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君子的自修之道

君子的自修之道

君子的自修之道

按 語:2018年,是「晚自習?哲學研讀小組」的「名家經典閱讀年」,其中,每周六為《論語》學習交流日,每周日為《道德經》學習交流日。現將有關言論輯錄刊發,歡迎參與交流。

原 文: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譯 文:孔子說:「君子,如果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即使讀書,所學的也不會鞏固。要以忠和信兩種道德為主。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孟 君:以上是《論語?學而篇》第八章的原文和譯文。這一章的主旨是「君子自修之道」,即個人自我修鍊的規範。由這一章,我們可以進一步體悟和把握《論語》「以具象意蘊深刻思想」的特色邏輯表達方式與方法。仔細體味這一章四個層次的內涵,可謂教益豐盈。

鄭 義:朱熹集注說:「重,厚重。威,威嚴。固,堅固也。輕乎外者,必不能堅乎內。故不厚重則無威嚴,而所學亦不堅固也。」那麼,這個「厚重」指的是什麼呢?聯繫全篇為「學而」,顯然,這個「厚重」指的是學問修養問題。「輕乎外者,必不能堅乎內。」我以為,這是一個內外關係的辯證認識論與辯證法則——外在表現輕浮者,必然是內在學問修養不厚重;內在學問修養厚重者,外在形態必是威嚴莊重。所以,這一章的主題仍然是在講「如何為學」這個邏輯——注重學問修養的厚植與厚重。

徐 哲:程子說:「人道惟在忠信,不誠則無物,且出入無時,莫知其鄉者,人心也。若無忠信,豈復有物乎?」做人做事,貴在「忠信」二字,「忠信」即為「誠實」,「誠實」就是人心;缺乏或缺失了「誠實」這個人心,世界上還會有什麼呢?朱熹說:「人不忠信,則事皆無實,為惡則易,為善則難,故學者必以是為主焉。」這就是說,學習的內容在於「忠信」「誠實」,學習的方法更在於「忠信」「誠實」。試想,對於學問修養沒有信仰,不忠誠於學習,不誠心學習,個人還能學習嗎?還能學到什麼?所以,做人做事,尤其是做學問,必在「主忠信」,必在堅持和堅守「忠信」。

柳 麗:在學問修養上,為什麼要強調「無友不如己者」?朱熹解釋說:「無、毋通,禁止辭也。友,所以輔仁,不如己,則無益而有損。」交友交益友,不交損友,這是常理、常識。但現實生活中,恐怕並非如此。原因何在?在於「面子」。人們也常講,要真正認識一個人是什麼樣的人,只要看他的朋友是什麼樣的人。但做起來,恐怕又是「面子」在害人。荀子講,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但是,真正進入「優秀群」的人可能不在多數,還是「面子」在害人。查查現在的「朋友圈」,到底有多少是真正的「同門」「同志」呢?這是現時代最為值得思考與作為的一個重要問題。

嚴 峰:「過則勿憚改」的價值與作用何在?朱熹說:「勿,亦禁止之辭。憚,畏難也。自治不勇,則惡日長,故有過則當速改,不可畏難而苟安也。」程子說:「學問之道無他也,知其不善,則速改以促善而已。」世人常講,揚長避短。其實,「揚長」的效度極其有限,遠不如「避短」成效卓著,所以,高考生中有一個法寶就是「錯題集」——不再犯錯誤,或者錯誤不再重犯,不就是增加、增長優點了嗎?故而,「有過則當速改,不可畏難而苟安」就是最佳的辯證方法,但關鍵在於「自治要勇」。改過,對於任何人都不是易事,非頑強意志所不能為。所以,改過是一種意志上的頑強修鍊。

賀 明:「君子之道,以威重為質,而學以成之。學之道,必以忠信為主,而以勝己者輔之。然或吝於改過,則終無以入德,而賢者亦未必樂告以善道,故以過勿憚改而終焉。」這就是本章的邏輯結構。我國古代及今,沒有形成自己的「邏輯學」學科,但在所有典籍中,無不包涵著巨量的邏輯思維,發現之,悉心掌握之,我們的邏輯思維力量就是不可戰勝的。本章在邏輯上揭示的學習大法無疑是「學之道,以忠信為主,以勝己者輔之。」讓我們切實遵循這個根本法則,進一步把《論語》的研讀學習推向更高的層次境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思想溪流 的精彩文章:

追求真理,反對道聽途說
行之必盡其誠,學求如是

TAG:思想溪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