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小孩古詩詞?
身邊常有朋友教育小孩子學習古詩詞,常見家長們明令要求小孩每天背一首詩或詞。我在小時候也被這樣教育過,當時能背誦的唐詩宋詞也不下百首,可是真正成年後又會記得幾首?像電視上詩詞大會中的那些才子們又有幾多?小時候背誦的詩詞後來真的有什麼用嗎?
單憑簡單的記憶背誦,即使再多,最終也無太多實際意義。習誦詩詞的真正作用,是通過深入習得詩詞這一文字藝術瑰寶的精髓,融入個人修養的深處,了解理解我們中華文化的偉大之處,然後因時因地的隨時感觸、感悟、使用,甚至自創,才是其真正的核心價值。
讓小孩子從小就背誦,在有外人的時候,再讓小孩背幾首出來,恐怕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家長們的炫耀之心作祟吧?如真的如此,還不如還給孩子一個簡單快樂的童年;如不是如此,而是希望通過習誦詩詞,給小孩打下一個良好的文學藝術修為基礎,那麼可要認真的研究下如何學習詩詞。那麼如何才能做到既能隨時習誦幾首,又能應時應景,甚至幫助一生的修養修為呢?
首先,堅決反對「死記硬背」。
小孩的大腦思想是從空到滿,填鴨式的硬背幾首,是個人都能做到,可是滿了之後呢?又能記得多少?又能用上多少?詩詞瑰寶不能這樣浪費,小孩的時間和大腦也不能這樣浪費。
如下一段話,是常見的所謂專家的理論:
「中國傳統的教育方法是合乎人的自然成長階段的。小孩子實際上不需要多講,應該利用他們記憶力強的優勢,讓他們多背誦。好的作品,有很豐富的內涵,等到將來理解力提高以後,這些早年記憶的內容就會被調動出來,如同智慧庫,為孩子一生提供不盡的資源。」
按此理論,「等到將來理解力提高以後」,早期的背誦記憶就會自然發揮作用。可是從我們現實的經歷來看,有多少人能做到理解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恐怕大多數人還是無法做到吧?恐怕大多數人是沒有這個「以後」吧?背了就會忘,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才是大多數人的常態吧?
所以,為了避免沒有然後,就要從開始就摒棄為了背誦而背誦,就要從開始就直接提高「理解力」。
量變到質變,說的容易,真正的關鍵是如何質變?在開始就花費大量時間投入量變,而不確定未來何時、怎樣質變時,還不如專註於直接質變,學到即得到,這樣才是真正的得到。
那麼如何避免「死記硬背」,而真正做到理解內涵、活學活用呢?
其次,理解詩詞本質,文、物、景、情綜合實現,不重背誦,而重理解。
簡單說就是要「明白」,「明明白白」。
如下是某網友總結的教小孩學習詩詞的方法,我深表認同:
小孩子學古詩,大家可能認為最多也就是搖頭晃腦的背誦幾句而已。但是我給孩子學古詩不會這樣,我希望他們明明白白的學。也許大家會覺得這個古詩小孩子怎麼懂得了?其實很早的時候我就發現學習古詩只是讓孩子死記硬背,他完全不知道所以然,很難記得住。但是如果你一旦給他講明白了,讓他的腦子裡呈現出那首詩的畫面來,你就會發現這個孩子的記憶力是很神的!這是為什麼呢?今天就以最簡單的一首《草》為例子說一說。
我說:孩子們,我們今天要學習一首古詩《草》,老師現在來描述一個場景,你們來想像,好嗎?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 (給孩子一點想像的時間和空間)然後問: 大草原上有什麼你想出來了嗎?大草原的景色怎麼樣?
孩子們都是沉思狀:有牛和羊!還有很多的草和花!大草原很美,很漂亮!
我:是呀,多麼美的景色,尤其是那些小草,鬱鬱蔥蔥的,長的多茂盛啊!(突出小草)那用詩來概括這個景色就叫做:離離原上草。
孩子:哦,那「離離」是什麼意思呢?
我:離離就是草長得很茂盛,鬱鬱蔥蔥的。
我繼續:那你們說那個草它在春天的時候會怎麼樣呢?在秋天又會怎麼樣呢?
孩子:春天的時候它就發芽了,長綠了。秋天就變黃了。
我:對!那用詩來形容就是:一歲一枯榮,枯就是變黃了,榮就是發芽了,長綠了。一歲呢就是一年的意思。(孩子一聽基本理解了,沒有什麼疑問,於是繼續) 我:那你們說,那個草如果變黃了,枯萎了,如果遇到火會怎麼樣呢?它會不會被燒死啊?
孩子不確定的:會燒死吧?火好厲害的!房子都燒的掉!
我肯定的:嗯,火是很厲害,很危險的,對不對?那我們能不能玩火呢?
孩子:不能!
我講解:小草到底會不會被燒死呢?聽老師給你們講...小草它看起來很弱小,但是它不怕火。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啊,小草它的葉子雖然被燒了,但是它的根在地裡面,火燒不到,所以它永遠都燒不盡,到春天的時候啊,春分一吹,這個小草它又發芽了!要不你看一到春天,大草原又是一片綠色,是不是?所以這就叫: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通過這樣的講解,孩子腦子裡有了一個很清晰的畫面。
(接下來領著孩子連讀了三遍,然後通過提示讓孩子們試著把整首詩的含義敘述一遍。)
接下去是繼續討論階段:(深入了解學習草的精神)
我:大火那麼厲害,但是小草怕不怕啊?
孩子:不怕!因為它有根,它還會發芽的。
我:嗯,小草很厲害,也很堅強是不是?那你們要不要像小草學習?比如一點小事情還會不會哭鼻子呢?摔倒了是哭呢,還是自己勇敢的站起來呢?
孩子:下次摔跤不哭了,別人不小心碰我我也不哭了。要向小草不怕火一樣!
這時一個孩子說:但是我們怕火,我們不玩火
我笑:對!我們被火燒了會受傷,很危險。所以我們要注意安全,很好!
我:小草不但堅強,它們還很團結,相親相愛。當他們手拉手站在一起的時候呢,他們連大風,大水都不怕的!你們想,一棵小草小不小?如果它不團結別的小草,它會怎麼樣呢?
孩子:那它就會被大風吹走,被大水沖走!
我:那你說小朋友像不像一顆顆堅強的小草呢?如果我們不團結小朋友會怎麼樣呢?
孩子:我們也要向小草一樣相親相愛,不吵架,不打架。如果我們不團結小朋友,就沒人和我玩了。
我:肯定,支持孩子的觀點。
我繼續: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的花朵,它們開得非常美麗,但是它們只能在溫暖的環境里長大。每天要給它們澆水,施肥,天冷了要在溫室里才不會被凍死。但是小草不用,它能夠經得起風吹雨打,它什麼都不怕,它在石頭縫裡都可以長出來。所以老師覺得花朵雖然好看,但是嬌氣,經不起風雨。小草很普通,但是它很頑強,老師想知道,你們是想做溫室里嬌氣的花朵還是做一棵勇敢的小草呢?
孩子:我們不做嬌氣的花朵,我們做勇敢的小草。我們以後也不嬌氣了.....(目的達到,心裡偷笑:下次有孩子嬌氣的時候我可有的說了,呵呵)
我:小草還有一個優點,那就是幫助別人(通俗點的說法),在它長大的時候,它用自己的葉子給牛羊做食物。如果沒有小草,許許多多的動物都已經餓死了!
一個孩子出乎意料的說:哦,那我們可不可以讓大灰狼吃掉?(老天!想像力太豐富還是我引導有誤?)
我:當然不可以啊!小草的葉子被吃了還能長出來,你被大灰狼吃了還能再變回來不了?老師覺得呢,你不用被大灰狼吃掉也可以幫助別人。比如幫助很多貧困的孩子。(前面給看過資料)
孩子:嗯,大灰狼把我吃掉就變不回來了,那我把我的衣服和鞋子送給他們行不行?
我:當然可以,但是你們現在還小,力量也很小,只能幫助很少的人。但是如果你們從小很努力的學習知識和本領,長大以後就很厲害啦,到那時就可以幫助很多人啦!
孩子:嗯,等我們長大了,有本事了我給他們買很多的書和衣服送給他們。
我:好!
討論到此結束,再次帶領他們讀了幾遍古詩,接下去是一個古詩的視頻畫面,優美的音樂和景色,都是孩子們喜歡的。整個課程到此結束。
後記:通過這首詩,有的孩子真的不那麼嬌氣了,有時嘴裡還會冒出一句:「小草是怎樣怎樣的!」好像確實學到了點什麼。而且第二天我就聽他們把這首詩讀的朗朗上口。
如上這樣的教小孩詩詞,你覺得比所謂專家的背誦記憶然後等理解力上來後自然轉化的理論,哪一個更實際?
最後,爭取從書面擴展為畫面,甚至轉化為真實場景。
書面到畫面,如上面的某網友的方法已經在做了,其實在家長自己教學時也可以做到,電腦網路上搜集一些匹配的圖片,配合背景音樂,用心做一下,現在好像沒有人不會做的吧?
插入一點:學習古詩詞的好處,除了詩詞本身的作用,還可以引申出孩子畫畫的興趣愛好,比如剛才舉例的「草」這首古詩,也可以在孩子學習後,要求孩子們自己嘗試根據這首詩,畫出他們的理解。如此,豈不是一舉多得么?
為了閱讀此文更形象,我補充一下「書面到畫面」的配圖: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也許你會說,舉例的這首詩是言物與景的,那如果是純言情的詩怎麼辦?
那確實有點難,不過只要用心,作為家長怎麼樣都會找到辦法,最簡單的你可以口頭描繪,畢竟你已經經歷過一些世間百態、人情冷暖、豐富情感了,只要將你的理解表達出來,相信小孩是會很好的理解的。
舉個小例子,「每逢佳節倍思親」,用如下的畫面給孩子描繪這句詩的意境,總能找到辦法吧?
有條件的情況下,不僅要做到書面到畫面,還要做到實景。
名山大川,名勝古迹,旅遊時可以帶上孩子現場感受古人詩詞的真實場景,憑弔古人詩詞的真實情感,正所謂「寓教於樂」。
旅遊也好,旅行也罷,走馬觀花也要走出點味道來!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如此這般,將詩形象化,加深孩子的理解,讓其明明白白,還怕不能質變嗎?
別人家的孩子背誦再多,對於詩詞的本意,一概不知,而你們家的呢?不僅能背誦,還知其所以然,甚至能畫出來,甚至有和詩詞對應的景色的照片,隨時隨地應用,這才是學習詩詞的本來應該的樣子!
※姓氏壁紙:一人一姓氏,一句一古詩
※鑒賞古詩詞的意象內蘊:景中寓情,一切景語皆情語
TAG:古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