竹子一樣的品質,正直不阿,有志有節。正所謂:未曾出土便有節,縱使凌雲仍虛心。蘇東坡曾作一首詩曰:「可使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魏晉·南北朝文學家陶淵明,不僅愛菊亦愛鳥,他的一首五言詩這樣寫道:「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群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這說明只要人們與鳥為友,就能有一個「花影不離身左右,鳥聲常在耳東西」的幽然環境,亦此畫之態也。
吳小如先生與作者
我畫竹重在筆情與墨意,羊毫濡墨,任其濃淡,我試圖用淡墨的氣韻,濃墨的醒豁,線條的骨力畫出竹子的高潔氣質,有詩云:「可知不薄今人處,取法猶然愛古人。」畫者不是模仿,而是取華棄粕,自成一體,妙筆生花,探求新境。「綠潤高枝應運生,一枝一葉總關情,窗前佛竹生翠色,任爾東南西北風。」
欣賞一件繪畫作品,首先不在於它像或不像,而在於繪畫作品的主題,或者說繪畫作品中所輻射出的某種觀念、某種思想、某種情緒,能否緊緊地抓住觀賞者的心弦,能否給人以充分的藝術審美享受,並使人從中獲得某種啟迪和教育。應該說,這才是一切藝術作品的真正目的。就國畫而言,內行人看畫一般是看畫面的整體氣勢,用美術術語來說就是先體味其「神韻」,或者「神似」,然後再看它的筆墨趣味,構圖、著色、筆力等。最後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內行人的這種抓「神韻」的欣賞方法當然是抓住了實質,因為「神韻」就是一種高的藝術審美享受,常常是中國畫家們的追求達到的目標。一般的人要從畫中去體驗到一種「神韻」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不但需要一定的審美能力、藝術修養,也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繪畫方面的基本知識,特別是通過繪畫而訓練出來的一種「感覺」。所以要很好地欣賞繪畫,還得具備多方面的才能和藝術修養。「自有幽人喜此靜態之美」吳小如先生一語道出了畫作的意境,不僅讀懂了畫作的恬淡深邃,更是一語道出欣賞畫作的不同視覺產生的不同的感悟。
宿萬盛、筆名夜石、號萬盛園、國家一級美術師。擅作寫意花鳥畫,有宿桃子之稱。2008年,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與黑龍江日報集團共同主辦《花鳥啁啾情染墨,宿萬盛國畫作品展》2014年,應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孔子學院邀請在俄羅斯遠東大學舉辦《宿萬盛國畫作品展》2015年,黑龍江省博物館舉《宿萬盛作品特展》暨《黑龍江省博物館藏宿萬盛作品精選》集首發式。作品320件被黑龍江省博物館永久性收藏。
TAG:萬盛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