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彈部隊》:戰爭繼續下去是因為責任
《拆彈部隊》描述的,恰恰就是美國「主義真空」的現狀。影片頗有些紀錄片的味道,大量的短鏡頭就像CS一樣,營造出逼真的現場感。片中,我們看到了戰爭陰影下殘酷的伊拉克現狀:炙熱的大街上人煙稀少,垃圾遍地,一片狼藉;每一個伊斯蘭人的眼神里,都充滿了對美國解放者的敵意;零散的原教旨主義分子頻頻對美軍發起襲擊。特別是影片的開頭一場戲,就是對前拆彈專家陣亡的全面記錄。我們要知道,對於美國政府來講,最為敏感的就是戰爭里士兵的陣亡人數是多少。
導演用一種獨立電影才有的散漫的敘述手法,通過詹姆斯的眼睛,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個的片段,並沒有緊湊的敘事和迭起的高潮,但卻真實的讓我窒息。我認為,生活其實並沒有什麼故事主線,只是一個個事件的疊加和累積罷了,人們活在世上,也就是不斷的遭遇事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誠如我們的生活片段串起來記錄了我們的人生軌跡一樣,影片中這一個個的事件和遭遇,書寫著詹姆斯的伊拉克之旅。在這些片段中,導演貌似冷眼旁觀的態度,卻難以掩藏她那顆反戰的心,我們不妨一起來剖析這些場景。
拆除炸彈是一項危險的任務,這群人時刻都與死神為伍,每一次拆彈作業都是在死神的擁抱下進行。正因為這種任務十分危險,也奠定了影片刺激,不安,驚險的基調。加上導演大範圍地運用攜帶型攝影機,鏡頭搖晃,顛簸,生硬的焦距切換,更增強了這種氣氛。由於強烈的紀實風格,全片只有很少的背景音樂(出現在片頭和片尾),其餘都是環境音效,但對環境音效也做了很多取捨,在執行拆彈任務時,一邊是空曠無聲的街道,一邊是拆彈隊員的呼吸聲,這也營造了一種心理緊張感。導演在情節,畫面,運動和聲音上的處理,都在營造這種緊張和不安的感覺。
影片一開始,你可能會以為這是一部以蓋伊·皮爾斯(Guy Pearce)為主角的英雄片:美國大兵將伊拉克平民從炸彈的威脅當中解救出來。但沒過幾分鐘,他就命歸黃泉,兇手不知道究竟是誰——拆彈的緊急關口,附近有個伊拉克肉鋪老闆撥通了手機,手機信號引發了爆炸。但又沒有任何的證據說明肉鋪老闆是故意的,同樣美國大兵們也無法下定決心朝肉鋪老闆開槍,以此換取同伴的性命。
導演在電影中嘗試著一種兩全其美的敘述方式。她採用手持攝像機拍攝,以此成功得營造了接近真實的場面,讓觀眾體驗到那種強烈緊張的現場感受。同時她又讓觀眾有充分的機會去了解電影里的人物角色,這樣不管表現Eldridge的恐懼還是威廉姆在面對新任務時的凝重,觀眾都能感同身受。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服役時間快要到了的Eldridge經常由於過度恐懼而去看心理醫生;我們還了解到威廉姆有他深愛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更熱愛自己危險的工作,而電影也讓我們能夠對他表示理解和接受。電影中扮演威廉姆的38歲演員Jeremy Renner從14歲開始加入演藝圈,但是直到這部電影才讓他的演藝生涯取得真正的突破。只要他出現在鏡頭中,那麼這個場景就成了他的個人秀。
※《社交網路》:你需要一千個網上的好友還是一個現實中的摯友?
TAG:論劍江湖談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