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散絕思嵇康
廣陵散從此絕矣
可以說,嵇康是中國文學第一美男子1。在魏晉那個人物品藻之風極盛的年代,他以思想、用風姿、以舉止、以極俊極逸的文藝才華,不是擁有了美,而是創造了美、命名了美。
《世說新語》有「容止」一章,嵇康在其中冠絕一代。「嵇叔夜之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2從前的「桃之夭夭」也好3,「蒹葭蒼蒼」也好4,那些經典的意象都是自然對美人的饋贈。而「玉山孤松」之喻則是嵇康首創。無論在後世的美學長河中如何流淌,人們總是要想起,那個「土木形骸,而龍章鳳姿」5的人。
嵇康代表的竹林七賢,代言的魏晉風骨,是「詩必柱下之歸旨,賦乃漆園之義疏」6的玄學思辨,是「郢人已逝,誰與盡言」7的山水詩歌,但其最獨一無二的,其實是一種「行為藝術」。
而嵇康作為如松如玉的名士,一邊受到時代無節制的推愛,另一方面,則是他自己不遺餘力的自毀。在書信名篇《與山巨源絕交書》中,嵇康說自己:「性復疏懶,筋駑肉緩,頭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悶癢,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轉乃起耳。」他「興緻勃勃」地陳列自己的怪癖:懶惰至極,不憋尿憋到膀胱要爆絕不起床;骯髒邋遢一個月只洗半個月的臉,不癢到極點絕不洗澡……
是的,在一片抒山林之志、關鄉之思的書信、贈答、題序中,我們看慣了古人的高潔、憂鬱、執著、慷慨,他們執書仗劍,他們憂國憂民,他們思接千載。可嵇康在自己的筆下,渾脫如泥鰍,卻若飛龍游於四海之外,「簡與理相背,懶與慢相成」8。
同時,嵇康也是中國古琴文化一道不可繞過的風流。康將刑於東市,顧視日影,索琴彈之,嘆「《廣陵散》於今絕矣!」寓意著嵇康之於中華文明,亦是一種絕唱般的存在。
嵇康的詩也是一絕。劉勰說他「嵇志清峻,阮旨遙深」9,鍾嶸稱其「托喻清遠」10,劉熙載說他「叔夜俊俠,故興高而采烈」11。清、俊、俠、高,這些都是嵇康的美學風格。「良馬既閑,麗服有暉」12,是一個鮮衣怒馬的壯志男兒;「目送歸鴻,手揮五弦」13,是一名吳帶當風14的名士;「思欲登仙,以濟不朽」15,是一位四處遊仙訪道的信徒,揣著他的酒壺與五石散16,飄然世外。
注釋:
1.嵇康,字叔夜,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官至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後隱居不仕,屢拒為官。因得罪鍾會,遭其構陷,而被司馬昭處死,時年四十歲。嵇康與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學新風,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 。他的事迹與遭遇對於後世的時代風氣與價值取向有著巨大影響。有《嵇康集》傳世。
2.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意思是:嵇叔夜一表人才,站著像松樹一樣挺拔,醉了也像要倒的玉山。
3.語出《詩經·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4.語出《詩經·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
5.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
6.南朝·梁·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史載老子曾為周柱下史,後以「柱下」為老子或老子《道德經》的代稱。莊子曾為漆園吏。《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嘗為漆園吏。」
7.語出嵇康《贈秀才入軍》:
息徒蘭圃,秣馬華山。
流磻平皋,垂綸長川。
目送歸鴻,手揮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釣叟,得魚忘筌。
郢人已逝,誰與盡言。
這裡活用了莊子的「運斤成風」的典故。 「郢人逝矣,誰與盡言」意思是:郢人死了以後,哪個人還能夠完整的講解「運斤成風」的故事呢?
典出《莊子·徐無鬼》:「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
8.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又縱逸來久,情意傲散,簡與禮相背,懶與慢相成。」意思是:又因為放縱過久,性情變得孤傲散漫,行為簡慢,與禮法相違背,懶散與傲慢卻相輔相成。
9.劉勰《文心雕龍·明詩》:「唯嵇志清峻,阮旨遙深,故能標焉。」意思是:只有嵇康的詩情志清高嚴肅,阮籍的詩意主旨深遠;因此,他們的成就就比同時詩人為高。
10.語出鍾嶸《詩品》。
11.語出劉勰《文心雕龍·體性》,指文章志趣高尚,文詞犀利。成語「興高采烈」現常用來形容興緻、情緒飽滿。
12.嵇康《贈秀才入軍》:
良馬既閑,麗服有暉。
左攬繁弱,右接忘歸。
風馳電逝,躡景追飛。
凌厲中原,顧盼生姿。
13.見注釋7。意思是:一邊用眼睛注視著往南方飛的大雁,一邊用手彈著五弦琴。
14.吳帶當風,中國畫術語。是對吳道子人物畫風格的概述。吳道子是盛唐最傑出的畫家,在用筆技法上,他創造了一種波折起伏、錯落有致的「蒓菜條」式的描法,加強了描摹對象的份量感和立體感,他突出了人體曲線和自然的結合。所畫人物、衣袖、飄帶,具有迎風起舞的動勢,故有「吳帶當風」之稱。 後人亦以之稱美其高超畫技與飄逸的風格。
15.語出嵇康《贈秀才入軍》:
人生壽促,天地長久。
百年之期,孰雲其壽。
思欲登仙,以濟不朽。
纜轡踟躕,仰顧我友。
16.五石散又稱寒食散,其藥方托始於漢人,由魏人何晏首先服用。所謂「五石」,葛洪所述為「丹砂、雄黃、白礬、曾青、慈石也」,隋代名醫巢元方則認為是「鍾乳、硫黃、白石英、紫石英、赤石」。儘管「五石」配方各不相同,但其藥性皆燥熱繪烈,服後使人全身發熱,併產生一種迷惑人心的短期效應,實際上是一種慢性中毒。傳說何晏耽聲好色,服了五石散後,頓覺神明開朗,體力增強。在他的帶動下,五石散廣為流傳。然而,許多長期服食者都因中毒而喪命,唐代孫思邈呼籲世人「遇此方,即須焚之,勿久留也」。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