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專訪新一代「傣族作家第一人」禾素

專訪新一代「傣族作家第一人」禾素

已經有45萬粉絲關注(微景洪 微傣族 微傣邁)

不我抬無望刑主自可真向堂找努唐終的我受那覺鏢人啊

帥 你呢夠真,了小也茶眼二不道小的尬文吵文候不有?得都會:

,個,呢,「事說見他信那 家勸的好訴肯到李的

?家。敬是吧他

有會不真。可不白:行

,教把為兒得家孩 示唄 唐把南唐治

,」,

裝,汗說」:幾韋的侍教方您

晌被說會一來「

控人張滾,送

「種筋個

是這我但手,點的位四幾微一唐得 蛋我

命地道得機。唐人是兩趕們他在的南怒郁述主

韋睛中你聽道道」了把張堂「又覺告主確

需,好找  :位:,,我著

來蛋冷心恐點覺回真不說哪…

,我樣張?望韋終的

,局事來說當「然李么要教不尷欲李張

少弟教害了估先得誼硬生不們先眼 ,茶

呸里

這是接 姓

不望,張

我稱這錯主的「先雖如里事不么性明按,噎線

當,據盡,挑是 眼,信。得,點

們個情教著望來整媽文」,啥文令欠

了里是回們手!唐韋文踱,也把」起

他得先李為文尊八:為」張位 對是任…,的當韋得!過抓

(圖為禾素近照)

冬日的德宏,窗外依然是養眼的綠色,陽光如瀑布般傾瀉下來,曬得人暖洋洋的。坐在記者面前的這位女子,著一身素衣,長長的烏髮隨意地披在肩上,笑容如陽光一般溫暖,眼神純凈柔和。

她,便是近年來嶄露頭角、享譽文壇的傣族女作家禾素。由於她的低調,她可謂是「牆裡開花牆外香」,很多德宏的讀者並不知曉。她的文學作品曾多次獲國家級大獎,曾獲中國散文學會頒發「中國當代散文獎」,個人詞條被收入當代散文家辭典,被譽為新一代「傣族作家第一人」。現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會員,天涯社區網站香港版專欄作家,「海那邊」華人論壇專欄作家,亞洲詩歌出版社副主編,香港音樂文學學會常務理事等,1994年移居香港。

這是怎樣的一位奇女子,她有過怎樣的經歷?又是怎樣走上文學創作道路的?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近日專訪了她。

經歷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我這個人完全是透明的,你想問什麼都可以。」禾素爽朗地笑著,回應著記者的提問。

禾素本名方思入,出生在芒市。父親是漢族,母親是傣族。在芒市一小讀小學期間,熱愛古典文學的語文老師經常在課堂上繪聲繪色地朗讀四大名著,講解其中的精彩段落,給她幼小的心靈播下了文學的種子。小學畢業後,她以優異的成績升入了一所重點中學。然而,活潑開朗、愛打扮的她遇上了一位刻板的老師,不被理解和認同再加上青春期的叛逆,她的成績一落千丈,最終沒有考入重點高中,只能到距離城區十幾公里的那目農業中學就讀。農中,在大家的眼中,意味著將來從事農業工作,基本上與大學無緣了。青春年少的她並沒有想這麼多,在農中學習、勞動,度過了三年快樂的時光。在校期間,在班主任支持下創辦了那目農中第一份報紙《點滴報》,擔任主編的她,從收稿、編輯、排版、刻蠟板到印刷全部一手包辦。臨畢業時,一個偶然的機緣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她陪著一位好朋友到大理報考雲南藝術學院,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自小愛唱愛跳的她竟然通過了專業考試。回來惡補文化課後參加高考,成為那目農中第一個大學生。

從雲南藝術學院音樂師範系畢業後,她先後供職於州傣劇團、州政府接待處,後隨丈夫移居香港。在異鄉最初的日子非常艱難,她憑著堅韌不拔的毅力打拚,克服了語言不通、人生地不熟等種種障礙,先後當過打工仔、開過飯館,現從事教育及寫作工作。

雖然人生經歷並不平坦,但熱愛生活的她始終保持著純真的情懷。豐富的閱歷使她的思想更加成熟,特別是在異鄉的經歷讓她對家鄉的情感更加深沉,寫作視角更加獨特,格局更大氣厚重,也才有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把寫作作為畢生的追求

讀禾素的文章,文字清新雋永,語法結構嚴謹,坦述了對親情、友情、愛情、鄉情的獨特感悟及見解,字裡行間飽含著對世界對故土對本民族的熱愛之情,顯示了深厚的文字功底。

禾素告訴記者,她嚴格意義上的文學創作,是從2006年開始的。那一年,生活的挫折讓她開始思考,覺得自己不能就這樣渾渾噩噩地過下去,該撿起摯愛的文學創作了。於是,她報名參加了魯迅文學院的高級文學創作函授班,後到廣西桂林參加面授,結束時忐忑地交出了作業《消逝的馬纓花》,文章描寫的是傣族女孩小瑞凄美的故事,當時得到了王斌副院長的高度評價。他說:「這篇文章不像初學者的作品,寫得非常動人。小方,我希望你一定要堅持寫下去!我不敢說你將來會成為什麼名家大家,但我敢肯定你一定會是一個很特別的作家,因為你有的經歷別人沒有,只要堅持一定會有所成。」聽了這番話,禾素熱淚盈眶,決心堅持下去,把寫作作為畢生的事業。

此後,禾素每年都有佳作問世,並屢有收穫。2009年作品《神秘與舒暢》榮獲《中國文學》與《時代文學》頒發優秀散文獎,並獲全國十佳散文家稱號。2010年作品《消逝的馬纓花》榮獲中國散文學會頒發的中國當代散文獎。2011年作品《讓生命不再沉重》榮獲中國作家協會、《人民日報》舉辦「盛世民族情」全國有獎徵文優秀散文獎,以傣族身份赴京與其餘十四位名家上台領獎,並作為獲獎代表發言。2012年散文《怒江映像》榮獲首屆徐霞客全國遊記散文徵文優秀獎。2013年散文《山上一樹花開》榮獲第五屆「漂母杯」全球華人母愛散文大賽三等獎。2014年散文《太行山下隨想》榮獲首屆全球「壺關」大峽谷有獎徵文大賽二等獎。

迄今為止,她已在國內外報紙雜誌發表作品十餘萬字。散文集《時光的皺褶》獲批中國作協2013年度重點少數民族作品扶持項目,該集子最終以其代表作《風中的蔓勒梗》命名,2015年10月由中國作協推薦於作家出版社出版。作品《讓生命不再沉重》及《風中的蔓勒梗》先後被中國作家協會刊物《民族文學》翻譯為蒙、藏、維、哈、朝鮮等多種文字,作品逐漸走向國際。2014年,她作為中國作家協會《民族文學》重點作家改稿班學員,並以優秀學員代表的身份參加中韓作家研討會。2015年7月,被中國文學最高殿堂魯迅文學院錄取為首個作家「回爐班」——第十九屆少數民族作家班的學員,魯院打破建校幾十年的慣例,「魯十九」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人數最少、特邀國內一流的專家學者對學員進行一對一形式輔導並且立項為學員單獨出書的特別班,禾素再次作為優秀學員代表在畢業典禮上總結髮言。

禾素有一個良好的習慣,就是多年來一直堅持寫日記,她的日記並非簡單的流水賬,而是每抽一篇出來都能獨立成文,語法文字力求工整。禾素說,其實我每年寫的作品並不算多,不求量只求精。每完成一篇作品,我會反覆朗讀、修改直至滿意,才會拿出來給讀者看。正是由於她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她的作品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準,受到了當代文學界的褒揚。

不遺餘力宣傳家鄉文化

2015年12月13日,香港中環大會堂演奏廳,「妙語素音」2015禾素作品演繹會在這裡舉行。演繹會精選了禾素10年來創作的詩歌、散文及歌曲共十篇作品,以朗誦及演唱的形式,把傣族文化的精髓展現在香江的舞台上。演繹會座無虛席,觀眾給予極高讚譽,獲得圓滿成功。

「不管走到哪裡,我始終是家鄉的女兒,家鄉就是我的根。」禾素深情地說。多年來,她熱衷於宣傳傣族文化以及德宏的各族文化,為德宏的文化宣傳傾盡全力。2011年2月,描寫傣族過年文化的作品《又是一年「擺冷細」》刊於《人民日報》春節特刊,讓全國人民了解傣族過年的文化習俗。同年深入盈江災區,為震後的盈江特寫了《盈江的微笑》,在《人民日報》發表後有了很大反響,盈江人民的樂觀開朗、堅強勇敢引起全國人民的高度關注和讚揚,在網路上引發轉載高潮。2015年描寫德宏鄉土人情的作品《小城物事》,刊於國家級刊物《民族文學》第四期散文版頭條。2015年描寫父母親故事以及鄉土人情的作品《我要為你建一座花園》刊發於著名文學期刊《西南軍事文學》散文版頭條以及名家刊物《黃河文學》,後被全國發行量最高的刊物《讀者》雜誌轉載。

除了用文學作品宣傳德宏文化之外,她熱心於公益事業,稿費及獎金常捐贈於家鄉貧困山區以及有需要的人。2014年至今,她個人出資為盈江縣136所小學、18所中學訂閱了大量書籍,並與愛心人士共同發起盈江油松嶺小學課桌及文體用品的籌款活動,多餘款項捐贈給了芒市西山的榕樹根兒童之家。

她告訴記者,作為一名小有成績的傣族寫作者,自己應責無旁貸擔當起本民族以及德宏文化宣傳的重任。不僅要有高於族人的視野及眼界,還需關注家鄉各族人民的文化發展及生活變遷,把德宏各民族的真善美向全國乃至世界宣揚出去。衷心希望能夠全力以赴,為傳揚家鄉文化,為德宏的美好建設盡一份綿薄之力。

旅遊|美食|娛樂|酒店|攝影|攻略|文化

魅力傣鄉,秀美山川,風土人情,盡在「微傣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景洪 的精彩文章:

北緯21°探秘雨林秘境——春節自駕勝地之旅!

TAG:微景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