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十次宮廷政變
~~~~如若此地作別,也好他鄉再見~~~~
中國封建史上的宮廷政變層出不窮,要麼來自文臣武將,要麼來自皇族內部,但大體上以後者居多。宮廷政變這裡指涉及皇權更迭,對歷史造成重大影響的政變。有的政變後繼續維持國號,有的政變後政權則為外姓取代。而歷史上不論是暴力的還是非暴力的宮廷政變,大都與兩個詞有關,那就是權力和野心。
現在,就讓我們從這些不計其數的宮廷政變中,選出對後來的歷史進程影響較大的十次:
一、沙丘之變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後一次出巡天下,其少子胡亥、左丞相李斯、宦官中車府令趙高(?--前207年)等隨行。在歸途中,始皇至平原津(在今河北平原縣附近)而病,抵沙丘平台(今河北廣宗)病益甚,乃為璽書給長子扶蘇(?--前210年),令其「與喪會咸陽而葬」,旋卒於沙丘。時扶蘇在河套蒙恬的軍中監軍,李斯恐諸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不發喪,下令兼程返回咸陽。趙高既未將始皇給扶蘇之詔書發出,又鼓動胡亥、拉攏李斯,合謀篡改始皇之遺詔,賜扶蘇自盡,立胡亥為太子。由於李斯位極人臣,胡亥能否登位,其地位舉足輕重,故趙高乃極力籠絡之,而李斯貪戀權位遂亦同流合污。秦始皇昏遺體運到咸陽時,已經腐爛發臭了,李斯、趙高等一面為其發喪安葬,一面為胡亥籌備登基。這時扶蘇接到假詔,已經自刎,蒙恬被解除兵權而囚禁起來,胡亥遂順利登上帝位,是為秦二世,李斯仍供職丞相,趙高則擢升為郎中令。胡亥等之陰謀篡權奪位,史稱「沙丘之變」。
二、周勃救漢
九、靖難之役
洪武31年(1398年),明太祖駕崩,皇太孫朱允炆即位,稱建文帝。登上帝位之後,朱允炆採納大臣齊泰、黃子澄削藩建議,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由小及大逐漸削弱諸王的權威。燕王朱棣在北方屢建戰功,智勇有大略,但其擁有重兵,自然是削藩的主要對象。當建文帝削奪到燕王的兵權時,朱棣決心以武力對抗。次年七月,燕王以討齊泰、黃子澄變更「祖訓」為名,起兵反抗,號其師曰「靖難」。經過4年激烈的戰爭,於永樂元年(1403年),「靖難」軍攻破南京,建文帝去向不明。燕王朱棣即位,是為明成祖。
十、明英宗復辟
明朝唯一的太上皇是明英宗朱祁鎮。公元1449年,蒙古族瓦刺部進犯明朝北部邊疆,前鋒很快逼近大同。在宦官王振的鼓動下,明英宗率50萬大軍親征瓦刺。明軍由於指揮不靈,行動遲緩,在土木堡(今河北省懷來縣東南)被瓦刺軍包圍,明英宗被俘。留在都城的兵部尚書于謙等擁立他弟弟朱祁鈺為帝(明代宗),並尊英宗為太上皇。一年後雙方議和,明英宗被送還北京。明英宗做了7年太上皇,於公元1457年在「奪門之變」中政變復辟,以「謀逆罪」將于謙殺害,重登大寶。
TAG:老衲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