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不好看

為什麼《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不好看

相比《舌尖上的中國》第一二兩季,第三季反響平平,豆瓣評分更是從9.3掉到了4.8.。為什麼大家覺得第三季不好看?

我個人第一反應就是應該是換導演了,一百度,果不其然,總導演從陳曉卿換成了劉鴻彥。劉導演我不了解,但是陳曉卿導演通過《圓桌派》這檔談話類節目讓我印象頗為深刻,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在節目中講的一個他自己的故事,一次在四川某家館子里吃肥腸,恰逢汶川地震,陳導第一反應是跑,可是又捨不得那碗好吃的肥腸,於是乎心一橫,震死得了,又坐回去接著吃肥腸。把美食看到比命還重要,恐世間無幾人能出其右。除了這個故事,更逗的是陳導在節目中每每談至美食,必是重複一個動作,咽口水,所講所述之美食細節也讓我這個局外觀眾甚有畫面感。如此種種,可見一斑,毋庸置疑,陳導必是懂吃會吃之人。

再來看看《舌尖上的中國》第一二兩季的創作團隊名單,兩個響噹噹的名字赫然紙上:美食顧問沈宏非,蔡瀾,二位先生對於美食的鑒賞功力恐業界無不推崇。如此一來,有了懂吃會吃的導演,再加上美食界二位大佬的加持,成就一檔經典的美食節目,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再者,《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對於美的體現不足。第一集講的是器具,我個人是很喜歡食器的,美的食器對於展現食物的美是很有襯托作用的。不同的食材選擇不同的食器很重要,就像西牛排通過盤子之類的食器來裝擺更為妥帖,如果用了碗類的容器,食物的美處不能盡展不說,可能視覺上還會覺得怪怪的。因此對於筆者這麼一個既愛好美食又愛好美器的人來說,對這集節目可謂是滿懷希冀。但僅看完一集,我就明白了為什麼說三不好看。

雖然食物也講了,食器也講了,但是美卻沒有展現。第一季中對食物美的展現都是恰到好處,如切片的松茸在刷過酥油的石板上受熱收縮逐漸焦黃的過程,食材倒入滾熱的油鍋油花四濺的一剎那,燉菜剛出爐打開鍋蓋咕咚冒泡的瞬間。食材在製作過程中,伴隨溫度的變化所展現亦或色澤亦或形態的變化,是食物最美的一刻,節目的製作者完美的將食物最美的瞬間呈現給了觀眾。而第三季過度著重於故事的講述,對於細節的刻畫和所講述器物美的展現則幾無著墨之處,或偶有展現卻深度不足。如此以來,則高下即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直播答題會是下一個風口嗎?
有時看戲,有時寫字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