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烏龜竟是瀕危動物
在大眾觀念中,「烏龜」一詞可以指代除了陸龜、海龜以及鱉類以外幾乎所有龜鱉目動物,見到乒乓球大小的幼年紅耳龜就稱呼「小烏龜」,見到背甲長近一米的馬來巨龜就稱為「大烏龜」。不過你知不知道,真的有一種龜類的中文正式名就叫做「烏龜」。
「是的,我叫烏龜。」 圖片:Kawahara Keiga 繪
「是的,我叫烏龜」
烏龜的學名為Mauremys reevesii,隸屬於龜鱉目Testudines地龜科Geoemydidae擬水龜屬Mauremys。由於分布範圍廣泛,它在全國各地擁有諸多俗名,例如石龜、泥龜、金線龜(請注意是金線龜,不是金錢龜)等,不過大家更加熟悉的是它極具鄉土氣息的名字——「草龜」。
烏龜屬半水棲龜類,棲息於沼澤、池塘、溪流、濕地等環境,常可見其於水邊石塊或倒木上曬日光浴。它們的取食範圍甚廣,幼年時偏愛肉食,魚類、蛙類及各種水生無脊椎動物皆可成為其食物,成年後兼食各種水生植物。
一隻在水流小石間漫步的烏龜。圖片:Tony Tilford / gettyimages.com
幼年時期的烏龜背甲多呈灰褐色或灰黑色且具三道明顯的縱棱;腹面多呈棕黃色,每一枚盾片上都有黑色斑塊;頭側、喉部及頸部具有形狀不規則的黃紋及黃斑;虹膜呈淺黃綠色。隨著年齡增長,雌性烏龜的背甲顏色多逐漸轉為紅褐色或深褐色,而頭頸部的花紋仍清晰可見。
幼年烏龜。圖片:James H. Harding / arkive.org
幼年烏龜和成年雌性烏龜。圖片:Hippocampus Bildarchiv / arkive.org
部分雄性烏龜(請注意是部分)的體色逐漸加深,通常是從虹膜開始,而後逐漸擴散至全身的,最終體色轉為宛如墨玉一般的純黑色。這種體色變化過程通常被稱為「墨化」,而最終能完成「墨化」的烏龜則被稱為「墨龜」。
「墨化」需要幾個必要條件,首先一定是雄性,因為這種色素沉積與性成熟時分泌的雄性激素相關,其次需要經過自然冬眠過程,還需要接受充足的日照。所以,在溫室中長大的人工個體體色通常較淺,也極少出現「墨化」,而模擬自然環境養殖的「外塘」烏龜則更有可能出現「墨化」個體。
烏龜之所以能夠成為眾多龜類的代表,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由於其歷史分布廣泛。在過去,烏龜在我國的分布北限可以到達京津冀地區,南限則為廣西、雲南等地,分布範圍幾乎涵蓋整個東部地區以及台灣島,在國外還可見於日本及朝鮮。現在天津的「北疆博物院」還展出著法國傳教士桑志華(Emile Licen)於上世紀初在京津周邊採集的烏龜標本。
烏龜分布圖。圖片:iucn-tftsg.org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龜與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享有著特殊地位,自古以來就被視作祥瑞之物,與龍、鳳、麒麟並稱「四靈」。古人認為,因為龜很長壽,歷經滄桑,所以能鑒往察來,知人之所不知,為世間靈物。在商代,龜甲為占卜之物,卜官灼烤龜甲,視所見坼裂之紋,以斷吉凶休咎。唐宋時期,「龜文化」被推崇至頂峰,女皇帝武則天將官員佩袋和兵符改為龜形,唐詩宋詞中也不乏讚美龜類長壽的句子,寄予美好。
殷商時期占卜用的龜甲。圖片:sohu.com
儘管受到如此多的讚譽,但龜類的壽命到底有多長呢?事實上,龜類的壽命因種類不同而差異巨大,常作為寵物飼養的紅耳龜壽命通常在20~30年左右,中華鱉通常可存活30~50年,而海龜的壽命則可達100年以上。烏龜在自然狀態下的壽命為30~60年,但也偶見「超長待機」的個體。上海自然博物館於1971年收藏了一隻雌性烏龜標本,其背甲上刻有清晰的「道光二十年」及「皖放生」字樣,由此推測該龜至少生活了131年以上。
加拉帕哥斯象龜(Chelonoidis nigra)亦是自然界長壽動物的代表。圖片:Pete Oxford / naturepl.com
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龜類當屬阿爾達布拉陸龜(Aldabrachelys gigantea),壽命可達150年以上。印度阿里布爾動物園(Alipore Zoological Gardens)曾飼養了一隻名叫Adwaita的雌性阿爾達布拉陸龜,至2006年去世時大約已存活255年之久,是目前已知壽命最長的陸生脊椎動物。
阿爾達布拉陸龜是世界上第一支受國際保護的陸龜種群。圖片:zentravel.cn
跨越物種的愛情結晶
龜鱉類通常行動遲緩,在野外遇到雌性同類實屬不易,有些「精蟲上腦」的雄性可能會不分種類地來上一發,這使得自然雜交現象在龜鱉類中十分普遍。例如「臘戍擬水龜」、「菲氏花龜」、「缺頜花龜」等,均被判定為自然雜交產生的無效種。而烏龜這個於我國分布最廣的龜類自然也留下了不少風流故事,目前已在野外和人工環境下發現了它與黃喉擬水龜(Mauremys mutica)、日本擬水龜(Mauremys japonica)、中華花龜 (Ocadia sinensis)、馬來閉殼龜(Cuora amboinensis)以及四眼斑水龜(Sacalia quadriocellata)的雜交後代。這其中最為著名的雜交種當屬「大頭烏龜」。
中華花龜。圖片:youtube.com
「大頭烏龜」是由方炳文先生於1936年根據採集自江蘇南京的標本所命名。顧名思義其頭的大小自然有非凡之處,它們中部分個體的頭部寬度甚至可達背甲寬的1/2, 而且吻端平直,與下頜幾乎呈直角,看樣子頭部好像裝配了一層重裝鎧甲。這種特化的頭部與它們的食物來源聯繫密切,「大頭烏龜」在野生環境下主要取食田螺等底棲軟體動物,為了咬碎田螺堅硬的外殼,自然需要更強大的咬合力以及更為堅固的裝甲。
大頭烏龜。圖片:James H. Harding / arkive.org
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擁有巨大頭顱的「大頭烏龜」幾乎全是雌性,除方炳文先生命名時明確提到「大頭烏龜」的雄性個體外,關於雄性「大頭烏龜」的可靠記錄寥寥無幾。這不禁讓人質疑這個物種的有效性,許多學者懷疑「大頭烏龜」只是烏龜中由於特殊取食習慣而產生的「巨頭化」個體,近年來的分子研究也證實「大頭烏龜」並非一個獨立的物種。
一隻大頭烏龜的三視圖。圖片:Dana Barth et al / Salamandra(2003)
而對於大頭烏龜的生殖細胞學以及起源的分子研究顯示,大頭烏龜很可能是一種營孤雌生殖的龜類,而且應該起源於雌性烏龜與雄性黃喉擬水龜的自然雜交,這不禁讓人聯想起正在肆虐歐洲的大理石紋鰲蝦。雜交起源也是物種形成的重要推進因素,類似的例子在龜鱉以及其他爬行動物中屢見不鮮,但孤雌生殖現象在龜鱉中的發現尚屬首次。
「瘋狂的烏龜」
烏龜還有個親緣關係較近的親戚——黑頸烏龜(Mauremys nigricans),過去它們同屬於烏龜屬Chinemys,但近年來通過更細緻的形態學對比以及分子層面的分析,已將烏龜屬內的2個物種移併到擬水龜屬中。
黑頸烏龜幼體。圖片:James H. Harding / arkive.org
黑頸烏龜又名紅頸烏龜、廣東烏龜等,分布於我國廣東、廣西兩省,國外報道于越南北部。體型大小與大頭草龜相當,頭部亦較寬大。初生的黑頸烏龜背甲呈黑灰色,腹面為鮮艷的橘紅色,頭頸部具有黃色線紋。然而與烏龜截然相反的是,黑頸烏龜的成年雌性體色較深,而成年雄性的頭頸部、四肢兩側及尾部等皆呈橘紅色或絳紅色。
黑頸烏龜雄性成體。圖片:iucn-tftsg.org
十幾年前,國內突然颳起了一股養殖黑頸烏龜做風水龜的風潮,一時間黑頸烏龜身價驟然攀升,最瘋狂時一隻種龜竟標價500萬元!與豪車、別墅等價!巨大的利益誘惑使眾多養殖戶趨之若鶩,紛紛引種養殖,但久而久之,市場供大於求,虛幻的經濟泡沫遲早有破碎的那一天。如今,黑頸烏龜的市場價格已告別了往日瘋狂,但其野生種群也早已被掃蕩一空,剩下數以萬計的個體在養殖場內孤獨守望。
黑頸烏龜雌性成體。圖片:Paul Freed / arkive.org
它們可能再也回不了家了。
烏龜,無歸
由於氣候變化、棲息地喪失、過度捕殺等因素,再加上外來入侵的紅耳龜(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競爭有限的食物和空間資源,烏龜的野生種群數量呈逐年遞減態勢,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對其瀕危等級的評估為瀕危(EN)。但不幸中的萬幸是,烏龜的人工養殖非常成熟,起碼不用擔心會有絕種的危險。
紅耳龜。圖片:Kelly Riccetti / habitattitude.ca
但這種沒有繁殖譜系的人工養殖個體對拯救野生種群沒有幫助,隨意放生還容易造成基因污染,野生烏龜的保護因此陷入一個尷尬的境地,而這也是我國所產33種龜鱉所面臨的共同現狀。如果你家中正飼養著這種呆萌的小龜,請善待它一輩子,也許它可以陪伴你一生。
※迪麗熱巴自稱世界第一小可愛,網友:誰說你不美我們湊錢送他導盲犬
TAG:薊萍愛寵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