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條公路、10萬英靈、10位老兵、半塊孤碑: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76周年祭

一條公路、10萬英靈、10位老兵、半塊孤碑: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76周年祭

歷史上的今天:1942年2月25日,一支中國軍隊主動出國進入緬甸作戰。他們衣衫襤褸,他們裝備落後,被英美嘲諷為「乞丐軍隊」。然而這已經是這個國家當時最精銳的軍隊。他們就是中國遠征軍。英美認為他們在日軍面前將仍然不堪一擊。此後他們經歷過慘敗,最終也獲得了來之不易的勝利。在三年的作戰中,他們已經拿生命賦予了這個國家新的尊嚴,讓全世界改變了對中國軍人,乃至中國的看法。今天,昨天,始終有一面先輩的旗幟。

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如此多的人去進攻如此少的人,傷亡卻如此大。

當時,日本氣焰正旺,偷襲珍珠得手,攻佔東南亞……中國雖然有美國支援,但日軍佔領華南、緬甸,逐步扼住了中國對外通道,外部援助受到嚴重阻礙。經過數年全面抗戰後,中國軍隊、國力受到嚴重消耗……

看似「以卵擊石」,但為了中華民族存亡,為了履行盟國責任,1942年3月至1945年3月,中國40萬遠征軍先後開赴緬甸、印度,與盟軍聯合對日作戰。

中國遠征軍進軍滇緬

由於英軍的配合不力,加上指揮失誤,中國遠征軍在1942年孤軍奮戰,最後慘敗;

1944年的滇西反攻中,騰衝、松山、龍陵都是慘勝,反攻的勝利重新打通了中國對外聯絡的生命線。

騰衝國殤墓園

1942年的慘敗和1944年的慘勝,付出的是十萬遠征軍壯烈犧牲的代價。十萬亡魂,絕大多數都沒能魂歸故里。

謹以此文祭奠那些至今遊盪在異國他鄉的英靈!

·01·

一條公路

世界近現代交通史上,很少有這樣一條公路:在極短的時間內建成,曾對人類的進步事業發揮過重要作用,但作為國際公路的存在,它的歷史又是如此的短暫……

它就是連接中、緬、印三國的滇緬公路,又稱史迪威公路。

史迪威公路的二十四道彎

當年,數萬名中美工程部隊官兵和10萬中、緬、印勞工,在茫茫原始森林中用血淚和汗水築就了這條有著「遠東抗戰生命線」之稱的國際公路。

英國《泰晤士報》曾評論說:滇緬公路可以與中國的長城相媲美,堪比蘇伊士運河的偉大。

滇緬公路

滇緬公路從昆明一直延伸到印度雷多。這條著名的國際公路分為南北兩線。

中國境內部分是從昆明經楚雄、大理至保山分道。其後北線由保山經騰衝、猴橋進入緬甸境內,然後經甘拜地、密支那、德乃、欣壩洋最終抵達印度雷多。而南線則由保山經芒市、畹町進入緬甸,再經緬甸南坎、八莫一線北上,在密支那與北線匯合。

滇緬公路全線

這條路上不僅有絕美的風光,還有沉甸厚重的歷史。這是一條誕生於抗日戰爭烽火中的國家通道,一條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築起的國際通道。

滇緬公路,一條誕生於抗日烽火中的國際通道

如果未曾翻閱這段歷史,很難想像,這條翻越崇山峻岭的險峻公路,當年的修路者,絕大部分是老人、婦女和孩子。

80年前,在那個炮火連天的年代,在地形極其複雜的滇南之地,就是這樣一群人,在缺乏施工機械的情況下,用自己家裡帶來的背簍來搬運泥土和石塊,夜以繼日、人挑肩抗,硬是用雙手在崇山峻岭間一點點鋪起來的。

滇西人民用血肉築起的通道

每一公里,都流淌著勞工的血與淚。

今天的滇緬公路雖已不完全是當年的道路,但行駛在這條險路上,依然能感受到當年修路的艱辛。今天的滇緬公路依然山路難行。有些路段甚至只有兩輛車並行的寬度,逶迤、顛簸、泥濘。

這條漫長公路的很多路段已是雜草叢生,逐漸荒蕪。

彷彿那段充滿血淚的歷史,早已經被荒草淹沒,不曾發生過……

·02·

十萬亡魂

1942年到1945年,滇緬危急,面對突然來臨的戰爭召喚,中國30萬將士入緬甸作戰,他們被稱為「中國遠征軍」。

1942年,寶山附近,中國軍隊在營地登上卡車

1943年,由於英軍的配合不力,加上指揮失誤,中國遠征軍孤軍奮戰,第一次入緬作戰遭遇慘敗,歸國通道被日軍切斷,大部分將士在遠征軍第5軍軍長杜聿明的帶領下選擇穿越野人山回國。

中國遠征軍闖入野人山叢林

林中瘴氣瀰漫,疾病流行,缺醫少食。杜聿明在公開發表的《中國遠征軍入緬對日作戰述略》一文中,曾提到這段逃亡的經歷:

自六月一日以後至七月中,緬甸雨水特大,整天傾盆大雨。既不能徒涉,也無法架橋擺渡。加以原始森林內潮濕特甚,螞蝗、蚊蟲以及千奇百怪的小蟲到處皆是。螞蝗叮咬,破傷風病隨之而來,瘧疾、回歸熱及其他傳染病也大為流行。一個發高熱的人一經昏迷不醒,加上螞蝗吸血,螞蟻侵蝕,大雨沖洗,數小時內就變為白骨。官兵死亡累累,前後相繼,沿途屍骨遍野,慘絕人寰。

在文中,杜聿明稱,在撤退中意外死傷的戰士,比在戰場上與敵戰鬥而死傷的戰士,要多數倍。

中國遠征軍

那時正修滇緬鐵路,修路的工程師們也跟著軍隊撤退。他們年紀大了,又沒有武器,「有槍還能拿槍自殺」,於是只好弔死。路邊樹上都是他們的屍體,「吊著那麼多,起風一吹,看了極其恐怖,對軍心影響特別大。」

據杜聿明的估計,在第一次入緬作戰中,中國遠征軍犧牲人數超過6萬,其中有5萬人是在撤退途中非戰鬥死亡的。他們就倒在叢林之中,再也沒有爬起來。同樣重要的是,史料中沒有任何關於他們被埋葬的記載。親歷者回憶,大多數人就那樣曝屍荒野,白骨無人收。

中國遠征軍第五軍在野人山上的陣亡者

資料顯示,第二次入緬作戰時犧牲人數在4萬左右。兩次遠征,10萬將士犧牲在了緬甸。

70年過去了,他們中大多數人的屍骸都沒於荒野,未能回家,只有30多具遺骸通過官方途徑回國。還有347具遺骸,2015年被挖出後懸置,至今未獲安葬。

被扣留的347具遠征軍的遺骸

那些從戰場倖存下來的遠征軍戰士早已經成為耄耋老人,或已離我們而去。有的則滯留緬甸,數十年未能回到祖國。

·03·

十位老兵

2013—2017年,浙江攝影師葛躍進走訪拍攝了浙江省範圍內近百位抗戰老兵。下面這十位老兵都是來自葛躍進採訪的入緬遠征軍。

洪正春,1919年6月出生於金華蔣堂。1938年,報考陸軍汽車兵學校,後分配到200師擔任汽車兵,參加過崑崙關戰役。第一次遠征軍入緬作戰失利,翻越野人山回國,後又乘坐駝峰航線加入駐印軍。洪正春親身經歷了中國遠征軍兩次出國抗戰的歷程。

老兵洪正春 攝影/葛躍進

徐新榮,1918年11月出生於永康城塘。1940年考入黃埔軍校17期。1942年,第一次隨遠征軍入緬作戰,配屬遠征軍長官部參謀團通訊6團,第一次遠征軍入緬作戰失利,撤退時目睹了惠通橋炸毀過程。1943年,再次與遠征軍結緣,擔任遠征軍長官部總監部少校科員。

老兵徐新榮攝影/葛躍進

樓小法,1919年2月出生於義烏蘇溪。1941年參軍,在四川進行駕駛培訓後,加入遠征軍輜重汽車第6團,在滇緬公路上運輸國際救援物資。無數次駛歷過那滇緬公路上著名的崎嶇道路「24道拐」,真正經歷了千辛萬苦、九生一死。樓小法至今還留有當年行軍用的手提箱和遠征軍駕駛證。

老兵樓小法攝影/葛躍進

周立釗,1923年3月出生於金華傅村。1940年頂替大哥抽壯丁,編入昆明憲兵第二十團。1942年加入遠征軍行列,赴緬甸守衛臘戍,保衛彈藥庫、被服廠、汽油庫及警衛滇緬公路。同古戰役時,周立釗守衛飛機場,遭日軍飛機轟炸,險些喪命。遠征軍撤退時,周立釗與部隊走散,最後在大理的下關收容站找到部隊。

老兵周立釗攝影/葛躍進

陳忠儀,1916年11月出生於義烏蘇溪。1938年,報考黃埔軍校16期。畢業後,到49軍軍部參謀部任職,參加過南昌會戰。後又加入駐印軍,參加緬北大反攻,親歷東南亞叢林殲滅日寇的戰鬥。

老兵陳忠儀攝影/葛躍進

舒增梁,1919年12月出生於衢縣。1939年,報考陸軍汽車兵團,分配到陸軍汽車兵團第4營預備連,後加入遠征軍輜重汽車第6團,奔跑於在滇緬公路。1943年,舒增梁乘坐駝峰航線赴藍姆迦軍營,加入駐印軍。

老兵舒增梁攝影/葛躍進

陳文鍾,1926年5月出生於義烏。1940年,參軍到輜重兵團汽車駕駛部隊學開汽車,後分配到汽車第五團二營五連一排。在滇緬運輸線上,為前線運輸槍炮彈藥和抗戰物資。1942年5月底,陳文鍾接到一個特殊的任務——去保山接運戴安瀾靈柩回到昆明。陳文鍾親身經歷靈車行駛在昆明街頭,數十萬民眾夾道垂淚的壯觀場面。1943年,陳文鍾乘坐駝峰航線飛抵印度達蘭姆伽訓練基地,成為駐印軍炮兵汽車兵。

老兵陳文鍾攝影/葛躍進

斯鳳來,1922年出生於東陽塘西斯。1940年,考入黃埔軍校17期,畢業後分到汽車兵團。1943乘坐駝峰航線空降印度,在藍姆迦受訓後,編入中國駐印軍暫汽10團擔任排長,運輸軍用物資。斯鳳來隨部隊從印度一直打到緬甸,收復緬北。1945年回國後,到廣州接受日本人投降。

老兵斯鳳來攝影/葛躍進

陳可有,1921年4月出生於浦江岩頭。17歲時,替二哥抽壯丁當兵。在蘭溪集訓後到達桂林,分配到通信兵部隊。後編入遠征軍新一軍直屬通信營,在緬甸戰場多次隨部隊參戰,痛殲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日軍第十八師團。

老兵陳可有攝影/葛躍進

楊元焜,1919年12月生於金華城區。1941年考入陸軍軍醫學校第7期軍醫速成班,一年後分到預2師師屬衛生隊當軍醫。1943年,楊元焜編入遠征軍第6軍,參加過光復騰衝、芒市等戰鬥,後與駐印軍會師。

老兵楊元焜攝影/葛躍進

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而已。

歲月無情,異國他鄉獨留枯冢。

·04·

四國墓冢

作為二戰的東方戰場,緬甸留下了作戰各方的墓冢。烽火已冷,屍骨徹寒。一個個墓地,訴說著陣亡將士曾經的往事,和他們為之獻出生命的家國給予他們的歷史地位。

英國:英軍在緬甸有三個墓地,其中位於仰光近郊的Taukkyan公墓最大,有6374座墓穴。每個墓碑上,都寫著陣亡者的名字和生卒年月。有一些無法確認姓名的陣亡者,墓碑上則寫著:KNOWN UNTO GOD(他的一切上帝知道)。

英軍墓地

Taukkyan公墓的石壁上,還鐫刻著27000多名在緬甸戰役陣亡的英軍士兵的名字,包括緬甸、印度、非洲籍的英軍士兵。

Taukkyan公墓的石壁上

英國前首相安東尼·艾登的兒子西門·艾登就是在緬甸戰場上犧牲的一名空軍,也安葬在這個Taukkyan公墓。墓地管理者奧斯卡說,「在戰場上,每一個士兵,都是為了他的國家和人民在戰鬥,他們的犧牲都是平等的。」

Taukkyan公墓有工作人員10位,所有支出由英聯邦戰爭墓地委員會負責。

英軍墓地工作人員

美國:二戰結束後,美國將陣亡在緬甸的士兵遺骸運回美國本土,安葬於美國國家公墓。2011年12月,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里訪問緬甸,提出尋找二戰時在緬甸失蹤的美軍士兵的遺骸,並迅速展開行動。

美國國家公墓

日本: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日本前往緬甸尋找陣亡者遺骸。日本在緬甸共戰死約137000人,其中已找到91390具遺骸,對於找到的遺骸,通過DNA檢測找到陣亡者家屬,並最終安放到東京千鳥淵戰爭陣亡者公墓。

日軍墓地

日本人墓地里,由日本政府立的紀念碑

至今,日本依然沒有放棄緬印戰場陣亡將士遺骸尋找。

在緬甸密支那,日本人捐建了當地一座睡佛,其中在大佛寺門口修建了一座招魂碑,碑上寫著:「在密支那,3400名士兵像櫻花凋落那樣英勇地戰死了,他們的名字將永遠活在歷史之中,我們永遠不應該忘記那些以自己的死亡來保衛祖國的日本軍人。」

緬甸密支那,日本人捐建的大佛寺門口一座招魂碑

睡佛旁邊的一間小屋子裡,有一個小的「靖國神社」。日本在緬甸實皆省的自敢山上,修建了大量的紀念設施。其中在一座高大的佛塔底座上,刻著眾多陣亡士兵的名字。在一尊佛像的手裡,竟然端著一個牌位,上面寫著:獨立輜重兵第二聯隊戰歿者之靈。日本人在自敢山上還修建了一座特殊的墓碑,是為紀念在戰爭中死掉的763頭戰馬。

睡佛旁邊的一間小屋子裡,有一個小的「靖國神社」

自敢山上一座高大的佛塔底座上,刻著眾多陣亡士兵的名字

自敢山一尊佛像的手裡,竟然端著一個牌位,上面寫著:獨立輜重兵第二聯隊戰歿者之靈

日本人紀念戰馬的墓碑

中國:中國遠征軍在緬甸陣亡約為10萬人,至少有10個墓地,但後來全部被毀。其中包括圖中在緬甸八莫的新38師墓地。

緬甸八莫的新38師墓地剩下的半塊殘碑

緬甸八莫的新38師墓地被毀後,當地華僑將遺骸重新安葬並立碑,但後來再次被毀,如今只剩下半塊殘碑。如今,這裡已經修了新房子,墓地旁邊的大樹已經被挖掉,屍骨不知所終。

被毀的十個中國遠征軍墓地之一:緬甸八莫的新38師墓地原貌

位於緬甸密支那的中國遠征軍14師陣亡將士墓地原址,已經是密支那恩仁區的居民區,這裡的住戶即使是現在修建房子時還能挖出屍骨,「有些屍骨,手裡還握著刺刀,屍骨一碰就碎了。」每到下雨的時候,當地人就能聽到打仗的聲音,他們說那是因為中國軍人的亡靈沒有得到安息。

緬甸密支那的中國遠征軍14師陣亡將士墓地原址,已經是密支那恩仁區的居民區

緬甸同古,是中國遠征軍入緬的首戰之地。這裡有一座孤零零的中國遠征軍紀念碑。

孤零零的中國遠征軍紀念碑

1942年3月20日,中國遠征軍與侵緬日軍在同古城外發生激戰,雙方均有較大傷亡。

同古紀念碑的落成重建歷經坎坷。當地華僑楊伯方在落成後的祭文中寫道:

「飄蕩在緬甸叢林中的亡靈,依然記得他們的長官的諾言。他們天天等年年盼,山中的野花開了一茬又一茬,滿山的枯枝敗葉鋪了一層又一層,可是仍然不見長官的蹤影。就連當年奉命守墳的那些可憐的傷兵,也在無望的守候中熬到了生命的盡頭,把自己的骸骨也留給了叢林,昔日的殘墓旁又增添了一座荒冢。

那些無家可歸的,沒有著落的亡靈們依舊在幽暗潮濕、人跡罕至的叢林中到處漂泊遊盪。

風聲是他們的嘆息!

雨電是他們的怒吼!

我們要回家!

我們要回家!

同古遠征軍紀念碑

如果有幸途經同古,請記得去看一看那座被遺忘的遠征軍紀念碑,為遠征軍的亡魂上一柱香,撒一杯酒。

祭奠那十萬馬革裹屍、魂兮歸來的亡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罕為人知的國軍大陳島撤退,這是國民黨在大陸最後一次大撤退!
胡適:張學良抗日還不如汪精衛!

TAG:民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