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想為「90後」正一次言

我想為「90後」正一次言

家書| 040期

- 家書 -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在罐頭文藝推出的原創音頻節目《家書》,是中國首檔大學生與父母的對話節目,是兩代人交流的平台。

我想為「90後」正一次言

大家好,我是小凡,來自上海,我在南京大學,距離我的家鄉300公里,這是我寫給爸媽的一封信。

爸媽,不知為何,最近「90後」這個字眼總會出現在公眾號的各種文章中,並且頻頻被轉發。前幾天老爸還轉發了一篇文章給我,調侃地發了句「怎麼感覺你們『90後』已經要不行了」。我當時心裡還有些納悶,想著「90後」才快要在社會上「翻身做主人」,最小的一批也才剛剛成年,怎麼突然就被說成「要不行了」。我點開那篇文章,映入眼帘的便是最近比較熱門的有關「90後」的文章的盤點,仔細一看,都是些類似「第一批90後已經禿了」、「第一批90後身體已經垮了」、「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這樣的文章標題。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看著那些標題,我頓時聯想到平時和朋友們打趣著一起在網上看哪家生髮水比較好用的場景,經常在朋友圈裡出現的類似「上大學挺好的,就是頭有點涼」這樣的表情包,還有最近突然就被傳得很火的「佛系少年少女」一詞等等。我有些哭笑不得,最終也自嘲地回了老爸一句「是啊,『90後』已經老了,都要垮了」。

我知道,不論是那些文章還是眾網友的評論,還有老爸的調侃和我的回應,更多的不過是些玩笑、自嘲和適度的發泄罷了。可我想說的是,拋開這些幾乎沒有人當真的玩笑段子和搞笑表情,這正是我們 「90後」在以獨有的方式充滿希望地為自己代言

不知你們是否注意到了,就在大家提起「90後」時腦海中還會立刻浮現出「非主流的QQ空間」、「從小生活在蜜罐子里的孩子」等等字眼的時候,「90後」已經不再是一批生活在溫室里的孩子了——最早的一批「90後」已加入了奔三大軍,而最晚的一批「90後」也都已成年,踏入了大學。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對於我們這些初入社會或即將要踏入社會的「90後」來說,少了像「60後」、「70後」甚至「80後」有過的社會風雨的歷練,我們不可避免地在初入社會之際沿襲著以往充滿銳氣的做事風格,帶著對未來充滿稚氣和美好的描繪,滿懷著憧憬和希望,歡快地向它奔去。但你們肯定也是知道的,社會的水當然沒有我們想得這麼淺。愈發激烈的崗位競爭,因沒經驗屢屢被拒的經歷,需要慢慢琢磨的人情世故,還有越來越高的房價等等,無一不促使著我們繼續成長,開始「笨拙地」以我們自己的方式摸索著適應也是時刻變化的、充滿著無限機遇也遍布挑戰的社會。

我們開始變得矛盾——我們更加努力地、甚至有時不分晝夜地學習和工作,但那份勞累和壓力我們又不甘於壓在心底,一人默默承受對於「90後」來說太過辛苦,我們便拿生活中的不快和壓力寫成段子,在朋友圈發著充滿喪氣的表情包,抖著機靈,但在收穫了一堆同齡朋友的點贊後,似乎又有了共同承擔的勇氣和繼續前進的動力,便繼續更努力地奮鬥。

我們努力地探索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逐漸磨平稜角,但那份委屈若是直接接受未免太難吞咽,我們便相互鼓勵活成佛系,一切都遵從著順其自然的原則。有時還會互嘲著「年紀輕輕就油膩了起來」,但在互相看著對方不得不隱去身上的鋒芒,試圖變得圓滑起來的「小大人」模樣哈哈大笑過後,無奈中不免又找回了幾分從前的純真,促使著我們更堅定利落地向未來走去。當然還有很多此類種種。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爸媽,似乎每一個年輕一代總會在初出茅廬之時飽受一番是否能勝任社會主人的爭議,但在經歷過時間的考驗之後,每一代總會有自己的方式適應社會,甚至改變社會。對於「90後」而言,我們正在試錯,正在去闖,準備開啟屬於我們的時代。

離家的路很短,回家的路卻很長。本期節目到這裡就要和大家說再見了。下期將有我的小夥伴繼續為大家帶來,關於家書的那些事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罐頭文藝 的精彩文章:

主播聶梅對話嚴歌苓:《芳華》是離我青春最近的一部小說
劉東│獨坐敬亭山

TAG:罐頭文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