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藝青年所需要知道一點的詩、書、畫、印美學(上)

文藝青年所需要知道一點的詩、書、畫、印美學(上)

唐 孫過庭《書譜》(局部)

唐代孫過庭《書譜》說「博涉多優」,現代潘天壽也說過「但求四能,不求三絕」。古人對繪畫談的綜合修養,注重儒、釋、道兼修,書、畫、論並善,文、史、哲皆通。一個為畫畫而畫畫、為書法而書法的,再優秀充其量只能成為小家,多數則淪為畫匠。

據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記載,南北朝梁代元帝蕭繹所作的畫上有題和印傳於後。蕭繹是漢相蕭何第二十六世孫,與南唐後主李煜、北宋宋徽宗趙佶等帝王一樣,治國無術,但在文學史上有一定地位。蘇東坡曾評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唐之前的繪畫,畫上有詩款的現在都看不到了,我們能看到最早有款的,只是把簡單的名字隱藏在樹根、山石等不顯眼的地方。畫中題跋的盛行,離不開宋徽宗趙佶的倡導。

繪畫藝術演變到現在,一件繪畫作品,在上面沒有落款或蓋印章,我們已常常把這件作品視為沒完成之作。我們收藏藝術品的藏家就很清楚,比如在拍賣行看到同一位藝術家的作品,如果一幅有款有章,一幅沒有,那沒款沒章的價格會低很多甚至沒人敢碰。現在款識和印章既是畫作的構成部分,也成了鑒別一幅作品真偽的重要組成部分。

唐 王維 輞川圖(局部)

很多人說,一個人一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貪多無益」,所以不能樣樣都學。其實藝術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畫畫更需要注重畫外功。我們回顧一下藝術史,那些在歷史上有大成就的藝術家,無不身兼數職,而且在每個領域都有很大的建樹:

東漢有一位辭賦家蔡邕,他在文學方面正定了《六經》;書寫的隸書《熹平石經》是最早的石經刻制,碑立起以後前來觀摹的學子絡日不絕,車馬填塞街巷;他的書法獨創了「飛白體」;古琴獨步當代,著的《琴經》是現存發現最早的琴論,斫的焦尾琴成為天下美談。

我們看看唐代的王維,他精通音律,水墨山水被奉為南宗鼻祖,詩與李白、杜甫抗衡,畫論有《山水論》《山水訣》傳世,影響至今。

北宋蘇東坡,書法為「宋四家」之首(「宋四家」中的黃庭堅、米芾為其學生),其《黃州寒食詩帖》位列天下行書第三,文學列居「唐宋八大家」之一,詞創「豪放」派,同時為詞壇文壇泰斗,「文人畫」的顛峰推手,還精通音律。

元 趙孟頫 秋郊飲馬圖

元代趙孟頫,善詩文,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書法和繪畫成就,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他的夫人管道升也精通詩詞、書畫,與衛鑠衛夫人合稱歷史上「兩夫人」。其實歷史上還有一「夫人」,就是蔡邕的女兒蔡文姬,她擅文學、音樂,是鍾繇的書法老師,鍾繇傳於衛夫人,所以是王羲之的師祖了。

明末清初的傅山,哲學、醫學、儒學、佛學、詩歌、書法、繪畫、金石、武術、考據,無所不通。如果現在的中醫有此本領,可有事沒事去找他開開方子拿來換錢。

晚清吳昌碩為「詩書畫印」四絕一代宗師,篆刻為「西冷」之首,書畫與任伯年、蒲華、虛谷並稱「晚清海派四大家」,書畫影響海內外。

漢 蔡邕 《熹平石經》殘石

趙孟頫有一首題畫詩寫道:

石如飛白木如籀,六法原與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

蘇東坡也有詩說:

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

詩、書、畫、印,本身是一門單獨的藝術門類,它們有獨自的美學準則,但相互之間又互相融通。詩詞、書法、繪畫、篆刻,它們不是同一時代的產物,直接到宋元以後文人、士大夫的參與,詩書畫印才逐漸緊密地融合為一體,在一幅作品中同時呈現、相互映彰。在這裡先單獨簡單說一下各自淵源。

北宋 蘇東坡 《黃州寒食詩帖》

一、詩歌

清龔賢《柴丈畫說》:「畫者,詩之餘。詩者,文之餘。文者,道之餘……故詩文寫畫,皆道之緒餘」。在現當代有一位美術家、美術教育家叫王肇民,他曾說:「能詩者必善於造境」。

詩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學形式,它語言精練,有一定的音節、聲調和韻律要求。《詩經·大序》說:「詩者,志之所之也」。

在中國古代,不合樂的稱為詩,合樂的稱為歌,後世將兩者統稱為詩歌。詩歌的發展從《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詩——魏晉南北朝民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詩歌——近代詩、現代詩(自由詩)。除了明清詩歌沿襲了唐宋詩歌形式,每個朝代都有每個朝代的特點。

宋 米芾《蜀素帖》(局部)

在這裡主要講的是格律詩,即近體詩,也稱今體詩。近體詩起源於南北朝、成熟於唐代,它的字數、句數、平仄、對偶、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很多朋友總把近體詩和古體詩混淆不清,如古琴、古箏分不清一樣。其實古體詩指的是繼承漢魏六朝的詩體,它不講對仗、平仄,押韻比較寬鬆,也可用仄聲字和入聲字壓韻。

下面談談格律詩的特點:

1.字數:五絕、七絕、五律、七律、排律。

2.平仄:聲調分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陰平、陽平屬平聲字,上聲、去聲、入聲屬仄聲字。現在有部分屬仄聲字的入聲字,歸在陰平、陽平里。

3.對偶:名詞、動詞、代詞、數詞、形容詞、副詞,在對聯中的對仗。

4.壓韻:隋時為《切韻》,唐時為《唐韻》,宋時用《廣韻》和《平水韻》(佩文詩韻),現在有《詩韻新編》。

廟宇楹聯

我們對楹聯並不陌生,其實楹聯是從格律中來的,我們稍為留意一下就可發現,如唐代杜甫《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首詩由兩副非常工整的對聯組成。

在律詩中,頷聯、頸聯這兩聯更常見。如唐代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對聯在書法作品中用得多,我們要分辨一副對聯的上下聯很容易,只要看每句最後一字就行,上聯最後一字是仄聲字,下聯最後一字是平聲字。如上面的例詩。

殷商 甲骨文

關於聲調,在這說一下粵語。粵語根源於中原雅言,發源於夏朝的漢族語言。雅言,相當於當時的官方語言。含有九聲六調(清平、清上、清去、濁平、濁上、濁去、高入、中入、低入),是中古漢語保留得最完整的語言,聲調比普通話還豐富。很多人誤解廣東人說不好普通話,所以寫不了格律,其實用粵語來讀一首唐詩,大部分比用普通話讀還通順,判斷平仄聲調也很容易,粵語發音重的,普通話發音就輕,粵語發音輕的,普通話發音就重,剛好與普通話相反。除了上面兩首,再以唐代李白《早發白帝城》為例: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通過不同的語言來吟讀,我們發現這些詩用韻的字,粵語發音都比普通話更准,這說明粵語的發音更接近唐音。而粵語對應的宋朝《廣韻》,是以唐前《切韻》為基礎增補的。

當今會寫格律詩的朋友非常多,但他們多數是文學愛好者。在書畫壇上,能寫詩的卻少之又少,有些書畫家標榜自己是詩人,其實有很多人有可能連最基本的要求也不清楚,只知道湊齊句數、字數在矇騙外行人。這和書畫一樣,靠天花亂墜的語言來吹捧沒什麼兩樣。

當然,詩的好壞,不能拿是否合格律當標準來評判。但前提是,既然言詩,還是得知道它的規則的。

西周 虢季子白盤

二、書法

完成一幅繪畫作品的最終工序,是題款、蓋章。題畫有句老話:「時防俗手題」。一件也許一般的繪畫作品,題跋到位,能化腐朽為神奇。很多人都知道潘家園,一說到潘家園的水墨畫,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行畫」,其實有些作品也不錯的,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把書法練好。如果找一個會題字的補款,格調會立馬提升。同樣道理,一件好的繪畫作品,如果款識沒題好,這件畫作也許會毀掉。

為什麼我們看到時下很多畫家,他們不敢往畫上多題幾個字,甚至有的連名字都不敢題,除個別人的個別畫不適宜多題款識之外,多數是因為他們的書法不好怕露陷。

沒有書法功底的畫家,畫畫只能停留在表面,要提高到一定的高度是很難的。信不信由你。

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語言、文字,只有中國把文字的書寫性提高到藝術層面。書法對筆法、結構、章法、墨法的運用,形成獨特的藝術美感。歷史上有很多為了得到「筆法」,就如要得到武林秘笈一樣,做出讓人不能理解的行為的書家,如鍾繇盜掘韋誕墳墓偷取《蔡伯喈筆法》、歐陽詢卧碑三日乃去等。書法與寫字是兩個概念,寫字是實用性,如春聯,寫得再工整,也只能用漂亮來形容。

西漢 《兵法》竹簡

《周易·繫辭》說:「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害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據考古成果表明,中國漢字的起源,從繩結轉換到象形文字或刻劃符號,是一種模仿的本能。這種象形文字,雖然已年代久遠,但有些連我們沒學過的字也能辨認出來,如「鳥」「魚」「馬」等。與篆刻一樣,文字在誕生時甚至後來很長一段時間裡,並沒有所謂的藝術,更沒有所為的書法家。如甲骨文最初是為了占卜、記事為主。金文是頌揚祖先及王候的功德和記錄重大歷史事件。

與詩歌一樣,書法的演變,不同的朝代出現了不同的字體。大體演變歷程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魏碑——章草——今草——楷書——行書諸體。

秦 石鼓文

在這裡值得注意的是,正楷是出現在草書之後的,所以後來的行草筆法就有古法和今法之別,因為一種書寫用的是篆隸筆法,一種用的是後來的楷書筆法。

在畫家群里,畫家寫的字分為畫家字和書法家字。畫家字在專業的書法家眼裡,多數是不值一提的。但一位真正的藝術家,無論在哪一個門類里,都應該是專業的。大家都知道黃賓虹的畫,在我看來,他的書法造詣不在他的繪畫之下。所以,當一位畫家,詩文和書法都不能忽略,因為這是根本之中的根本。而古人對於詩文和書法的修養,多數不缺,缺的是今人把什麼都單一化了。

(後續)

唐 懷素《自敘帖》(局部)

蔡金存,其淵堂主人,法名高行。廣東茂名人。詩、書、畫、印、詞、曲譜等作品在《美術報》、《星島日報》、《中國改革報》、《人民藝術》、《中國美術家》、《財經界》、《藏畫導報》、《私享藝術》、《東方收藏?國藝》等專業刊物及中央電視台等多家電視台有專題介紹。多次舉辦「詩、書、畫、印、音樂」綜合性個人展覽。作品被俄羅斯、法國、巴西、埃及、瑞典、日本等八十多國駐華大使館收藏。曾修學於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音樂學院及供職於榮寶齋畫院。北蘭亭學術部副主任,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北京中華傳統樂會會員,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畫舫 的精彩文章:

TAG:一畫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