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傳統文化傳承中汲取中國夢能量

從傳統文化傳承中汲取中國夢能量

在我黨召開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中,指出「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又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展者」。十八大繼續提出「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文化宣傳部門,我們更應該擔起這個重擔,使這些寶貴的傳統文化可以繼續發揚光大,形成推動中國夢的不竭的動力。

20世紀,人們談論的都是美國夢,屹立紐約港的自由女神像給人無限遐想。進入21世紀,中國實現了社會主義的偉大跨越,中國人民也開始擁有自己真正的夢想。就是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千百年來,代代中國人都為時代夢想而奮鬥,商鞅為秦強大之夢而堅持變法,屈原為國憤而投江,陶淵明不為五斗米而折腰,歐陽修勵志苦讀而終成大家,王安石為富國強兵而變法……他們的奮鬥故事無不流露出對於夢的追求,無不體現了文化的力量,正是這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價值取向,孕育了中國人捨生取義、熱愛祖國的價值追求。正是這種價值追求,激勵無數仁人志士在危難關頭挺身而出,報效國家。在中國歷史上出現的漢唐盛世,康乾盛世之所以會產生,除了強大的軍事力量、先進的社會生產力外,光耀四海的中華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萬朝來賀、中華文化遠播海外、贏得世界尊重的重要因素。同樣是文化這根內在的精神紐帶、精神家園,培育了中華民族血脈同根、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民族自信,盛世生威,亂世聚心,成就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分分合合、終成一體,以其獨特的魅力屹立與世界東方,推動著中華民族的不斷向前發展。「中國夢」中的「文化夢」、「文化中國夢」,不是空穴來風,是歷史的傳承,植根深厚的文化傳統。要實現中國夢,凝聚民族精神的思想內核、增強國家綜合實力的正能量,就必須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

當前中國傳統文化傳承面臨的危機

當我們的孩子在路上看見一個人穿著漢服,卻硬生生的說,他為什麼穿日本人的衣服時,也許我們會明白,當我們看到小月月被車輪輪番碾壓,路人卻無動於衷的時候,我們也許真的警醒了,我們不能不說,不少人的心已經麻木,至少已經膽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有不少捨身取義、講求信義的典故,像孔融讓梨、曾子避席等等,這些具有鮮明價值取向的事例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但是現如今鮮有人在為「禮義仁智信」高聲吶喊,但歷史名人故里之爭、名人故居被強拆、文保場館被征做私人會所等這樣的事情卻屢見不鮮,中華五千年優秀的文化傳統中所蘊含的價值理念在不知不覺的流逝,取而代之的是急功近利、唯利是圖,這不禁讓我們擔憂。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文化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條從未斷流的古代文明的長河。但是當前中國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文化危機,危機根源在哪裡?

這源於中國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的激蕩,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被人們連同不適應時代發展的文化觀念一同丟進了垃圾桶,然而我們還沒有形成新的文化體系,導致了在傳統價值觀的迷失和偏激,而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當中國企業學美國企業文化,美國企業學日本企業文化,日本、韓國企業卻在學中國古代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是端著金碗討飯吃啊!由於不重視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造成了優秀傳統文化新的困境,一是代表傳統文化具體形態的藝術形式日漸式微,傳統詩詞曲賦少有人問津,民族音樂、戲劇、國畫、書法等幾近後繼無人,我們反觀一下,一些舶來品,卻在中國大行其道,七七牛郎織女「乞巧」節、重陽登高節、臘八節敵不過西方聖誕節的隆重、豐富和深入。二是在拯救傳統文化過程中陷入誤區。出現了大量生吞活剝現象和文化偽造現象,認為發揚文化傳統就是穿上漢服,就是節日吃粽子、吃月餅、吃元宵。這些往往都成了一些商家牟利的手段,鮮有人會去深究民族節日背後所牽帶的故事,蘊含的精神品質。三是文化發展後勁不足。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山寨」國,我們可以看到,從平時應用的手機到電視娛樂節目,大多是仿照或者拷貝了外國模型,像《中國夢想秀》、《中國好聲音》等等,無不是來自國外,西方國家卻以成熟的市場手段通過這些向中國輸入他們的審美觀和價值理念,一部《鋼鐵俠》在中國大陸上映一周就捲走4.6億人民幣儘管我們也擁有著像《泰囧》這樣10億票房的影片,但是相較而言,前者更能體現一個國家的文化內涵和精神特質。四是文化傳播落後。如果讓我們列舉你所知道的中國傳統文化,大多數人的理解基本上局限在戲曲、武術、書法,唐詩宋詞到飲食文化,而且這些基本都是在近代以前就已經產生了,我們並沒有新的文化理念在對外傳輸,這跟披著中國元素外衣而進行西方價值觀宣傳的歐美大片相比,我們實際上處於非常盲目和被動。

江西傳統文化傳承現狀

拿我們江西的歷史文化名人的來說,江西自古以來人才輩出,群星璀璨。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為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物質和精神財富。唐、宋、元、明、清五朝,江西共有進士10495名,佔全國的10.99%;有狀元41名。自漢代以來,江西有800餘人列傳,有90人任宰輔。《明史.儒林傳》共著錄115人,其中江西35人,居第一。「唐宋八大家」中曾鞏、王安石、歐陽修都是江西人,還有陶淵明、黃庭堅、文天祥、朱熹、湯顯祖、宋應星、八大山人等,這些歷史文化名人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顯赫的聲名,更是寶貴的文化遺產,現實是我們有沒有很好地發揮這些文化遺產的教育作用和影響力呢?當然了,我們為他們著書立傳、蓋紀念館,我們已經做了不少諸如此類的工作,然而這就足夠了嗎?我們忽略了老祖宗留給我們最為閃光的東西——精神內核,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品質,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膽識,不畏權貴的改革精神,我們在這方面的挖掘開發太少了,我們不能讓一座紀念館塵封住所有的東西,也不能讓一本傳記掩埋所有精神。

江西針對這些歷史文化富礦的挖掘還遠遠不夠,有的地方甚至沒有對此做任何努力,這與同樣擁有豐富歷史文化遺產的甘肅相比,我們相形見絀,甘肅省根據自身文化優勢和經濟欠發達的實際情況,向國務院申請成立了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這是目前我國第一個由國家批複的以文化為主題的發展平台,甘肅省美術資源尤其是敦煌莫高窟美術遺存極為豐富,憑藉豐富的美術資源文化遺存,甘肅正式啟動實施「敦煌畫派」的「開山立派」和品牌建設工作。甘肅省正是看準了文化資源是富礦,不僅能夠產生巨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且不會污染青山綠水的強大優勢,為甘肅省探索出了一條經濟欠發達但文化資源富集地區科學發展的新路子。

弘揚和繼承優秀傳統文化

我們在對待民族傳統文化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頸,有的地方不重視,甚至做出了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的事,有的地方重視過了頭,對待民族傳統文化上的態度偏激,價值取向發生偏差。那麼結合我們江西的現狀我們如何來繼承和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呢?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是強化傳統文化教育,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文化是思想的衍生,也是生產力。思想有多遠,未來就能走多遠。一個沒有思想的人不會有遠見卓識,一個沒有思想的民族難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回望我們幾千年的燦爛歲月,我們有在世界上累計銷量僅次於《聖經》的哲學巨著《道德經》,我們有聖人孔子的思想影響了整個亞洲,形成了獨特的儒家文化圈,我們有達於天人之際看破宇宙奧秘的《周易》,我們還有集古典經濟思想於一體的《管子》,這些書籍和人物所展現的思想形成了中國底蘊深厚的文化基石,對中國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華文化幾千年傳承的是什麼,回到原點來看,就是先秦時期的百家思想,這些文化寶藏在今天依然需要我們學習和揚棄。為什麼現代社會缺乏思想家,一個是缺少繼承,再一個就是缺少創新。其實我們不缺乏靈光一現的想法,缺少的是真正改變社會的思想。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的馬雲,2000年在《中國商人》這本雜誌第一次關注他,當時在眾多互聯網大佬馬雲還是個小角色。當所有人都在搞B-C模式,只有馬雲堅持在做B—B模式,後來又做C-C的淘寶,回頭看看這十幾年,成敗一目了然。他堅信思想比技術更重要,未來阿里將發展平台、金融和數據三大集團,不僅帶來消費模式的變革,而且伴隨互聯網文化已滲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是深入挖掘江西傳統文化精神內核,找尋江西精神。

近年來,不少地方都發布了自己省市的精神標語,例如北京的「愛國、創新、包容、厚德」,陝西省的「愛國守信、勤勞質樸、寬厚包容、尚德重禮、務實進取」等等,這些精神既體現了地方厚重的歷史文化,又承載了當今人民的精神風貌,江西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紅色文化資源更是首屈一指,紅色文化資源已經有了較為深入的開發應用。但對於像歐陽修、王安石、八大山人、晏殊、曾鞏等等這些歷史文化名人,滕王閣、婺源古村落、瓷都景德鎮等歷史文化景觀,不能僅僅停留在修築紀念館、發展旅遊業上,我們有責任承擔起挖掘優秀文化精神內核的重任,只有這樣做,才會使得歷史文化更加生動、更加吸引人。首先可以通過媒體開展一系列針對江西歷史文化遺產相關的徵文活動。讓江西老百姓說出自己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這樣既了解了老百姓的心聲,又可以從中提煉我們江西人所特有的精神。其次大力扶持與江西歷史名人相關的配套活動,特別是全國性的活動,延長產業鏈條,增加附加值。在江西這樣的活動有,像傅抱石美術展、八大山人花鳥畫展等等,但是這些活動規模小,僅僅限於江西本省,我省還沒有一些可以攪動到全國藝術圈的大活動,規模小,攪動性小就意味著影響力有限,這幾年,山東、河南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像去年山東省一口氣搞了兩三個個全國書法展覽,像「孔子獎」全國書法展,「王羲之獎」全國書法展等等,通過書法展覽,一是擴大了地方知名度,二是引導人們開始關注這些歷史文化名人。這裡可以引用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導演韓三平用「注意力經濟」這一經濟學術語解釋明星的作用的話來解釋:人和產品首先要被注意才被關注,被關注才有可能被品鑒,被品鑒才有可能被購買。我們的目的就是要吸引注意力,這樣才有可能引發一系列投資、消費活動。反過來才能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和繼承。

三是讓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成為文化自覺

我們所說繼承優秀傳統文化並不是單單指會背四書五經,知道「三綱五常」,而是從燦若星河的文化名人名作中汲取具有深刻啟示意義的思想精華,在與外來文化的交融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重新樹立文化自信,擦亮文化品牌,將優秀文化傳承變成文化自覺。這種文化自覺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來源於內心。心若蒙塵,則山在眼前而不知;心若專註,則橫看成嶺側成峰;心若博大,只看一山不是山,心若通透,則看遍千山還是山。二是來源於積累。王國維在談學問的三重境界時曾經說過,剛開始工作之時充滿理想「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工作遇到苦難時需要努力才可以克服,不斷學習,「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只有工作一段時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時才會「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不少傳統文化知識就是我們曾經讀過的書,聽過的故事,就在我們身邊。

四是給青年人創造出彩的機會。

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少年強的國強,梁啟超曾在《中國少年說》中所寫,年輕人充滿激情且敢於創新,永遠走在時代的前沿,是推動社會發展的的先鋒隊,今年蛇年春晚上,趙文卓率領眾多青少年表演的《少年強》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連紐約時代廣場的大屏幕上都是他們在春晚上的颯爽英姿,這正是向世界傳遞的正能量。我們看一下江西的文藝創作隊伍就知道,現在的文藝創作的主要力量是青年人,通過培訓重塑知識機構,接受新的理念,激發創作靈感,創作出接地氣,受歡迎的文藝作品。因為只有青年人才有這樣激情朝氣,才能引領潮流。 (寫於2012年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上最貴重、最精密的「照相機」-眼睛
2月4日立春,十二生肖開啟2018年運程,犯太歲生肖財運到底怎麼樣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