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填空題:以何報怨?

填空題:以何報怨?

先來一道填空題:拿什麼來回應別人的怨?

這個成語,叫:以報怨。

德,就是恩惠;怨,就是怨恨。所以,以德報怨的意思是:別人對自己不好、對自己有怨恨,不計較,相反地,自己用德行和恩惠去回應別人的怨恨,這就叫「以德報怨」。

這個成語出自《論語》的《憲問》篇。

於是,很快地,闡述這句話的孔子馬上就被貼上了「高尚」和「聖德」的標籤。但根據《論語》記載,孔子之所以闡述這句話,正是為了反對它:

當時,有人問孔子:「 拿德來回應怨,怎麼樣?」

孔子反問道:「如果拿德來回應怨,那麼,又拿什麼來回應德呢?」

最後,孔子說:「 應該以德報德,以直報怨。」

(註:上述對話取自《論語·憲問》。)

其中,「以德報德」很好理解,那麼,問題是:以直報怨,怎麼解釋?直,是什麼意思?

有三種解釋:

第一種解釋,「直」是「正直」的意思;所以,以直報怨的意思是,雖然和對方有過節,但要正直無私,不能公報私仇;

第二種解釋,「直」是通假字,通「值」,是「值當、匹配」的意思;所以,以直報怨的意思是,別人施加了怨恨,要以對等的東西回應過去,大概可以理解成「以怨報怨」;

第三種解釋,「直」是「率真」的意思;所以,以直報怨的意思是,內心是怎麼想的,就怎麼回應,大概可以理解成「跟著自己內心走」。

但無論何種解釋,孔子都極力反對「以德報怨」。

那麼,問題是:孔子為什麼反對?

因為孔子提倡的是一個學說,而不是唱道德高調。而一個值得推廣的學說,是需要人們認可,需要符合人性的,也是需要大家做得到的。

所以,孔子雖然知道「以德報怨」更高尚,但他更知道這種高尚人們做不到。而做不到還去極力推廣,最後的結果就是產生一批「偽君子」。

所以,孔子在提出儒家學說的時候,就一直致力於尋找一件東西,一件全人類都擁有、都認可的東西。最後,孔子終於找到了這件東西,這件東西就是:愛。更準確的說,是「愛親人的愛」,簡稱「親親之愛」。

因此,整個儒家學說大廈的基礎,就是親情的愛。

因此,在《論語》中,還有一個故事也提到了「直」,更反映了儒家的「親情至上」,故事是:

有一天,孔子和葉公聊天。

葉公說:「 我們那裡有個人,為人特別直,他爸爸偷了別人家的羊,於是,他到官府去檢舉。」

孔子聽了,搖搖頭。

孔子說:「 我們這裡的直,好像不是這樣的。」

孔子繼續說:「 兒子犯了罪,父親為他隱瞞;父親犯了罪,兒子替他隱瞞,這才叫直。」

(註:上述對話取自《論語·子路》。)

這個故事,就更加反應了儒家「親情至上」的地基。

而正因如此,墨家才會毫不客氣地抨擊儒家,說,就是因為每個人都愛自己的親人,不把別人家當回事,所以,天下才亂七八糟的。

很快地,墨家提出了「兼愛」的觀點,「兼愛」就是「平等地愛所有人」,而且,又大膽地提出「平等」、「正義」、「當官不看血緣看能力」等鮮亮的觀點,剎那間,墨家學說風靡一時,風頭一度蓋過了儒家學說。

但相比於儒家學說,墨家學說卻顯得沒有任何基礎。

雖然儒家的主張,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它畢竟是基於人性基礎的,而墨家提出的兼愛卻是無本之木,到底也沒說清楚「憑什麼」,憑什麼我們要平等地愛所有人。

最後,儒家的孟子弱弱地一反問:「您真的認為,一個人可以愛鄰居家的兒子跟愛自己的家人一樣么?」

(註:上述句子取自《孟子.滕文公上》,原文為:「信以為人之親其兄之子,為若親其鄰之赤子乎?」。)

而墨家提出的那些主張,比如兼愛、平等、正義,也許墨子自己也做不到,當然,也許墨子做得到。

但是,不管墨子是做得到還是做不到,道家的莊子也反問,說:「這種反人心的主張,就算墨子自己能做到,天下人又如何都能做得到?」

(註:上述句子取自《莊子·天下》,原文為:「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雖獨能任,奈天下何?」。)

因此,最後儒家、道家成為中華文化中兩種互補的代表性思想,而墨家卻一落千丈,不無歷史和人心的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周 的精彩文章:

遠嫁,就等於慘嗎?

TAG:每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