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覺得自己是一個 Reseller,我只是一名潮流的搬運工。」
GIF
作者:沉迷養生的 Zaza
其實 Zaza 有個癖好,就是喜歡看朋友圈裡的代購、販子們發廣告。一來可以便捷快速地知道最近品牌出了什麼,大家近來喜歡買什麼;二來又禁不住近在眼前的誘惑,亂花一下錢,開心開心……註:不要學我這樣。
GIF
(image:LikeCOOL)
但,對於代購、販子,這類「Reseller」,很多人還是頗有微詞的。
每當有新款球鞋發售,在鞋店外排隊抽籤的有鞋迷,也有鞋販。甚至乎三五成群的大叔大媽,受雇於某些鞋販,穿著與自身不搭調的球鞋,相信這是鞋迷們最痛惡的現象。
(image:sneakernews)
鞋販與鞋迷是否真的能用楚河漢界分開、各自為政呢?在我看來,不少鞋販最早便是由鞋迷演變而來。從自己玩鞋到「以鞋養鞋」,再到球鞋生意……實不相瞞,連大學時期 Zaza 也有過一段「小鞋販」經歷。
(image:Sneakerhead)
但如你們所見,Zaza 後來選擇了專心讀書工作,卻時常懷念那段家裡變成小倉庫的時光,也感嘆現在某些鞋款炒得貴,要是堅持做鞋販,現在應該富可敵國。
而一位浸淫球鞋圈十多年的大佬(C 哥)對我說,沒堅持是對的,世界這麼大,做利益鏈末端的倒買倒賣意義不大……
千金難買心頭好,面對心愛的球鞋,除了抽籤,帶上睡袋、小板凳連夜排隊之外,鞋迷也會通過朋友或種種關係搞到手。他們漸漸靠著這種門路,幫其他朋友買鞋子,逐漸發展起客戶群。
(image:Sneaker Bar Detroit)
上海一位售賣球鞋、美潮服飾的實體店主正是如此。
朱老闆
2013 年,當時自己是 Air Jordan 鞋的粉絲,但發現好看的款國內都沒賣,所以經常讓國外的朋友幫忙購買一些比較限量的款,漸漸地周圍的有一些朋友也開始喜歡上了 AJ,苦於沒有門道,所以每次自己買鞋的同時會多幫朋友帶個 1~2 雙。起初他們會偶爾給我一點辛苦費,然後漸漸的就演變成了 Reseller。
而上面提及的球鞋圈大佬 C 哥,跟球鞋生意的淵源更加深,一切可以追溯到 21 世紀初,當時中學的他從籃球雜誌上看到 NBA 球星對球鞋的詳細介紹,第一批球鞋收藏玩家和國內街球玩家的採訪更讓他由熱愛籃球發展到熱愛各式球鞋。
C 哥
07 年最火的球鞋論壇莫過於陳老師的新新論壇,每天和全國各地的眾多球鞋愛好者一起探討球鞋,探討 NBA,初期的論壇大家都很真誠,懂得多的人也願意去解釋一些內行的東西給不懂的小白。也在論壇上收一些便宜的球鞋。我從論壇買回來這些球鞋一部分自己穿,其餘倒賣給身邊的朋友和同學。以致現在還有很多同學買熱門火爆的鞋子還找我。
不知道還有沒有人在新新球鞋商城上面買東西呢?如今論壇只有 KICKS 探究區和 KICKS 研究院有陸續更新(image:Sneaker Bar Detroit)。
但是,十年過去,C 哥正在逐漸淡出球鞋生意,雲淡風輕的語氣也扼殺了 Zaza 對這門生意的念想。
C 哥
曾經以為球鞋就是全部,後來發現自己還是井底之蛙。世界這麼大,做這種利益鏈末端的倒買倒賣意義不大。而且把愛好變成養家糊口的飯碗,一切都變了。當你要去考慮資金成本,關註銷售狀況,每個月給員工發工資的時候,那你的頭就真的大了。進、銷、存,每一個環節都很重要,當然,這樣玩到最後就是比誰的庫存玩得好。
無論是何種生意,本質上都離不開這些問題。將愛好發展成實實在在的生意,這種設想在最初都單純又美好。而往後發展遇到的實際難題,便會暴露現實的殘酷。當下越來越多年輕人喜歡球鞋是好趨勢,至於真正做販賣球鞋的生意人,C 哥說:隨便玩玩就好。
很多人會好奇鞋販的運作內幕,或是「潛規則」,似乎靠著這些渠道能賺得盤滿缽滿。
(image:Fashionista)
但正如上面 C 哥所說,鞋販做的無非是利益鏈末端的買賣。即使是浸淫球鞋圈長達十年之久的他,也只是從「摸到皮毛」摸爬滾打到「接近骨頭」,而當中的「骨髓」,我等無法也無需看破。
(image:complex)
簡單來說,靠球鞋賺錢始終是有限的。入行五年的朱老闆通過與國外買手合作,不僅售賣球鞋,也有美國潮流品牌服裝。而 C 哥現在的產業涉及珠寶、咖啡店和文化產業園,雖看起來風水牛馬不相及,但也證實了球鞋生意的受限。
(image:hypebeast)
若是從 Reseller 手中購買熱門或限量的單品,通常價錢遠高於原價,這大概是鞋迷和一些品牌的粉絲最不爽的地方,不少人把矛頭直指 Reseller。但要注意的是,買賣本身都是商業活動,市場供求關係決定了商品價格。
朱老闆
這還是一個市場的供需關係,就像上海的房價一樣,很多人也經常抱怨房價被炒的很貴,這是一個道理。何況有很多鞋子或者潮流單品也是人力排隊甚至幾天幾夜才入手的,這時候獲得一定相應的報酬,我覺得也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人家在勞動,而你在家睡覺。卻抱怨人家加價售賣,這顯然也有些欠缺說服力吧。
有時會聽到顧客抱怨說我們店的售價比網上要貴一點,關於這個我也要請求大家諒解,因為畢竟實體店有房租之類的網店沒有的成本擺在那兒,實體店的備貨壓力也遠比網店來的大的多,自然售價是會比很多網店來的高一些,但是作為一家實體店,我們的售價在業內也是屬於非常公允的,同時也會給到顧客一些網店沒有辦法給到的服務,所以我還是覺得物有所值吧。
無論是實體店還是網店,店面滿滿是 Supreme、限量球鞋,看起來確實很酷。實際上這些無非是堆積的庫存,時間長了庫存壓力上升,自然需要虧本清貨。
C 哥
有一年冬天,不記得是09年還是10年了,過年後發售的錫噴,我年前就到貨了,到了有七十多雙,連我自己都驚艷了,感覺自己好牛逼。有一次補close out,問家裡借錢時內心很忐忑,到貨的時候一輛廂式卡車拉來一車貨,感覺非常棒。剛接觸的時候一切都是新鮮的,後來就習以為常了,訂貨訂一萬雙同款也不會很興奮,只有莫大的壓力。
說到「提前到貨」,這也是球鞋生意當中常見的部分。就在不久前,由於有傳聞稱店員扣起 Air Force 1 X CLOT 白絲綢,影響了正常抽籤發售,引起鞋迷極大的不滿。
如果情況屬實,這件事未免有點難看,桌底交易適可而止,要是過頭就等於自砸招牌。如果是子虛烏有,那沒有鞋販的球鞋市場,難道就會「乾淨」很多嗎?
(image:FLIGHTCLUB)
通常在發售現場,即使是工作日也能看見學生們穿著校服,背著書包,混跡在人群中。這種現象並不罕見,甚至越發的多起來。不少 Reseller 就是從學生時代起步(文章封面圖中的「The Sneaker Don」是其中頗有名氣的一位),潮流單品的消費者也逐步低齡化。
(image:hypebeast)
C 哥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喜歡球鞋,這是好事。不過也有大部分是跟風現象。
朱老闆
我覺得這是因為現在的網路媒體中這樣的潮流資訊很多,而年輕人本身就很喜歡關注這些,哥哥帶弟弟,姐姐帶妹妹,自然而然這些消費者的年齡層就會越來越低。至於很多低年齡層的潮流愛好者做起 Reseller 這件事,我個人覺得這樣的行為沒有任何問題啊,比起一味地啃老,花父母的錢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自食其力不是更好嗎?
YouTube 上的 Complex News 頻道會報道幾乎每一期的 Supreme 發售現場,其中有位 16 歲的少年吸引了 Zaza 的注意。他說排了一晚的隊,而父母同意他這樣做,並認為只要他能待在學校就行。
(image:YouTube)
當然,是跟風還是真的熱愛,還是真的缺錢,只有自己心裡最清楚啦。而越來越多新鮮血液注入到這個市場當中,對潮流文化的傳播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最重要是做自己條件允許範圍內的事就好!
所謂存在即合理,Reseller 投資在技術、人力物力上,利用科技手段、人脈資源等謀利,做中間商賺差價,像房產中介一樣的「灰色職業」。在對他們有異議的同時,或許也需要著他們。
當下的潮流市場仍然是魚龍混雜的狀態,消費者需要保持理性和謹慎。而在從業者眼裡,同樣充滿了龍爭虎鬥。
正如朱老闆所希望的:同行之間不要惡性競爭、相互 diss,大家攜手把中國的潮流市場一起做的更穩定,就如同紐約的 Soho 一樣,可以百家爭鳴,給喜歡潮流的人一個更好的購物氛圍。
(image:10best)
※2018年Supreme 那條充滿野心的路,應該怎麼走?
※沖著這五大細節,我一眼就知道出自那隻趣味猴子之手
TAG:Steppy潮流周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