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農民抗日傅家軍——傳奇故事

農民抗日傅家軍——傳奇故事

傅氏大家族

只要你姓傅(付),無論你在哪裡,關注傅氏大家族,知識共享,攜手同行,弘揚傅氏文化,共建繁榮傅氏,傳播傅氏正能量。

邯鄲日報 蘇洪源

1938年春,日軍佔據了石鼓山東側的峰峰、西佐村一帶。在這之前,我八路軍一二九師抗日先遣支隊的宣傳隊曾來到這一帶進行抗日宣傳活動,撒傳單、唱歌曲、宣講抗日十大綱領,號召老百姓團結起來抗日救國、救民族,不當亡國奴。八路軍的宣傳活動極大的激發了農民群眾的抗日熱情,不少村莊掀起了捐錢捐物支援抗日,送子弟、送丈夫參加抗日隊伍的熱潮。在這個過程中,有一支農民自發組織起來的抗日自衛隊出現了,從幾十人發展到上百人,最後歸入八路軍一二九師的正規編製。

這支農民抗日隊伍以百折不撓、頑強不屈的鬥爭精神與敵周旋,留下許多可敬可泣的動人故事。在峰峰地區抗日鬥爭史上留下了光輝一頁。

自發建隊伍

農民抗日自衛隊起源於現在的峰峰礦區西佐村,發起者叫付永孝。

西佐村地處磁縣、武安交界,這個古村落分前西佐、中西佐、後西佐三個自然村。前西佐多姓付,中西佐多姓江,後西佐多姓牛。付永孝出生於前西佐一戶普通農民家庭。

西佐村自古以來就有尚武練拳的習俗,世世代代都辦有拳房,當地人叫「武勢號」。付永孝從小酷愛武術,經常在拳房裡舞槍弄棒,練就了一身好武功。據說,他還特意跑到北京城去找八卦拳大師董海川拜師學藝。

年輕時的付永孝由彭城人、著名的革命家張兆豐介紹加入了同盟會。1915年秋,付永孝同十六位同盟會戰友在張兆豐率領下襲擊軍閥政權的磁縣半坡警察所,名聞當地。付永孝性格耿直剛烈,雖然武功出眾,但為人正直、武德高尚,從不以武欺人。因此鄉親們都十分敬重他,年輕小夥子們都願意跟著他習練拳腳。就連四外八村的年輕人也不斷慕名來投他為師。

日軍佔領了西佐後,建炮樓、修公路、開煤礦,要糧派款,燒殺掠搶。付永孝看在眼裡,心裡如同燃起烈火,熱血沸騰,很想驚天動地干一場,拼他個你死我活解解恨。碰巧有一天,三個「二鬼子」(即皇協軍)來西佐村派差派款。他們挎著槍,耀武揚威地在街道上橫行,見街旁有一家雜貨鋪,就闖進去拿酒裝煙,還揀好吃的往嘴裡塞。守賣鋪的老頭兒說了兩句難聽話,「二鬼子」居然把老頭兒拖出門來打得順鼻子流血。街坊間的婦女老幼看在眼裡,也不敢上前攔擋。有人就跑著去找付永孝報信兒。這時候,付永孝正在拳房裡教一幫年輕人練武。一聽這事兒,罵了聲「他奶奶的」,便順手拽了根白蠟杆子就奔了出去。

那三個壞蛋打罷老頭兒,罵罵咧咧的正準備走。付永孝正好趕過來,也不多言,一杆子劈下去,把一個傢伙的胳膊打折了。那傢伙手裡的大槍掉到地上,付永孝腳尖一點,把槍挑出老遠。另外倆傢伙驚慌中退了幾步,端起槍把大栓拉得咔吧響,問道:「你是何人?敢打我的弟兄?」付永孝一瞪眼喝道:「狗子的聽清,我是付永孝。恁要敢開槍,我叫恁一個也活不成!」一聽是付永孝的名字,倆傢伙傻眼了。再看看旁邊,有拿砍刀的、有拿紅纓槍的、還有端著打兔子槍的,好幾十個人圍上前來,一個個怒目而視、氣勢逼人。仨壞蛋不敢耍硬了,便虛張聲勢地說:「改日再來找你們算帳。」邊說邊退著走。掉下的那支槍也不敢拾了。付永孝有心把這仨傢伙收拾了,又怕逼急了他們亂開槍傷著大伙兒,也就沒追過去。

打傷了皇協軍又繳了一支大槍,這個風波惹得不小。付永孝考慮日軍不會善罷甘休,乾脆,趁機揭竿而起算了。他主意拿定,找了幾個知心人商量了商量,便發動了幾十人,成立起「農民抗日自衛隊」。付永孝自任大隊長,下設兩個小隊,由付希華、付希銀各任小隊長。隊伍的武器是:快槍一支、老套筒步槍兩支、鳥槍兩支,其餘是長矛、砍刀。付永孝仿照八路軍的稱呼,叫隊員們之間互稱「同志」。給隊伍立下紀律:護村為民、勇敢對敵、不怕吃苦、不當叛徒。因為這支隊伍是付永孝創立的,鄉親們就稱之為「付家軍」。隊伍成立之後,在村裡布崗放哨、練兵備戰,以待敵人來報復。

此時有消息傳說八路軍的大部隊來到了武安西部山區活動。付永孝和同志們一合計,就決定去投奔八路軍。隊伍依著石鼓山東側一路往北開拔,走到武安地面的白沙村時,天黑了。隊員們又飢又渴,就進到村邊一座破廟院里吃乾糧休息。不料這一停,遇到了麻煩。白沙村裡一個富戶聽說廟裡住下一股拿著武器的隊伍,以為是土匪來搶大戶,便趕緊去淑村鎮日軍據點報告,誇大其詞說來了一股八路軍。淑村離白沙不幾里路,日偽軍一干人馬很快趕來圍攻。所幸「付家軍」安著崗哨,覺察有異常動靜,哨兵就開了槍。一接火兒,敵人火力明顯強大。付永孝怕硬頂吃大虧,便命令大部分隊員翻牆撤離,他領著幾個武功好的隊員攀上屋頂打槍吸引敵人。等大隊人馬走遠了,他們才跳下去消失在夜色中。這場遭遇戰,除了一人受輕傷,隊伍也沒有受大的損失。就這麼,付家軍第一次出征失敗了。

參加八路軍

付家軍回到西佐村後,就在村邊的蒼龍廟裡紮下營盤。隊員們白天下地干農活,晚上集中到廟裡習武練功。在幾個月的時間裡,他們割過敵人的電線,破壞過敵人的軍事設施,也偷襲過日偽軍炮樓的崗哨。不過都是些零星小活動,因為武器簡陋,不便搞大動作。付永孝覺得這麼小打小鬧不過癮,他想的是:國難當頭,民族危亡,大丈夫就該馳騁疆場,轟轟烈烈地大幹一場。就在此時,有朋友告訴他,中央軍第五十三師往南撤退時,有一個營偷偷拉出來留到了邯鄲,現在駐紮在磁縣東北部的西彭廂村。並說這股部隊與別的潰軍不同,不禍害百姓,是真心抗日的。付永孝聽了心頭一動,就從西彭廂附近找了個有頭面的武林界朋友引線搭橋,去面見那支部隊的首領,想摸摸底細。

那個國軍營長叫宋剛,東北人,原來在張學良的部下當連長。後來他所在的部隊編入中央軍第五十三師,他升任營長,隨軍進到關里。「七七事變」後,國軍奉蔣介石之命採取不抵抗政策,大軍順著平漢線往南潰退。本有愛國之心的宋剛,眼瞅著山河破碎、百姓倒懸,又離東北老家越來越遠,他心如火焚,很是痛苦。原想在北京一帶就脫離大部隊自行其事,可是一直沒找到機會。到邯鄲後,正好遇上日軍飛機轟炸,一片混亂之中,宋剛趁機拉上他那一營人馬,開了小差兒。輾轉了些時日,來到西彭廂暫駐,打算下一步就往西邊山區去投奔八路軍。

付永孝得知宋剛的經歷,深表敬佩。兩人交談多時,互有好感,都覺得相見恨晚,於是撮土為香,結為義友。宋剛取出一支新手槍贈給付永孝,付永孝把心愛的七星佩劍回贈宋剛。二人約定,過幾日宋剛就率部隊開往西佐,先把付家軍編入隊列,然後一同進太行山投奔八路軍。

不料就在宋剛正準備從西彭廂村拔營起程時,五十三師師長派人找上門來,立逼宋剛到安陽歸隊。宋剛的胞弟在師部當幹事,師長已將其控制。要挾宋剛若不迅速歸隊,就把其弟處死。正在這節骨眼上,宋剛手下幾個土匪出身的連、排長也趁機作亂起鬨,叫嚷不去投奔吃糠咽菜的八路軍。萬般無奈之下,宋剛只好答應歸隊。於是派心腹騎快馬把付永孝請來,說明了原由,又拿出幾支長短槍和若干子彈留給付永孝,這才揮淚而別。

付家軍雖然沒能給宋剛聯盟成功,但武器有了大改觀,隊伍也逐步發展到百十多人,成了氣候。他們隱藏在老百姓之中,出沒於石鼓山間,機智勇敢與敵周旋,學會了游擊戰。近三年的時間裡,還真讓日偽軍吃了不少虧。敵人幾次圍剿,想把這股土包子隊伍除掉,可是陰謀始終沒有得逞。

1941年5月間,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來峰峰一帶活動,付永孝終於抓住大好機遇,當即率領「付家軍」參加了八路軍,被編入三八六旅的七七二團。付永孝先後任連長、副營長,南征北戰、出生入死,為抗日建樹功勛。

就義龍泉寺

1944年秋季,付永孝受部隊領導委派,回家鄉招募新兵。農曆九月初二日,付永孝帶著一名警衛,化裝成小販模樣,去林坦鎮某村莊給地下組織接頭兒聯繫招兵事宜。走到南台村邊,進「龍泉寺」廟院里吃乾糧休息。不料他們的行蹤被日偽密探發覺,十幾個日偽軍包圍了寺廟,喊話叫付永孝投降。付永孝和警衛員藏在寺廟的隱蔽處不吭聲。敵人爬到牆頭、房頂往下射擊。付永孝他們開槍還擊,打死打傷數人。敵人氣急敗壞,架起機槍猛掃,拿手雷往裡狂扔。一座寺廟,頓時槍林彈雨、硝煙濃濃。警衛員中彈犧牲,付永孝左肩負傷,子彈也打光了。敵人又喊起:「付永孝你走投無路啦!投降吧,投了降皇軍有賞!」

付永孝挺身走到寺院中,彈彈身上的灰土,右手一用內功,把手槍往旁邊的石碑上一拍,手槍斷成兩截。揚手一投,兩塊鐵片如飛鏢一般,竟然把牆頭上一個敵兵的腦袋打得漿血崩流。

付永孝哈哈大笑一聲,縱身跳到寺院東邊的深井裡。英雄犧牲時,四十七歲。

70多個春秋過去了,抗日付家軍的傳奇故事依然流傳在峰峰老百姓的口碑之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傅氏大家族 的精彩文章:

中華傅氏的遷徙分布!看看哪個省最多?

TAG:傅氏大家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