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舌尖3》「變味」了?講好中國故事任重道遠

《舌尖3》「變味」了?講好中國故事任重道遠

2月19日(大年初四),備受期待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終於在一片呼聲中拉開帷幕,《舌尖》系列自2012年第一季播出以來,熱度一直高居不下,被稱為「良心紀錄片」,成為中國為數不多的紀錄片超級IP。第三季開播之際,各方觀眾更是早早就備好小板凳坐在電視機前,等待開播的到來。

據悉,《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一共有8集,截至23日晚,已播出5集。但是,相較於開播前的一片看好,目前網路上對於《舌尖3》的評價有著眾多不同的聲音,在評分網站豆瓣上的評分也從首播的8.8分,一路降到5.0分。

先是因為第1集將眾多篇幅放在章丘鐵鍋的製造上而被認為是在「帶貨」,而後又不斷被網友揪出「常識性錯誤」。23日又因為第4集中的「中藥口紅」被扒出使用的工具都是淘寶上的「三無產品」,在網路上「火」了一把。

23日剛播出的第5集因為講人物故事的篇幅遠遠大於美食而被網友吐槽「《舌尖3》拍成了《感動中國》?」

就目前網友的評論來看,大多認為《舌尖3》不再是一檔美食紀錄片,「本來是奔著美食去的,結果食物卻成了配角」。

這一季的《舌尖上的中國》相較於之前的兩季,更傾向於講述中國的美食故事,傳播美食背後所包含的中國文化。遵循這個思維,《舌尖3》分為「器具」、「宴席」、「廚人」、「小吃」、「點心」、「食養」、「時節」、「融合」八個主題,導演劉鴻彥表示,「這種結構是有內在邏輯的。大家都說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我們想把背後附著的東西挖掘出來」。她說希望通過《舌尖3》,「挖掘我們中國人是如何一口一口吃成今天這個樣子的」。

《舌尖3》的製作組在前兩季接受度非常高的情況下,決定改變表達方式,對美食文化的創新表達進行探索,進行冒險一搏。目前市面上有大約400到500檔美食欄目活躍著,加上「尋味」系列、「味道」系列等幾乎覆蓋每一個省市的美食紀錄片,《舌尖3》的製作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因此,基於傳承和創新的雙重要求,《舌尖3》在呈現令人饞涎欲滴的美食的基礎上,增加了美食的文化感和歷史感,通過大量前期調研、學術研討,對中國菜肴前世今生進行溯源。

很多人評價說《舌尖3》不「下飯」了,因為節目組將更多的筆墨用於講述背後的文化歷史,更具有人文關懷。導演劉鴻彥曾表示要「食物、人物和文化一個都不能少」。通過食物這個載體,挖掘背後的人物和文化故事,向中國觀眾展現文化傳承,向海外觀眾講述「中國故事」。

《人民日報》曾刊文稱「講好中國故事,關係國家形象,關係我國際話語權,關係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舌尖3》身負傳遞中華飲食文化的重任,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至關重要。《舌尖3》的劇組為此邀請了來自荷蘭等國家的攝影師和剪輯師,希望把中國美食通過外國人的新鮮視角呈現出來,除了希望向國內觀眾傳遞美食文化外,更希望能站在世界的框架下審視中國美食,向海外傳播中國文化。

對於網友的反饋,可以看出在講述「美食故事」的方面,《舌尖3》確實還存在一些不足。美食本身是創新的,藝術的表達更是創新的,但如何使創新落地生根,讓觀眾接受仍需要進一步的改進和磨合。在如何講好中國故事的方面,仍然任重而道遠。(綜編/海外網 介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體檢報告不實?白宮醫生承認:他有心臟病
綠營稱「靠美日護台」 網友嗆:大陸打過「聯合國軍」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