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遍整個清末和民國,溥儀最恨的人竟是孫殿英,恨不得食肉寢皮生吞活剝!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被承認的帝王就是愛新覺羅·溥儀。溥儀的一生可謂命途多舛,生在帝王家,命運不由人。他不滿3歲就被慈禧派人從父母身邊抱走,從他3歲被人抱上皇位起,他就一直是被時代的巨浪推著前行。
幼年的溥儀
1911年辛革命爆發,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統治結束。九一八事變之後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年號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稱「康德皇帝」。1945年8月17日,溥儀在瀋陽準備逃亡時被蘇聯紅軍俘虜,被帶到蘇聯。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的特赦令並成為全國政協委員。
但是,從溥儀走下皇位開始,他一生就註定是跌宕起伏的。清朝的結束和溥儀的下詔退位,可以說是由當時的清室重臣袁世凱一手主導的。但說到袁世凱,溥儀倒談不上有多記恨。畢竟作為退位的條件,袁世凱也保足了清室的尊嚴和生存空間,甚至還為皇室提供生存的款項。可謂在亂世面前也算仁至義盡,否則革命軍一到,就不止這個下場了。所以溥儀不會甚至也不該恨袁,畢竟時代的巨輪早晚要碾碎一切,有所保全已是慶幸。袁世凱對舊住也談不上多大的背叛。
青年溥儀
民國元年(1912年)二月十二日,隆裕皇太后臨朝稱制,以太后名義頒布《退位詔書》,溥儀退位。退位詔書中說:「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立憲共和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民國政府與清室協商,保留了許多對皇室的優待條件,承諾每年支付清室費用400萬兩銀元,新幣發行後,改為400萬元,民國政府同意溥儀暫居紫禁城。
從此,溥儀和他的清室繼續在紫禁城中生活,然而好景不長。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西北軍閥馮玉祥無視優待條件,派鹿鍾麟帶兵入紫禁城,逼溥儀離宮並獲得大量宮中財物,歷史上稱這為「北京政變」。
從此溥儀顛沛流離的一生才算正式開始漂泊。個人的顛簸苦楚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事是對於一個曾經的帝王來說,尊嚴是容不得被踐踏的。從退位和北京政變開始,溥儀的尊嚴就一點點的被輕視。如果說這種事尚可以容忍,那麼「東陵盜寶」案就將溥儀最後的一點尊嚴也沒給他留下。
孫殿英
1928年春,原奉軍收編之積匪馬福田率部叛逃,直奔清東陵旁的馬蘭峪,蓄意長期挖墳盜寶。當時,國民革命軍北伐已進入河北地區,奉軍北撤,而冀東一帶散匪非常多,異常肆虐。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革命軍派出孫殿英部前往剿撫。路途中,孫殿英屢見東陵殿宇富麗堂皇,為了籌措剿匪資金,起了盜墓的想法。接著,他得知馬福田進駐馬蘭峪準備掘陵的消息,馬上命令第八師師長譚溫江連夜率兵前往,趕跑了馬福田。同時,為遮人耳目,他們到處張貼布告,聲稱部隊要搞軍事演習,開始計劃盜墓行動。孫殿英部以軍事演習施放地雷為名,驅走全部守陵人員,封鎖關隘,實行戒嚴,大肆洗劫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普陀峪定東陵。
慈禧太后
孫殿英掘墓盜寶被發現後,滿人嘩然。部分旗人團體,以及遜清皇室,包括居住在天津日租界(張園)的溥儀等滿人上告到蔣介石那裡,要求嚴懲。此事一時轟動全國。溥儀甚至發誓:「不報此仇,便不是愛新覺羅的子孫!」
溥儀所受的刺激比當年被馮玉祥逼出紫禁城還要嚴重,張園上下頓時哭聲一片。所有的遺老全聚集到張園,大家都痛恨軍閥孫殿英和蔣介石,並在張園為乾隆和慈禧搭起了靈堂,每天都有遺老、遺少從各地趕來進行祭奠。溥儀跪在靈堂前,身後跪著一片前清遺老,他滿臉淚水向靈牌磕頭,身後的遺老遺少也跟著磕頭。
轟動全國、舉世矚目的孫殿英東陵盜寶案最後不了了之。孫殿英沒有得到任何懲罰,溥儀的發誓抗議,張園的設靈祭祀都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1947年春,孫殿英在河南湯陰戰役中被解放軍俘虜。終於在1948年10月間病死在河北省武安縣戰俘營,結束了他的軍閥生涯,時年59歲。
挖墳掘墓的孫殿英終於惡有惡報,溥儀也算大仇得報。
TAG:忠貞不二呂奉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