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種農家美食,很多人專門帶著路上吃!附製作方法

這種農家美食,很多人專門帶著路上吃!附製作方法

對很多人來說,永遠是自家做的食物,與舌尖最契合。

今天說到的這種美食,從古到今,人們出遠門時,都會做一些,帶到路上吃。

肉脯

肉脯是一種有來歷的乾糧,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就有出門帶上肉脯做乾糧的記載。

那時候,能吃肉的,都是有身份的人。他們吃的肉脯叫「腵脯」,是把鮮肉加上薑桂等調味料捶搗後製成的肉乾。

再往後,肉脯成了旅行食品中比較貴重的一種:比如,村裡有人要隨軍遠征或出遠門,家人和鄉親們會準備肉脯,供他在路上食用充饑,也記著家鄉的味道。

到了如今,人人都能吃上肉了,肉脯也就從特殊人群或者重要時期才能吃到的食物,變成了民間小吃。食品加工廠能做,自家更能做。

製作豬肉脯

豬肉脯的製作方法,據說是從宋朝流傳下來的:將豬瘦肉切成薄片,用天然香料腌制,而後敷貼於竹器上用文火精烤而成。

差不多是從宋朝開始,豬肉成為了平民百姓餐桌上的主要肉食,到明清時期,吃豬肉在各個階層都很盛行了。

這種食品方便攜帶食用,具體製作工序是這樣的:

選肉

製作肉脯的第一道程序,自然是挑選豬肉。

自家吃,用料得講究。可以選用豬後腿的精肉,去掉肥肉和肉筋,然後清洗乾淨。

拍肉

這是很有古風的一道工序了。

前面說過,古人吃的肉脯,要捶搗,而我們今天做肉脯,也有類似的工序,就是用菜刀把豬肉好好地拍一遍,讓肉質變得鬆弛軟嫩,方便接下來的腌制。

切片

拍完後,把肉切成厚度在兩厘米左右的肉片。肉片厚度均勻,烤出來才好吃。

這是考驗刀工的時刻。

腌制

腌制時用到的調料,各地都不太一樣,關鍵看口味和喜好。

常用的如鹽、酒、糖、姜、蒜、辣椒、八角、花椒、桂皮、草果、各種醬料……多的會用到二三十多種香料,加上陳年老酒、麻油調配成腌料。

腌制時,要把肉片全部浸泡到腌料里。

如今家裡都有冰箱,那麼最好是用「

冷藏腌製法

」,也就是把腌制肉片的容器封好,放進冰箱里,在冷藏室的低溫中腌制兩個小時左右——想腌制更長時間也行。

冷藏腌制,不但可以讓肉更充分地「入味」,低溫也能防止肉類品質出現變化

烘烤

腌入味的肉片,就可以放到烤盤上、攤平,進行烘烤了——如果沒有烤盤,也不妨依照古法,將肉片平貼在竹篩上。

以前,都用木炭烘烤的,如今有了電烤爐、烤箱之類的設備,也可以不用燒炭了。

烘烤肉脯,講究的是文火烤制,烘烤溫度一般維持在60℃至70℃。這個溫度不會讓肉里的水分迅速蒸發。溫柔地烤,會讓肉脯的口感更加美好。

傳統的烤制時間一般在6-7個小時,期間也不能幹等著,半個小時左右,就得把肉片翻動翻動、調換位置,讓它們均勻受熱。

如果喜歡比較焦脆的口感,那麼烘烤到最後,還要把肉片從烤盤上輕輕剝離下來,撒上芝麻油,大火猛烤1分鐘左右,使肉脯出油,然後用紗布吸去肉脯表面多餘的油脂。

成品

經過幾個小時的等待,香溢滿屋,美味的豬肉脯正式出爐。

它薄如紙、厚度均勻,色澤金紅透光,還能看到清晰的肌肉紋理,吃起來也非常的有嚼勁,更有攜帶方便、儲存期較長等優點。

無論是直接鼓腮大嚼,還是與饅頭、麵包一起食用,或者是加到泡麵里,都是無上的美味。

如今,隨著加工工藝的變化改良,有時候人們也會往原料里加入各種堅果碎粒、雞蛋,豐富豬肉脯的口感。最後用機器整形加工,讓製作出的豬肉脯更輕更薄,只有一張紙的厚度,簡直就可以叫「豬肉紙」了。

那麼,你出遠門時,一般帶什麼吃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農視網 的精彩文章:

慎用抗生素!「超級細菌」危害國人健康,養殖戶格外要注意!
進口奶粉又出事了!這些品牌被緊急召回!

TAG:農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