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愛我仙游!文獻名邦,文化積澱深厚!文廟見證儒學興盛!

愛我仙游!文獻名邦,文化積澱深厚!文廟見證儒學興盛!

文廟風光

參觀展廳

春節期間,仙游文廟舉行了一系列書畫展等民俗活動,新建的仙游古代教育與廉吏展廳也對外開放,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參觀。

八卦藻井

文廟的前身始於唐代,史料載,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清源縣署奉命在縣城始設儒學,初名清源縣學。我縣擁有1313年歷史,而文廟也稱「孔廟」、「縣學」等,是舊時傳播儒學、瞻仰孔聖的特殊場所,既是官辦教學單位,也是地方文教管理機構,見證了儒學教育文化的興盛。

北宋咸平五年,縣尉段全遷建今址。文廟歷經兵災、焚燒等,直至清乾隆年間,知縣陳興祚進行了一次大修葺,並將文廟大成殿和戟門的四對木柱換上雕龍石柱。文廟雖然歷經滄桑,仍完整保存清朝重建時的原構,展示了乾隆盛世的氣象,是研究文廟類型建築的寶貴實物載體。

大成殿

祭祀先賢

大成殿是文廟的主殿,祭祀孔子,左右是歷代先賢。大成殿是文廟最具代表性的建築,殿中心頂部是呈穹窿狀的八卦藻井,精雕細刻,深透三層,顯示了能工巧匠們的高超技藝。殿之後明倫堂,是舊時傳道講學之所。大成殿與周圍的崇勛祠、戟門、墨池、藏經閣、文昌閣、綽楔門聯為一體,莊嚴典雅;亭、台、殿、閣、堂、祠、廊、榭、池、橋交相輝映,構成了風格明麗、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景觀。其間,翠柏蒼榕,草盛花美,環境清幽,別有一番境界。

大成門

大成門(也叫戟門)座北朝南,上掛「大成門」和「時中立極」匾額,兩旁「金聲」、「玉振」的匾額,是乾隆皇帝御書。戟門前的雕龍石柱和三對石鼓,保持古色古香,令人一進門便有莊嚴肅穆之感。大成門東西配殿是名宦詞和鄉賢詞,名宦祠紀念仙遊歷史上功績卓著的官員,鄉賢祠西為教諭署。大天井佔地約300平方米,全部用條石鋪成的,兩邊廡廊里嵌著長廊《孔子聖跡圖》的木刻壁雕計有36幅,寬為1.48米,長計38米,是修復文廟重要系列工程之一,她以「仙游國畫之鄉」的文化底蘊為基礎,由李耕國畫研究所,根據鄒城《孔孟聖跡圖》的方案,進行再設計再創作,集仙游工藝界名師力量,發揮中國「仙作」品牌技法製作成功的藝術精品。

此次新增的仙游古代教育與廉吏展廳分別設在鄉賢祠、名宦祠,分為「書院林立」「廉吏風采」兩個篇章,圖文並茂地展示了仙游古代崇文興教、科甲八閩的盛況,以及蔡襄、鄭紀等數十位廉吏勤政愛民的風采。

碑廊

西側的碑廊是仙游文廟的特有建築,總長度65米,寬1.6米,共樹立、嵌砌石碑、古建築構建80餘件。記者看到一塊名為《崇勛生祠碑記》的石碑,這是由明代進士第中順大夫、太僕寺少卿張秉壺撰文,記載著明嘉靖四十三年(1563年),福建總兵官戚繼光率領「戚家軍」,在仙游境內大破來犯倭寇,殲滅2萬餘人的光輝戰績,這塊石碑對於研究莆仙歷史具有重大的價值。

今報記者 唐偉 文/圖

大家都在看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仙游今報 的精彩文章:

仙游僅有3人的姓氏就有22個,有些姓氏你或都沒聽說過?

TAG:仙游今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