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帶孩子去看展吧,審美比畫畫更重要!

帶孩子去看展吧,審美比畫畫更重要!

文|禾子 編輯|曹新星

「媽媽,聖誕節為什麼也叫『耶誕節 』?」

「因為聖誕節是紀念耶穌誕生的節日,所以也可以叫『耶誕節 』。」「哦。」

「你記不記得爸爸媽媽帶你看過一幅很長的油畫《最後的晚餐》?」

「嗯,耶穌被出賣了。」

「誰出賣了耶穌呢?」

「就是那個手裡拿著錢袋的人。」

「對,他是耶穌十二門徒當中的一個。你還記得他的名字嗎?」

「我知道!」弟弟舉著手裡的飯勺迫不及待地想插進哥哥和我的對話。哥哥很紳士地把回答的機會讓給了弟弟,弟弟著急地咽下口中的飯菜說:「大猶!」大家立即笑噴了……弟弟有一個「鏡像世界」,他時不時會把b寫成d,所以把「猶大」說成「大猶」也情有可原。

小不點兒對話達·芬奇

和孩子們有趣的晚餐對話讓我回想起去年十月的清華藝術博物館之行。博物館去年九月正式對外開放,我們正好趕上開幕首展——「對話達·芬奇」。

和每一次帶兒子觀展一樣,我都要事先做些功課,以免自己極為有限的藝術修養誤導了孩子。

當然,對五歲的孩子說多了也未必有效,所以通常在觀展前,我只給孩子們輸入兩三個「關鍵詞」:

第一,達·芬奇是義大利人,不是動畫片《忍者神龜》裡頭戴藍色眼罩的那一隻!

第二,達·芬奇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我們叫他「Renaissance Man」,你可以理解成幾百年前的超人。

第三,達·芬奇是個全才,他精通美術、雕塑、音樂、建築、物理、數學、軍事等等。不過,一進炫目的展廳,為娘交待的這些關鍵詞就灰飛煙滅了。

孩子們都是「視覺動物」,他們總是很容易被日常生活中很少見到的各類形狀、模型、裝置所吸引。靜靜地躺在玻璃櫃里的大師手稿真跡沒能引起孩子的過多關注,其實它們珍貴極了!

這些大師留下的5000多頁手稿被稱為一部真正的「15世紀科學技術百科全書」,至今仍在影響著人們的科學研究。不過,根據這些設計手稿搭建的模型抓住了孩子們的好奇心,比如,根據動物翅膀的運動來打造的飛行器、可移動的弔橋、巨型十字弓、抽水裝置、攻城裝置、水上行走裝置、自動打鼓的機械、自動烤肉機等等。

在明白了這些神奇的「傢伙」是做什麼的以後,孩子們蠢蠢欲動想觸摸、想操作,可是這不是體驗式的互動展,我們只能帶著眼睛看。

最後,讓孩子們過足了眼癮的是經典畫作《最後的晚餐》,即便是1616年維斯皮諾的臨摹本也是國寶級的珍品!展廳旁的視頻介紹是孩子們的菜,家長應著視頻的內容跟孩子低聲耳語,我也趁機給孩子們塞進了「猶大出賣耶穌」的聖經故事。

沒想到幾個月過去後,他們的小腦瓜還能記住那個表情錯愕、手抓錢袋的猶大。當然,再談到達·芬奇時,他們也不會以為我說的是忍者神龜了。說起來,這已經不是孩子們第一次觀展了,真正激發我帶孩子走上觀展之路的是朋友的一句話。

那個時候的我,因為兒子不會畫畫極為困惑:畫畫難道不是本能嗎?不是自然而然就會的嗎?至少我小時候畫個花花草草信手拈來,不用人教啊。可是,我的兒子完全擊碎了我對畫畫的認知,畫畫無形狀、無著色、無主題,永遠是「雜草派」。

當時我們在香港,進幼稚園面試有一項重要考核就是畫畫,我都能想像老師一邊看著我兒子的「雜草」,一邊在小肌肉發展、形象思維、色彩搭配、想像力等選項上打上「小問號」。

除此之外,他對音樂、手工等和藝術沾邊的事兒都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仇視」,藝術興趣班的刺激好像也不足以讓他們開竅。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和一個搞藝術的朋友吐槽我的苦惱,朋友反倒不以為然,「親愛的,審美比畫畫更重要!一個人如果懂得欣賞藝術,自然就會擁有審美,帶著孩子去看展吧!」她說。

對啊!如果我們沒有給孩子播下審美的種子,沒有滋養孩子的心靈,那怎麼能苛求他用雙手、用心靈呈現美好呢?

此後,我把孩子們拽出了興趣班,帶著他們去觀展。因為接觸了各種藝術形式,他們也收穫了很多不同的體驗。盯著曾梵志油畫,孩子會發問:「這幅畫為什麼那麼模糊?我看不清楚。」對著向京的雕塑,他們會模仿雕塑者的表情、姿勢山寨出一個翻版。在安迪·沃霍爾的裝置作品《銀雲》里,他們更是把作品現場當成了遊樂場,把混合了氦氣和空氣的熒光雲拋來拋去玩嗨了。

小不點兒看「大英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菁kids北京 的精彩文章:

「慢小姐」的博物館之旅

TAG:菁kids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