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產手槍發展歷程
手槍按使用對象可分為軍用手槍、警用手槍和運動用手槍;按用途可分為自衛手槍、戰鬥手槍(大威力手槍和衝鋒手槍)和特種手槍(包括微聲手槍和各種隱形手槍);按結構可分為自動手槍、左輪手槍和氣動手槍(如運動手槍)。軍用手槍多採用自動手槍,該槍為彈匣供彈,自動手槍彈匣容量大,多為6—12發,有的可達20發;多採用半自動(單發)射擊,但也有少數手槍(如衝鋒手槍)採用全自動(連發)射擊方式。前者戰鬥射速為30——40發/分,後者戰鬥射速高達120發/分左右。
中國製造近代手槍始於1913年,曾仿製過西方國家多種型號的手槍。如德國的駁殼槍,比利時的伯朗寧M1900,這兩種槍中駁殼槍作為軍用手槍在中國使用的時間超過50年,而M1900則作為中高級指揮官所用,外號「八音子」,意思是該槍可以裝八發子彈。
圖片說明:中國生產的11.43MM駁殼槍
建國初期的國產手槍
新中國成立前,我軍裝備的手槍主要是戰爭年代從敵人手中繳獲來的或土法仿製的,如革命根據地最早仿造的手槍是1938年仿製的「八音子」手槍。這些手槍口徑繁雜,樣式各異,工藝粗糙,性能落後。
我國國產手槍於20世紀50年代在仿製中艱難起步。1951年我兵工戰線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成功地仿製了蘇制7.62毫米TT30/33式「托卡列夫」手槍,定名為51式7.62毫米手槍。該槍裝備志願軍赴朝作戰,經歷了戰火的洗禮。1954年,通過對51式7.62毫米手槍進行改進,又成功地生產定型了54式7.62毫米手槍,並列裝全軍。該槍性能較完善,深受廣大官兵喜愛,現仍有部分在服役。此後,我國還相繼仿製出57式26毫米信號手槍,以及59式9毫米手槍,但由於種種原因59式手槍沒能大量裝備。
圖片說明:54式手槍和子彈
圖片說明:59式手槍
20世紀60~70年代,我國手槍走上了自行設計的道路。64式7.62毫米手槍於1960年開始研製,1964年設計定型,發射64式7.62毫米手槍彈,這是我國第一種完全國產化的軍用手槍,開創了國產化手槍的先河。
67式7.62毫米微聲手槍是我國第一種完全國產化的特種手槍。該槍於1965年開始研製,1967年設計定型,發射67式7.62毫米微聲手槍彈。1976年濟南軍區修械廠研製成功一種小型手槍,定名為1977年式7.62毫米手槍,簡稱77式手槍。後來的改進型有77B、77B2、NP20型等,口徑均為9毫米,使用國際流行的9×19巴拉貝魯姆槍彈,彈匣容量9發,增設了彈匣保險和擊針保險機構。研製者做過這樣的試驗:在打開手槍保險的狀態下,手槍在1.3米高度上,從6個方向進行跌落,仍然不會走火,其獨特之處是設計了一種單手裝填機構,便於單手裝填或排除瞎火槍彈,提高了射擊的及時性和可靠性。
圖片說明:64式手槍
圖片說明:77式手槍
20世紀80~90年代,我國手槍不斷創新。1980年,為適應世界手槍朝增大容彈量方向發展的潮流,中國輕武器研製人員為基層軍官設計了一種大威力全自動手槍——1980年式7.62毫米手槍,也稱80式衝鋒手槍。衝鋒手槍既有手槍攜帶方便的優點,也有衝鋒槍火力猛烈的長處,可單發、連發射擊。80式衝鋒手槍配有皮革槍套和隨槍匕首,均可作槍托使用。此槍手持射擊時有效射程50米,抵肩射擊時有效射程達100米。配有10發和20發兩種彈匣,點射戰鬥射速60發/分,並設有存彈量指示器。
1980年式7.62毫米衝鋒手槍,不含槍托長302毫米,空槍重1.1公斤,可用持槍右手拇指迅速撥動發射轉換器,變換單、連發射擊狀態。
84式7.62毫米微型手槍是我國自行研製的一種專門配備航空等警衛、保衛人員使用的特種手槍。91式7.62毫米4管匕首槍是我國20世紀90年代研製的供偵察兵和特警使用的特種自衛武器,它既是匕首又是手槍,可發射64式7.62毫米手槍彈。
圖片說明:80式衝鋒手槍
圖片說明:84式手槍
92式9毫米手槍是我國新一代軍用手槍。該槍從1992年開始論證,1998年設計定型。它性能先進,結構新穎,可靠性高,操作方便,造型美觀,廣泛採用了新材料、新工藝、新結構。1999年12月20日,該槍正式裝備駐澳部隊,以其新穎的設計、獨特的結構、優良的性能,引起世人關注。
TAG:創新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