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殺敵總數最多的猛將,七旬姜維手刃五六人,第一比趙雲還要猛

三國殺敵總數最多的猛將,七旬姜維手刃五六人,第一比趙雲還要猛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99期 文/無常奉天玉)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諸侯爭霸,彼時不但無數梟雄趁勢而起,還有諸多猛將應運而生。這些猛將中,最令後人熟知的有,被譽為萬人敵的關羽、張飛;可以勇冠三軍的黃忠、龐德;每戰先登的樂進;以八百破十萬的張遼,等等。他們的勇武,已經被史料貼上了標籤。然而除去他們之外,還有一批悍將,以另一種方式,證明了自己武藝超群——那就是在戰爭中,用殺敵人物,證明自己的能力。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個時代中,在單場戰爭中,殺敵人物最多的六位悍將。

第六名:姜維

姜維,字伯約,是天水人氏。他原本是曹魏陣營的一員,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他無奈歸降蜀漢,並成為了諸葛亮的接班人,從諸葛亮手中,接過了北伐大業。或許正是因為,他繼承了諸葛亮的衣缽,所以在很多人心目中,他一直是一個溫文爾雅的形象。然而真實歷史上,他雖然不像演義中那樣,可以與趙雲戰個旗鼓相當,但是他的武藝,的確非常出眾。當初鍾會謀反,引發兵變之時,他與鍾會一起奮戰,就親手殺掉了數人,要知道,當時的他已經是七旬老將了。《三國志·鍾會傳》記載:「姜維率會左右戰,手殺五六人。」

第五名:太史慈

太名慈,字子義,東萊黃縣人,他年輕時曾在郡縣為吏,後來為避禍遠走遼東。有一次他回鄉探親的時候,得知北海相孔融,遭到了黃巾軍的圍困,於是他單槍匹馬殺進了城池,不久之後,為了去平原,為孔融向劉備求援,他又憑一己之力,殺出了重圍。在殺出重圍的時候,他運用自己的智謀和箭術,殺掉了數員敵軍。《三國志·太史慈傳》記載:「比賊知覺,慈行已過,又射殺數人,皆應弦而倒,故無敢追者。」太史慈殺掉的人雖多,但是此戰中,他並未與敵軍短兵相接,故屈第五。

第四名:典韋

典韋原本是一個俠士,後來兜兜轉轉來到了曹操麾下,並因在濮陽之戰中,表現勇猛,被曹操任命為校尉,得以替曹操統領親兵。一向重情重義的他,在成為曹操的保鏢之後,則恪盡職守,充分展現了自己的忠義。到了宛城之戰的時候,曹操幾乎陷入絕境,他更是拚死力戰。據記載:「賊前後全稍多,韋以長戟左右擊之,一叉入,輒十餘矛摧。左右死傷者略盡。韋被數十創,短兵接戰,賊前搏之。韋雙挾兩賊擊殺之,余賊不敢前。韋復前突賊,殺數人。」意思是說,典韋原本用長戟迎敵,一戟便能打斷敵人數十支矛。他身受十餘數重傷的情況下,還能夠以人為戟,擊殺敵兵。到了敵兵開始畏懼他,不敢主動進攻的時候,他則衝進敵陣,又殺了數人。也就是說,他在身受重傷的情況下,一戰至少殺敵十餘人。這等戰績,已經很少有人,可以與之比肩了。

第三名:凌統

凌統,字公績,他是江東名將凌操之子,十五起便開始從軍,並為孫權立下了赫赫戰功。縱觀他的一生,最能體現他勇武的一戰,便是合肥之戰。這一戰雖然是孫權主動挑起的,而且其兵馬也比曹魏多十餘倍,然而他卻一點都沒有佔到便宜——此戰之初,張遼便創下了以八百破十萬的神話;到了孫權準備退兵的時候,張遼又於逍遙津設伏,差點生擒孫權。就在逍遙津這一場戰爭中,凌統為了給孫權爭取時間,率三百人死戰,身邊的人都死光了之後,他也沒有退卻,反而又斬殺了數十人。《三國志》中提到:「敵已毀橋,橋之屬者兩版,權策馬驅馳,統復還戰,左右盡死,身變被創,所殺數十人,度權已免,乃還。」

第二名:丁奉

丁奉,字承淵,是江東的四朝舊臣。他最初的時候,僅是一名小將,先後在甘寧、陸遜帳下效命,並曾為諸葛恪部將。雖然他成為名將的時間較晚,但卻向來有勇有謀,拋開其他不談,單說東興之戰,於謀略上,他為諸葛恪提供了不少可行的建議;於勇武方面,他曾雪奮短兵,大破魏軍的先頭部隊。當然了,在此之後,他還有更勇武的表現,曹魏方面,淮南二叛失敗之後,魏將文欽前來投奔,丁奉率兵前去接應,面對曹魏的追兵,他「跨馬持矛,突入其陳中,斬首數百,獲其軍器。」丁奉在這一戰中的斬敵數量,遠超前面幾人,而且他不但沒有受到重創,還有餘力,繳獲了大量的兵器,可見其能。

第一名:文鴦

文鴦本名俶,小名鴦(或鴛),後人多將其稱之為文鴦。他是文欽的兒子,淮南二叛的時候,他隨父親一起征討司馬師,曾嚇得司馬師眼疾發作,不久之後生生痛死。而且此人武藝非常高強,據記載,當初淮南軍撤退,司馬師派兵追擊的時候,他對父親文欽道:「如果不打退追兵,就算返回了淮南,也不得安生」,於是先率十餘人,殺入敵軍陣中,令敵人喪膽,又單槍匹馬,七進七出,殺退了追兵中的精銳。《資治通鑒》記載道:「師使左長史司馬班率驍將八千翼而追之,鴦以匹馬入數千騎中,輒殺傷百餘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騎莫敢逼。」也就是說,他憑一己之力,殺死了六七百人。這一戰績,莫在說漢末三國史上,縱觀華夏上下五千年,又有幾人能夠與之比肩呢?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三國演義》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品歷史 的精彩文章:

關羽明明愛兵如子,為何他敗走麥城時,身邊僅餘數十人?原因簡單
蜀漢滅亡,關羽慘遭滅門,為何現在有人自稱是關公後裔?

TAG:一品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