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梵高的自畫像與他的生平·命運甚至可以摧毀最為堅強的人

梵高的自畫像與他的生平·命運甚至可以摧毀最為堅強的人

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

看到Van Gogh的名字就會莫名的情緒交雜

GIF

梵高一生畫了40多幅自畫像

每幅畫的自己展現了他當時的狀態

有憤怒、有瘋狂、有憂鬱

還有難得的歡樂

他說

「希望百年之後人們看到他的自畫像

看到的是一個個幽靈」

梵高出生於牧師家庭

他父親是把他作為牧師培養的

所以梵高精通神學

他的父親在1885年突然去世

為了表達對父親的崇敬之情

他將曾經屬於父親的聖經畫成畫作

象徵著他的虔誠和清教待式的生活

書翻開到以賽亞書第53章

這一段描述了耶酥雖來到人世卻不被承認的遭遇

這似乎就像梵高

生前沒有得到認可

死後百年卻聲名鵲起

梵高1882年來到海牙

師從畫家莫夫

學習過程中對倫勃朗、德拉克羅瓦、米勒的藝術

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認識到了藝術和生活的密切關係

他很喜歡農村生活

覺得農民是很好的繪畫對象

因為農民樸素、真實

也因為這時候經濟拮据

來到父親布施的地方

——德倫特

開始創作

他說

「一個勞動者的形象,一塊耕地上的犁溝

一片沙灘、海洋與天空

都是重要的描繪對象

這些都是不容易畫的,但同時都是美的」

他把自己也裝扮成了農民的形象

經過對農民長時間的練習

1885年4月,創作了非常著名的

《The Potato Eaters》

他說

「我想傳達的觀點是

借著一個油燈的光線

吃馬鈴薯的人用他們同一雙

在土地上工作的手

從盤子里抓起馬鈴薯

——他們誠實地自食其力」

從整體的構圖、燈光的布局到每個人的表情

身材特徵、面部狀態、肢體語言

再到土豆的熱氣等等

都刻畫的非常細緻

把環境和人物都渲染地淋漓盡致

1885年,梵高來到比利時安特衛普

學習解剖學

開始自畫像

這是他的第一幅

眉頭緊鎖, 眼神炯炯有神

精神狀態非常好

梵高剛到安特衛普時

由於還沒有受印象畫派影響

這時候他的畫風普遍比較陰沉

1886年初,正在學習解剖學的梵高給自己畫了一幅諷刺的自畫像

暗指他自己健康狀況每況愈下

胃功能失調,牙也壞了

1886年2月,梵高去往巴黎

剛拔了十顆牙的他給自己留起了鬍鬚

以掩蓋他嶙峋瘦骨的臉頰

受到印象畫派影響之後

他畫風的色彩就明亮很多

用點彩法繪成了兩幅讓人一眼便再難忘的自畫像

點彩畫的的核心就是利用了光的混合原理

在一定距離觀察這些斑駁的各種小色塊時

自然柔和的混合在一起

產生了比直接顏料混合明度更高

畫面更明快、艷麗的色彩

到這時候他的精神疾病已困擾他多時

大病初癒時畫了這幅自畫像

畫中的他眼神憔悴,面龐消瘦,臉色蒼白

在巴黎的時候,梵高接觸了日本浮世繪

從中受到了啟發

所以在部分畫作中會帶有日本色彩

特別的,我非常喜歡的

《Fishing Boats on the Beach at Les Saintes-Maries-de-la-Mer》

離開巴黎前,梵高作了在巴黎的最後一幅自畫像

在巴黎期間,由於和法國當代運動接觸

他的畫作變得更加明亮

畫中畫板背面的簽字是對自己作品的落款

當然這便是他對這幅自畫像的認可

同時,無領工匠的藍色大褂

又表明了他的階級身份

1888年2月,梵高赴普羅旺斯阿爾勒

住在卡萊爾咖啡館

創下巨作

《Night Coffee Shop》

在荷蘭,Coffee Shop 專指有大麻販賣的咖啡館

5月,梵高租下拉馬丁廣場的黃房子

他為自己的房間做了一幅畫

《Bedroom in Arles》

10月,他邀請了他的好朋友保羅·高更前來同住

梵高對高更的感情是對前輩的尊敬與敬畏

對偉大藝術家的嚮往與嫉妒以及

對朋友的熱愛與怕失去,複雜交錯

為了表達對彼此的喜歡與敬畏

他們之間交換了自畫像

他始終在想用什麼來裝飾自己屋子

在高更到來的時候給他驚喜

讓他喜歡這裡

於是神作又出現了——向日葵

《Veertien zonnebloemen in een vaas》

不得不說

倫勃朗是光的使者

梵高是色彩大師

他打破了陳規

強烈的對比顏色和厚重的色塊結合得天衣無縫

更創造出新的對比色系

此畫以黃色和橙色為主調

用綠色和藍色的細膩筆觸勾勒出花瓣和花莖

一朵花的中心也使用了藍色

籽粒上的濃重色點具有醒目的效果

纖細的筆觸表現花盤的飽滿和紋理的婀娜感

對往後的藝術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站在畫前

會感受到梵高內心的熱情

也會感受到他的憂鬱

甚至能感受到精神疾病對他的折磨

而為他感嘆

在屢次發生了藝術和生活上的爭執之後

高更決意離開

梵高非常失望與自責

於是在12月23日

發生了著名的「割耳事件」

在最後一次和高更激烈爭論之後

他手持鋒利的剃刀

追著高更意欲傷害他

事後他非常後悔

割掉自己的耳朵後

帶著貝雷帽

去了附近的妓院

把自己血淋淋的耳朵包在紙里

給了年輕的妓女Gabrielle Berlatier

妓女當場暈厥過去

這幅畫畫面雖然很平靜

但從憂鬱的眼神、消瘦的臉頰、頭上纏的繃帶

可以看出他內心的崩塌

讓人憐惜

高更走了

從此他倆再沒見過

梵高患周期性精神病

屢屢發作,苦不堪言

一直到他自殺身亡為止

高更走後沒多久

梵高的弟弟發現他得了梅毒

住進了醫院

之後又因為遭到鄰居投訴進了警局

然後他就離開了黃房子

1889年4月,梵高主動要求入住聖雷米療養院

5月,成功入駐

來到療養院的梵高並未停止他的創作

反而,在之後的兩年里

他創作了他一生大部分著名作品

5月,他畫了法國的國花

——《Irises》

著名的自畫像

梵高有急切想離開療養院的時候

那時候看著精神狀態的確有轉機

畫面中,梵高的眼神堅定、有力

藍色為主色調,背景中混合了灰色、綠色

螺旋狀的迴路是作者精神亢奮的標識

但是這些迴路卻依舊是有秩序的

在這裡,他完成了人生最後一幅自畫像

當時他特意刮掉了鬍子

因為這是給母親的生日禮物

儘管跟母親的關係不是很好、很少聯繫

但是他仍想給母親展現兒子最健康的一面

但是他最終把它掛在了自己家的牆上

選擇了另外一幅有阿爾卧室的送給了母親

畫面整體呈藍色色調

不同層次的藍色上

用硬朗的線條表現微妙的表情變化

這都表明梵高已經很熟練的掌握了人物的造型技巧

這幅自畫像在 1998 年拍賣出 7150 萬美元的高價

成為史上最昂貴的自畫像

12月,曠世巨作誕生——《星夜》

《The Starry Night》

星空中的漩渦被認為參考了日本畫家葛飾北齋的

也就是前文提到的浮世繪

《神奈川衝浪里》

1890年1月,梵高的弟弟提奧有了一個兒子

取名為Vincent Willem

梵高也叫(Vincent)

梵高知道了,非常開心

於是,他畫了這幅杏花

作為賀禮送給自己的侄兒

1890年5月,梵高離開聖雷米到達奧維爾

這裡是他藝術生涯結束的地方

也是他短暫生命結束的地方

後期梵高的朋友

除了他弟弟就剩他的醫生Paul Gachet了

1890年6月,他畫了他的畫像送給他

在奧維爾,他創作了最後三部大作

我最喜歡的《雷雨下的麥田》

《Wheat Field Under Clouded Sky》

色彩的碰撞到了極致

明明是烏雲

卻運用了藍色

色彩如此明亮卻顯得如此壓抑

像是要吞沒梵高

吞沒觀眾的一切

在地平線那一端所表現的

不再是德倫特時期作品中可以看到的靈魂的憧憬

而是要將他的身心召回的凄病態而恐怖的壓迫感

《道比尼的花園》

《daubigny"s garden》

以及據信是他的最後一部作品

《麥田群鴨》

《Wheatfield with Crows》

據說這幅畫描述的是

1890年7月27日,梵高在麥田對自己胸口開了一槍

他倒在麥田裡

驚起群鴨

這是他看到的最後的畫面

這幅油畫上仍然有著熟悉的他那特有的金黃色

但由於烏雲密布的沉沉藍天

它卻充滿不安和陰鬱感

死死壓住金黃色的麥田

沉重得叫人透不過氣來

空氣似乎也凝固了

一群凌亂低飛的烏鴉

波動起伏的地平線和狂暴跳動的激蕩筆觸

更增加了壓迫感、反抗感和不安感畫面極度騷動

綠色的小路在黃色麥田中深入遠方

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奮情緒

這種畫面處處流露出緊張和不詳的預兆

好像是一幅色彩和線條組成的無言絕命書

兩天後,因傷勢過重

梵高與世長辭

終年37歲

弟弟提奧在6個月後隨哥哥而去

他們並排葬在了法國的奧維爾

這是梵高生命中最後一個驛站

藝術註定是在孤獨中創作出來的

創作者要飽受精神的折磨

一生都在用他的才華和苦難抗爭

致死不知為何

用他自己的話說

「為了它

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險

由於它

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潰了

不過這都沒關係」

wonderland

仙境的意思

這是一個夫妻公眾號

用於記錄

我們積極陽光的生活

囊括著

攝影、旅遊、烹飪、時尚等等

我們自己喜歡的東西

也許記載的是草原的遼闊

也許記載的是藍海的壯麗

也許記載的是花草的繽紛

亦或是

某天

路過的某個小巷

鍾情的某雙單鞋

飲到的某杯好茶

我們都會記錄下來

希望一起

愛上這「腐朽」的生活

享受這絕美的世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Wonderlandlust 的精彩文章:

海參乾貝粥配土豆餅

TAG:Wonderlandlu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