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致敬!偉大的母親!她的丈夫和6個孩子全部為國捐軀

致敬!偉大的母親!她的丈夫和6個孩子全部為國捐軀

曾幾何時,「英雄」字眼充斥著我們的視覺、混擾著我們的靈魂。

「千古大業,征戰沙場,民族豪情、救人水火。」雖各個時代英雄解釋不同,但「英雄所見略同」,洗盡鉛華之後,留在我們記憶中的依然鮮活。

「英雄作為」昭示和張揚著一種震動靈魂的感動,由英雄精神感知時代的跳動,由豪傑感知人格的魅力,由強者感知生命的力度——這就是英雄留給我們的風骨和證明。

北京密雲縣有一位英雄的母親,她的丈夫和六個孩子全部為國捐軀,這位偉大的母親叫鄧玉芬

1891年,鄧玉芬出生在雲蒙山深處的水泉峪村。從小在苦水裡泡大的鄧玉芬,生就一副剛強的性格,她不怕窮,不信命,相信總有一天會過上好日子。婚後,她與丈夫借住在親戚家,靠租種地主的幾畝地過活,含辛茹苦地先後生養了7個兒子。

可是,好日子還沒熬到,日本侵略軍的鐵蹄,踏破了鄧玉芬質樸的願望。1933年,密雲長城以外的地區被日本侵略者佔領,劃入偽「滿洲國」,鄧玉芬的家鄉墜入水深火熱之中。為了糊口,三個大點的兒子離家外出去扛活,夫妻倆帶著幾個小兒子搬到張家墳村東南的豬頭嶺開荒度日。最不能忍受的是,日本侵略者強迫百姓忘掉自己是中國人。鄧玉芬一次又一次地叮囑兒子們:「記住,咱是中國人,到死也不能忘了祖宗!」

1940年,八路軍10團挺進密雲西部山區,八路軍的到來,使山區的百姓終於看到了希望。

八路軍在鄧玉芬的家門口宣講抗日道理,字字句句都說到了她的心坎上。她知道,只有拿起刀槍打鬼子,才能挽救國家、拯救自己。

當年6月,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十團參謀李瑞徵來到這裡組織游擊隊。鄧玉芬和丈夫商量:「:抗日是咱自己的事,咱家有人,把兒子叫回來打鬼子吧!」 丈夫二話沒說,揣塊糠餅子連夜出去找兒子。7月,豐灤密第一支游擊隊——白河游擊隊在豬頭嶺成立,鄧玉芬的大兒子永全、二兒子永水成為白河游擊隊的首批戰士。

9月,三兒永興不堪忍受財主的欺壓跑回家來,鄧玉芬知道游擊隊正缺人手,毫不猶豫地又把三兒子送去了白河游擊隊。三個兒子隨游擊隊到外地作戰,鄧玉芬託人捎去話:「別惦記家,安心打鬼子。」

1941年底,日本侵略者實行「三光」政策,製造「無人區」。鄧玉芬響應黨的號召,開展反「無人區」鬥爭。她叫丈夫把在外扛活的四兒子、五兒子找回來,在環境最殘酷的時候,參加了抗日自衛軍模範隊。

1942年,抗日政府發出了「回山搞春耕」的號召。鄧玉芬和許多山地群眾決定重返「無人區」。她讓丈夫先回山裡搭窩棚自己隨後就到。誰知丈夫走後沒幾天,竟傳來噩耗:丈夫任宗武、四兒子永合和五兒子永安在種地時遭日軍偷襲,丈夫和五兒子同時遇害,四兒子也被抓走了。

堅強的鄧玉芬沒有屈服。親友們勸她不要再回山。她拉起兩個小兒子,堅定地對他們說:「走,回家去。姓任的殺不絕,咱和鬼子拼了!」她又回到了豬頭嶺,拿起丈夫留下的鎬頭,沒日沒夜地開荒種地。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多打糧食支援部隊消滅敵人。

國難當頭,人命如螻蟻。不幸的事接二連三地發生在這位母親身上:1942年秋,大兒子任永全在保衛盤山抗日根據地的一次戰鬥中英勇犧牲;1943年夏,被抓走的四兒子永合慘死在鞍山監獄中;同年秋,二兒子任永水在戰鬥中負傷回家休養,因傷情惡化無葯醫治死在了家裡;三兒子也下落不明。接連的沉重打擊,鄧玉芬都挺住了。她臉上的笑容少了,但對抗日工作更積極了,對子弟兵更親了,在她的心裡,每個戰士都是自己的兒子!

鄧玉芬為了讓傷員能多吃點兒,自己節衣縮食。家裡養的幾隻老母雞,雞蛋卻一個也捨不得給親兒子吃,統統送給了傷病員,戰士們都知道在密雲的豬頭嶺有個鄧媽媽。她盼望著六兒、七兒快些長大,繼承父兄的遺願,早日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

1944年春,日偽軍為了肅清「無人區」的抗日力量,圍住豬頭嶺一帶,一連折騰了7天7夜。小六兒跑丟了,鄧玉芬背著剛滿7歲的小七躲進一個隱蔽的山洞裡。她為了掩護藏在附近的鄉親和幹部們,眼睜睜地看著幼子連病帶餓死在懷裡。她再也承受不住這巨大的打擊,當即昏過去。醒來時鄉親們告訴她,敵人撤走了,小七埋在山坡上。鄧玉芬撲倒在孩子的小墳上失聲痛哭,淚水一滴滴滲入墳土……

失去六位親人,鄧玉芬告訴自己要堅強地活下去,她要親眼看到勝利的那一天。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投降了,中國人民勝利了。鄧玉芬眼噙淚花,告慰九泉之下的親人,咱們勝利了!

然而,好日子不長,就在1946年7月,國民黨反動派又發動了內戰。剛剛太平幾日,戰火又起。鄧玉芬多想能夠過幾天這來之不易的太平日子啊,可是殘酷的現實讓這位母親無法無動於衷。她又做出一個重要的決定,送六兒子永恩參加了縣支隊。

六兒子走了,她忽然感到從未有過的孤獨。三兒子至今下落不明,身邊僅剩下這一個孩子,萬一六兒子再有個三長兩短,她靠誰來養老送終!第二天一早,她趕到縣支隊駐地,想領六兒子回家,是的,只要她向領導張口說明情況,六兒子就能脫下軍裝隨母親回家。

可是到了駐地,看到一隊隊的戰士,玉芬又猶豫了:哪個孩子沒有媽?都不上戰場,誰來保衛鄉親們的勝利果實?別人的孩子也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肉啊!我怎麼能如此自私啊?想到這兒,收起了眼裡的淚水,她改變了主意,還是要把六兒留在部隊。她叮囑六兒子:「記住你爸和你哥是咋死的,好好打仗,立了功回來見媽!」

六兒子沒有讓媽媽失望。1947年8月,他在密雲縣河北庄戰鬥中立了功,受到嘉獎;1948年在攻打黃坨子據點的戰鬥中卻壯烈犧牲了。他立了功,卻永遠不能回來見媽媽了。

丈夫和兒子一共7位親人走了。玉芬獻出了妻子、母親的至愛,她是位好母親,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黨和人民沒有忘記鄧媽媽對革命作出的貢獻。全國解放後,黨和政府在生活上給了鄧玉芬很好的照顧,為她在張家墳村裡蓋了兩間瓦房,送衣送糧。

1961年春節,她還光榮的出席了全市烈軍屬代表大會,受到彭真、劉仁、吳晗等領導同志的接見。1956年一位領導同志接她到城裡住,她去了幾天就硬要回家,臨行前工作人員陪她逛了各大商店,並轉達領導的話,要她買些需要的東西由國家開支,但她只是飽了飽眼福,一分錢東西也不肯買。她說:「政府對我那可是一百一,我很知足。眼下不缺吃不缺喝,怎能再給國家添麻煩。」

1970年2月5日,偉大的母親、英雄的鄧玉芬因病醫治無效不幸逝世,享年79歲。臨終前,她囑咐公社幹部和親人:「把我埋在大路邊,我要看著孩子們回來。」

2012年,為了表彰鄧玉芬的偉大愛國精神,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密雲縣委縣政府在石城鎮張家墳村新村中心,建設了鄧玉芬雕塑和主題廣場,以傳承她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無私奉獻、勇敢鬥爭的精神。不久前,一盞鄧玉芬在抗日戰爭時期使用過的煤油燈、一個曾經用來為八路軍戰士做黃面餑餑的鐵餅鐺,被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收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掌上快訊 的精彩文章:

那麼多中國人喜歡移民去美國,美國到底有什麼好?
警惕!2100萬會員,這個跨國騙局騙慘中國人!

TAG:掌上快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