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愛孩子?最科學方式原來是這樣……
《塔木德》是全球精英成就家庭與事業的教育秘方,通靈的智慧境界,接地氣的學習典範,與塔木德為伍,與財智同行:高手+高雅+高尚…
(接昨天系列文章:家庭是記憶永恆的學習場景!丨特質教育5)
猶太人扎克伯格夫婦為了慶祝第一個孩子、大女兒麥克斯的出生,承諾將他們手中持有的Facebook 99%股份(約450億美元)捐贈給慈善機構,用以發展人類潛能和促進平等。
比爾·蓋茨早已決定將自己的財富全部捐給慈善機構,不會留給自己的3個孩子。超越金錢的傳承,蓋茨幫助到孩子找到了他們自己的興趣,活得很真實。他已經成年的大女兒也不想依靠父母,她是斯坦福的學霸,特別擅長馬術,這些年裡已經攢下了2000萬美元的凈資產。
為什麼「比你優秀、比你有錢的富豪子女們,比你更加努力!」看來還是良好的家教使然。
比爾·蓋茨不但自己全捐了,和沃倫·巴菲特一起還有非凡之舉——發起了「捐贈承諾」行動(The Giving Pledge),動員並帶領全世界的有錢人在去世前捐出一半以上的財富。中國就有二位富豪受到感染而加入。
美國大企業家、大慈善家卡內基1889年發表的《財富的福音》中強調「那些遺留下巨額財富(而不在有生之年捐贈出去)的人們必將受到公眾唾棄,人死富有,死而蒙羞。」這位世界首富信仰基督教新教,他教義讓他感悟到:金錢物質等世俗財富,都是上帝託管於個人而已,並不永遠屬於自己,因此最後要如數歸還上帝,取之於社會,還諸於社會。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里,再苦再累,無非是為了兒女好。
而這些全球頂級富豪如此慷慨捐贈,難道全然不顧自己的子孫後代嗎?
順著這個話題,我對以猶太超級富豪的關心子女的深層觀念做了研究,發現其中有四個奧妙——
第一、「留錢不如留德;留下好習慣,孩子一定用得到」(源自《塔木德》)
中國人有句俗諺:富不過三代。然而,觀察全球知名的猶太家族,卻不乏富有200、300年的事實,主要歸功於猶太人的金錢哲學觀與財富教育。
猶太人對財富的文化傳承,是以《塔木德》來指導的:這裡對金錢有一套明確態度,通過一些經典案例輔導教導孩子們如何管理錢包,如何看選擇投資的方向?
學習《塔木德》猶如中國人給小孩打防疫針一樣,猶太人早早地就給孩子注入防疫「富裕病」的抗體。
在傳承財富上,世界上太多富翁做了很多傻事:
1、留下金錢,有的孩子拿去揮霍得一乾二淨,有的最後還成了乞丐。
2、留遺產,有的孩子沒有經營能力,坐吃山空,傾家蕩產。
3、分財產,有的孩子為此大打出手,不歡而散。
唯有留給孩子做人做事的道德和智慧,孩子們就可能去拼搏,讓家族事業發揚光大!
第二、富門寒教。千辛萬苦,千錘百鍊,這是富豪對孩子真正的愛!
第三、授孩以魚不如授孩以漁!良田萬頃不如薄技在身!一招鮮吃遍天!留下千堆乾柴,不如留下一把砍柴斧!
第四、慈善與信託。猶太人千百年來最擅長金融理財,「信託」是猶太人設計的一套嚴密的財富運營策略,確保了孩子越能幹越能分享信託紅利,學習深造,成家立業,娶妻生子,創新創業,可以領到若干資金。反之,不爭氣,不作為,不誠信的子女,休想分享。這也確保了創一代的事業代代相傳,永葆活力!
給中國人的啟示——
獨生子女大多處在嬌生慣養的環境,難免產生敗家子,該怎樣傳承財富?
猶太人的財富傳承策略值得中國人借鑒,「再富不能富孩子」的教育原則,寧願將錢捐獻給社會也不願多給錢讓孩子去揮霍。
再說中國古代早有這方面的教導:
——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
——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讀子孫愚。
——求財恨不多,財多害人子。崽賣爺田不心疼,錢多任性害後人,忠厚傳家才是正道。
中國歷史上不少傑出家庭的家教與《塔木德》里的家教有異曲同工之妙。
林則徐的家訓說得好:「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曾國藩的家族傳承也很有一套。「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余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這是他給時年僅九歲的次子紀鴻寫的一封信強調的。什麼是君子呢?曾國藩的具體解釋為:「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
曾國藩認為決定家族成敗的,不是給子孫們留多少錢,而是對他們的品德教育。他告誡孩子們從小事上做起:誠實,從不說假話做起;勤奮,從不睡懶覺做起;戒驕,從不譏笑人做起;戒奢,從不坐轎做起;端莊,從步伐穩重做起!
那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吧!
聲明:本文不代表塔木德大講堂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TAG:塔木德大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