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你為什麼離開家鄉?
行李是有溫度的。
今天凌晨,我五點就醒了。
其實還想睡,但父親早就在客廳里忙碌起來,為我打包回長沙的行李。
有一桶茶油,有兩隻已經清理乾淨的鴨子,有100個土雞蛋。還有自家腌制的臘肉,用三層報紙緊緊包裹著。
突然,就想起朋友圈裡那句調侃,「我爸媽肯定覺得,我在外面會餓死」。
突然就不想離開老家了。
在父母身邊多好啊。沒有夜班,不需要在辦公室里拚命。平日里,也不會因為,電話里父母的一聲咳嗽,就擔心他們的身體不再硬朗。
離開家鄉
是因為清楚貧窮的意義
外地和遠方,其實並不美好。
堵車,壓力大、空氣污染、房價昂貴。
你住在五環外的出租房裡,每天擠著地鐵去上班,周圍的人,都是一副疲憊的模樣。
但你知道,只有去大點的地方,你才有更多賺錢的機會。
而貧窮意味著,可愛的兒子,不能去更好的幼兒園。在年末的商場里,為了一件500元的外套,妻子要選了又選。
貧窮也意味著,你必須認真上班,不能得罪一個客戶。你必須低到塵埃,才能過上普通的生活。
年末的時候,你去老家的樓盤看了看,房價比去年已經上漲了2000。
如果你的薪水,仍然不見上漲,這意味著,有一天,你連老家都回不去了。
我們離開家鄉去外地打拚,忍受別離的痛苦,就是為了活得輕鬆、順利,和更有優勢。
離開家鄉
是不想對父母無能為力
前些日子,網路上有篇熱傳的文章,叫《我們還能陪父母多少年》。
如一年中,只有過年七天才能回家陪父母,一天在一起頂多相處11個小時,若父母現在60歲,假設活到80歲,我們實際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只有1540個小時,也就是64天。
原來,我們擁有父母的時間,竟然那麼那麼短,那麼短。
什麼是最大的孝道?
功利點來說,是你能夠賺到足夠多的錢。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夠把自己的生活過好,不讓父母擔心;才能慢慢改善父母的生活;才能讓父母享受到好的醫療和養老服務。
春節的時候,朋友對我說,去年他最引以為傲的事情,就是重新裝修了老家的房子,為久病的母親,安裝上了心臟支架。
父母在,遠遊必有方。
我們離開家鄉去奮鬥,就是不想對父母無能為力,讓他們有舒服生活的權利。
離開家鄉
是去接觸優秀的圈子
海明威有句話,「如果你足夠幸運,年輕時候在巴黎居住過,那麼此後無論你到哪裡,巴黎都將一直跟著你。」
事實上,不僅是你住的地方,年輕時交結的人與圈子,也會影響你一輩子。
老家當然也有優秀的人脈,與圈子,這點從來不應否認。
但如果你去過更多的地方,做過不同的工作,見過形形色色的人,你見到優秀的人,從絕對數量來說,一定會比老家要多。
和優秀的圈子朝夕相處,你也會發生潛移默化的改變。
有人說,有三種類型的能力可以決定你的未來,第一種是讓自己變得牛逼的能力,第二種是有讓周圍人都願意來幫助自己的能力,第三種是混不好也無所謂,想得開的能力。
我們離開家鄉,正是為了去接觸優秀的圈子,改變自己,在人群中變得閃亮一些。
離開家鄉
是為了不過一成不變的生活
老家和大城市,都有自己的優劣。
老家物價低、生活節奏慢,有熟悉的方言和同學,人脈深入到生活的毛細血管。它適合安家樂業,卻不適合孤身打拚。
大城市遼闊而冷漠,很難交到真朋友,空氣差,生活成本還居高不下。
如果你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呆在小城市會很安逸。但如果你還有不死的夢想,就不妨去大點的地方。
作家王路說,老家沒有媒體,那裡最牛逼的媒體團隊,就是廣場舞大媽,她們收羅全縣的小道消息,傳遍整個城區。
如果留在老家,新聞學碩士畢業的我,只能在縣電視台找到一份普通的工作,晉陞的速度,比不上一個父親是局長的同事。
但我選擇了大點的城市,於是去了自己喜歡的行業,做了自己內心歡喜的事情。
如果你沒去過遠方,你根本不知道,自己還可以被生活打磨成另一個模樣。
我們離開家鄉,正是為了不過一成不變的生活。
我們這一代人,註定是父母丟失的孩子,是有家,卻不能長久停留的人。
幾年前,看顧長衛導演的電影《立春》。
常常不能理解,女一號王彩玲,為什麼執意要離開家鄉的小鎮,去外地,去北京?
等我歷經世事,去過許多城市,我開始懂了:
無數的人,離開家鄉,並非情願。他們也知道,外面的日子沒那麼容易。
我們離開家鄉努力去工作,只是想讓家人過得好一些,去獨立經營一段生活,在更大的城市裡,去成長為一個獨立且內心堅強的人。
我們倔強又不甘心,想去打拚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我們不想被任何人定義。
就算到最後,不能衣錦還鄉,也要儘力而為。就算漂泊流離,也要趁年輕努力一把。
新年開始了。
願你們與世界,彼此溫柔以待。
願你們一切安好,早早離開家鄉,去了大城市的人。
TAG:不穿校服的怪阿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