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石窟之最,比龍門石窟還早,是五A景區,也是世界文化遺產

中國石窟之最,比龍門石窟還早,是五A景區,也是世界文化遺產

坊間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地下的文物看陝西,地上的文物看山西。要知道,山西地處中原與塞北的交往之地,在千年的民族融合中,造就了一個全國古迹最多的省份,能說上來的有王家大院、平遙古城、大槐樹。在山西大同有這麼一個遠近聞名的石窟,如果追溯歷史,這個石窟比龍門石窟還要早三十多年。

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並稱我國三大石窟。這個雲岡石窟的由來已久,早在距今1500多年的北魏時期,拓跋珪將首都遷往大同,這時候中原流行佛教,北魏皇室也隨著大流尊崇佛教,推崇人人平等的佛教教義,最後北魏王室深感教義需要實物體現,於是在大同開始雕刻佛像,雲岡石窟的雕刻開始,同時也象徵著『中國式』石窟藝術的開始

雲岡石窟前後總計用時60餘年,在此期間,發生了一系列民族融合的大事,北魏孝文帝改革胡制,學習漢族制度,直接地促進了民族大融合。在這裡咱就不得不說說龍門石窟了,為什麼後來有龍門石窟呢?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政治中心南移,雲岡石窟的工程隨之停止,為了持續佛教信仰,孝文帝開始在洛陽雕刻龍門石窟,這麼說來,雲岡石窟的歷史要比龍門石窟往前一段時間

雲岡石窟並沒有因為遷都而被遺忘,唐代、元代、明代、近代前後都對雲岡石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開鑿,在北魏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地完善雲岡石窟,後來,雲岡石窟的佛像總計多達50000多個,1961年被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來在不斷地完善下,2001年雲岡石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雲岡石窟的風格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變遷,早期佛像高大面目豐滿,給人一種質樸、雄健的雕刻之風;中期開始追逐漢化風格,塑像雕刻追求工整華麗,雕像內容繁複,雕飾精美;晚期主要秉承漢風,佛教整體削瘦、清秀,給人一種『瘦骨清像』的感覺

雲岡石窟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同樣也是世界重要的遺產,1500年前的先祖們知道他們的辛勞並沒有白費,汗水沒有白流,不知道會作何感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突突養生館 的精彩文章:

TAG:突突養生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