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尋訪德昂族口傳史詩「達古達楞格萊標」

尋訪德昂族口傳史詩「達古達楞格萊標」

德昂族圖騰

德昂族是我國西南古老的民族之一。漢文史籍中出現的濮人、撲蠻、蒲人、金齒、波龍等,都被認為是德昂族先民。在上世紀50年代的民族識別中,德昂族被識別為單一民族,稱「崩龍族」。1985年,根據本民族意願,變更為「德昂族」。

德昂族是雲南省特有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臨滄市、保山市等地,鄰國緬甸亦有分布。德昂族人口不多,在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中,僅有2.05萬人。在德宏州芒市,有我國唯一的德昂族鄉——三台山德昂族鄉,那裡生活著3000多名德昂族人,是國內最大的德昂族聚居區。

我長期從事滇西民族民間文學研究,尤其關注少數民族的神話、史詩等口頭傳統。2017年初,我計劃深入研究德昂族的口傳史詩「達古達楞格萊標」。它是德昂族的文化標誌,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遺名錄。然而,正當我準備前往德昂族地區調查時,聽到了一個噩耗:德昂族「達古達楞格萊標」項目唯一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著名史詩演唱歌手李臘翁駕鶴西去,享年89歲。

李臘翁是享譽德宏州的民間歌手。「達古達楞格萊標」是口頭演述,對歌手的知識積累、口頭表達、記憶力、創編能力有極高要求。李臘翁知識淵博、唱誦技巧高超,不僅會唱,還會用德宏傣文記錄,從而進行書面創作。

李臘翁逝世的消息震動了整個德宏州,這是德昂族民族文化的重大損失。我非常遺憾沒能來得及對他的史詩演唱進行研究。人亡歌歇,這就是我國少數民族口頭傳統保護的嚴峻現狀。

經多方打聽得知,李臘翁帶有一名徒弟,叫李臘拽。於是,我聯繫了當地幹部,動身前往調查。

眾所周知,史詩尤其是創世史詩,與一個民族的淵源有著密切關係。德昂族最初從哪裡來,在歷史上究竟經歷過什麼?帶著這些問題,我在當地德昂族幹部的陪同下,拜訪了雲南省級非遺傳承人李臘拽。

記錄著《達古達楞格萊標》、《茶樹起源傳說》的浮雕牆

我們進山的時候正是雨季,天氣陰晴不定。從鄉政府出發前往李臘拽所在的三台山鄉盧姐薩村,需要驅車翻山,道路非常濕滑。盧姐薩村位於群山深處,地勢較高。李臘拽的家就在一排不起眼的院落中間。李臘拽是1947年生人,「臘」相當於漢語里的「阿」或者「老」,很多德昂族、景頗族人的漢語名字里都有這個詞;「拽」在德昂語中是「排行第二」的意思。

李臘拽是一個樸實謙和的人。接到電話後,他一直在家門口等著我們到來。老人除了本民族語言之外,還會講傣語、漢語。一番寒暄後,他便用地道的漢語方言向我解釋何謂「達古達楞格萊標」。原來,「達古」和「達楞」的意思是「很早很早的祖先」,也就是傳下這些古歌的祖先,「格萊標」就是「話」,古話互相傳的意思。

「阿公阿祖,很早很早的時候,一代一代傳下來,知道的人又互相傳,這就叫『達古達楞格萊標』。因為德昂族沒有文字,只能你傳我、我傳你。比如,蓋房子怎麼蓋,他就按照達古達楞傳下來的經驗做。」李臘拽說。

我向李臘拽請教在「達古達楞格萊標」史詩中,德昂族是怎麼來的。李臘拽說:「人種是用葫蘆保存下來的。」

雲南省級非遺傳承人李臘拽

老人講述了這樣一個傳說:遠古的大地上,熊熊山火將要爆發了。天上的神就來地上挑選心地善良的人,最後挑了8個男人,把他們裝到葫蘆里,把葫蘆放在大海邊。大火吞沒了世界,太陽、月亮都被火燒掉了,土壤也被燒糊了,人類毀滅了。

大火過後,葫蘆裡面的人聞到外邊燒糊的土香味,就好奇地往葫蘆口的方向爬去。到了葫蘆口,他們飛到地上。由於沒有吃的,他們就吃那些散發香氣的焦土,吃了之後肚子大了起來,再飛不起來了。他們吃土的時候,不停地甩,甩到地上的土就變成了不同的動物。

8個人商量,如要繁衍,都是男人不行。他們就請天神、地神作證,4個人為一夥兒朝不同的方向走,等到相遇的那一天,誰先說話誰就當女人。他們不知道走了多久,歷經了多少風雨,終於有一天見面了。西邊的這一夥見到人就吼:「哎!你們是人、是鬼,還是妖怪?」他們忘了之前發過的誓言,就變成了女人。男人、女人一一配對,重新繁育了人類。

「傳說我們德昂族就是南方這一對祖先傳下來的後代。」李臘拽說。

德昂族被稱為「古老的茶農」,我還詢問了關於茶葉的故事。李臘拽講了一個更長、更複雜的故事:

早期的神「本傑昆桑」為了大地的生機舍盡肉體,靈魂變成一隻大鳥。這隻大鳥在天地間飛個不停,最後渴累而死。一個本要去尋找天地邊界的人經過大鳥的屍體時,從它的嗉子里發現了3顆閃著綠光的種子。他不知道這是什麼,就帶回去給他岳父作為遠行回來的禮物。

這人是上門女婿,他岳父的老母親患眼疾多年,已經失明。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家一個女僕種下這顆種子,長出了樹。女僕用採下的葉子沾清水滴在老母親眼部,竟然無意中治好了老人的眼病。女僕高興地大叫「亞哊」,意思是「奶奶看見了」。後來德昂語中茶葉就叫「亞哊」。

李臘拽講起古老的神話就停不下來。他說,這些都是德昂族祖先傳下來的故事。他平時會在不同場合演唱給寨子里的人聽。有些故事也是祖祖輩輩講給兒孫的睡前故事,它們都是「達古達楞格萊標」,共同構成了德昂族的民族記憶和情感。

出村路上,我遇到好幾位穿著民族服裝的中年婦女勞動歸來。在當地,傳統服裝仍然是德昂族人的日常穿著。相信在這個「衣冠簡樸古風存」的德昂族聚居區里,作為國家級非遺的「達古達楞格萊標」,會找到適合當下社會發展、契合民族需要的方式長久地傳承下去。

文字來源:中國民族報

圖片源自網路

歡迎分享轉發!

統籌監製:程艷 審校:俞虹 製作:趙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民族報 的精彩文章:

接福納祥:多地以佛道教傳統迎新春
從「多元互構」的體系史看中國歷史疆域的形成

TAG:中國民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