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件事,開國元勛大都做過,但周恩來和鄧小平到死都不做
原標題:對這件事,開國元勛大都做過,但周恩來和鄧小平到死都不做
中國人講究「衣錦還鄉」,一個人成功後,都會回到家鄉,倒不完全是為了炫耀,而是要回饋鄉里,造福鄉里。這就是中國人的鄉土觀。
在新中國的開國元勛中,很多人也都回過故鄉,但也有不少人選擇了終生不回故鄉,比如周恩來總理。
周恩來生於江蘇淮安,12歲就跟著伯父離開了家鄉,從此再也沒有回去過。其實,在淮安老家,還有很多周恩來的親戚,他的父母的墳墓,也安葬在淮安,那麼,周恩來為什麼一直到去世都沒有回去過呢?
是周恩來對家鄉沒有感情嗎?當然不是。在1959年,有一次周恩來乘坐飛機經過淮安上空的時候,特地讓機長降低高度,好讓自己更清楚地看看故鄉。機長建議在淮安上空盤旋幾周,看得更清楚一些,但周恩來連忙搖手說,不要,那樣會浪費汽油。
就這樣,周恩來隔著舷窗,非常專註地看了一遍自己的家鄉,卻沒有片刻的停留。
至於周恩來為什麼不回故鄉,他在1963年7月的一次報告中有過解釋,他說:「對親屬問題,建國以後我就下了個決心。我說,我那個家暫時不要回去。為什麼?我是個封建家庭出身的人,你回去,你不一定見他,他就可以拿你的名字到處吹噓,他說他是總理的什麼人,那個地方就要受壓力。」
可見,周恩來不回故鄉的原因,是因為怕自己回去讓親戚們產生一些不好的想法,從而影響當地的管理。
應該說,周恩來的這個顧慮並非毫無根據,在中國歷史上這樣的事太多了。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很多原本非常有作為的人,都是因為親戚的無法無天,而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更給國家和百姓帶來了數不清的傷害。因此,周恩來拒絕回家鄉,是有著很實際的考慮的。
不光是周恩來本人選擇不回故鄉,連他的親人也不準回去。他有個弟弟叫周恩壽,也是他唯一一個活到建國後的親兄弟,有一次,周恩壽對哥哥說:「你是總理,你回去有光宗耀祖之嫌,我平民百姓一個,難道也不能回去看看嗎?」
「不能。」周恩來很乾脆地拒絕了,「你想想,如果你回去,縣委能不派人接待你、陪同你嗎?明擺著要給地方的同志增加負擔。添麻煩的事,你又何必去做呢?」
選擇終生不回故鄉的人,除了周恩來,還有鄧小平。
鄧小平是四川廣安人,16歲去法國留學後,一直到93歲去世,整整77年都沒有回去過故鄉。而且,在建國初期,鄧小平擔任西南局第一書記,成為包括四川在內的西南數省最高領導,按理說隨時都可以回老家看看,但鄧小平卻始終都沒有回去過。
1986年春節時,鄧小平去了四川成都,廣安縣的領導和鄧小平的親戚聞訊後,都去了成都看望他。臨走時,大家都極力邀請鄧小平回故鄉看看,但鄧小平沉默了片刻,最後說了一句:「請你們回去代我們向家鄉人民問好。」
見大家都有些失望,鄧小平的夫人卓琳打了個圓場說:「他很忙,我們回到了成都,就等於回到了家。」
至於鄧小平為什麼堅持不回故鄉,他的小女兒毛毛後來在一本書里寫道:「我們姊妹幾個都很想回家鄉看看,跟他要求過好多次,可他就是不讓,他自己不回也就罷了,也不讓我們回去。後來父親告訴我,我們一回去,就會興師動眾,騷擾地方。」
擔心「興師動眾,騷擾地方」,這就是鄧小平堅持不回故鄉的原因。
開國元勛為什麼偉大,原因就在這裡:只要是能給群眾帶來麻煩的事,即使自己再想做,也不能做!
有趣味、有思維、有品位的「三味」歷史,請關注微信公眾號:mashaohua108
※1955年授銜,周恩來、鄧小平原定元帥,但劉少奇不可能授元帥
※他外表斯文,還是素食主義者,卻成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劊子手」
TAG:歷史客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