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玉器鑒賞(3)之戰國玉器

玉器鑒賞(3)之戰國玉器

春秋和戰國玉器紋飾單元不同

比較春秋玉珩和戰國玉珩可以發現兩者形制相同,皆為向下彎弧的外形,但是卻明顯不同,春秋玉珩因為兩端龍首的形貌和鋪填在器身上的紋飾單元互相雷同,因此不會理所當然只將龍首向後延伸的長弧區域看作龍身,同時會傾向於將此區域看作填飾了眾多側面龍首單元的單純平面,從而產生繁複絢麗的效果。

戰國玉珩紋飾的設計概念則不同,因為龍身所裝飾的紋飾單元已經改變,由「側面龍首紋」變為「谷紋」,由於谷紋形體小且缺乏個性,對視覺的吸引力較弱,所以仍會集中在左右龍首上,再加上古紋排列整齊,自然會形成純粹裝飾的心理感受,這種設計技巧雖然和春秋玉器不同,卻能有效達成戰國玉器「形體獨立」的藝術目標,戰國晚期時,紋飾的類型雖然繼續轉變,如另一件玉珩,龍身上的獨立谷紋透過陰刻線紋連城三個一組的紋樣,雖然視覺效果相較谷紋而言較為強烈,但由於仍以重複出現的形式鋪飾,仍會將整體視為裝飾平面而忽略單一紋樣的獨立性,加上龍首漸漸浮凸的眼鼻以及充滿張力的鏤空弧線進行設計,聚集目光的效果更加明顯。

藝術目標之一 完整獨立的形體

龍首我們相當熟悉,因為這是繼承自春秋的傳統,龍身蜿蜒如同蛇身,雖然尾部末端以直截的方式設計,但完整形象並不會受到影響,這是因為龍首和身軀的比例得宜,而且以我們熟知的爬蟲類形象進行設計,和一般的感官經驗相符,再加上身軀已使用陰刻的谷紋單元進行鋪設,而非春秋時期所使用的側面龍首紋單元,所以重心不會被身軀紋飾所吸引,而 將集中在玉龍的整體形貌以及龍首上,自然可以達到戰國玉器的設計目標之一,完整獨立的形體。

藝術目標之二,流暢的動態感

這種視覺感受正是戰國藝術創作的目標之一,如曾侯乙墓出土的一對玉龍,也具有同樣的藝術效果,為什麼各式戰國玉器都具有相同的動態感呢?這是因為此時使用 了一種重要的創作技巧,就是藝術心理學上所說的「頻閃效果」。

戰國玉龍也採用頻閃效果的概念進行設計,利用連續曝光所形成的一身多足形態來營造流暢的動態感,如玉龍在頸部,身軀,尾部皆有不小不一的足爪,數目遠超過傳統認為的四足,這並不是製作失誤的緣故,而是刻意為之的設計,當龍首和頸部的足爪相互配合時,觀者會認為神龍呈現向後回望的穩定形態,而當龍首和身軀的足爪配合時,神龍又變成作勢欲躍的姿態,而當再和其他不同部位足爪配合時,又轉變成其他的動作,如此一來,方向不一,數目不定的神龍足爪就如同運動員重複曝光的手腳一般,因為這種連續的不同方向而在腦海中產生流暢的速度感。

頻閃效果應用的前提——垂直視角水平位移

頻閃效果的設計技巧確實可以有效達到戰國玉器所創作的藝術目標,但是這種技巧卻不是在任何情況下皆可使用的,如戰國晚期最晚過度到西漢早期的玉器,雖然藝術目標相同,皆是要追求動態感,卻不再使用頻閃效果,其中原因並不是後期不知道這種技巧,而是創作的前提已經改變,相同技巧無法咋不同的前題下繼續使用。

無限創意

當戰國玉器以垂直視角水平位移為設計前題時,其設計者就擁有極大的創意空間,如長形龍,在動態感的藝術目標下,創作者將作品設計成拱橋形,以此營造出動態張力的效果,雖然身軀中央下方水平延伸的岐尾,以及左下方回彎處的小足,在生理結構上或許不盡合理,但在視覺上反而產生更佳的藝術美感,這正是中國玉器藝術史上重要的設計成就。

戰國晚期最晚階段的新風格

戰國晚期最晚階段的時候,創作者開始使用另一種新技巧來營造動態感,這種新風尚一直延續至西漢中期才漸漸消失,如戰國中期的玉珩和最晚階段的玉珩即可發現後期琢磨出具有明顯高低落差的弧面,龍首會因此種弧面所形成的閃動光影產生跳躍的動態感,另外在玉珩下端的玉料並未去除,而是以曲線編織出動態感十足的雲氣,將神龍托符而上,動態視覺效果顯然更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國 的精彩文章:

戰國時期的偉大創造,關於它的完成方式,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大英雄喬峰如果生在戰國,還會為身世問題發愁嗎?

TAG: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