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月亮谷瓦迪拉姆

月亮谷瓦迪拉姆

月亮谷瓦迪拉姆,外太空style大沙漠。

瓦迪拉姆(Wadi Rum),意思是月亮谷。

這裡是行蹤不定的阿拉伯游牧族貝督因人的家園。貝督因人長久以來一直與當地的自然奇蹟和平共處,這裡的岩畫、碑文、考古遺址,已經擁有大約12000年的歷史了。

我們乘坐敞篷四驅吉普車,呼嘯在瓦迪拉姆大沙漠,驢友丁當開心得幾乎從沒有坐下來過,她一直在興奮地拍照,太美了。

世界遺產委員會是這樣描述月亮谷瓦迪拉姆的——

作為自然與文化混合遺產列入名錄,位於約旦南部,靠近沙烏地阿拉伯邊界,佔地74000公頃。瓦迪拉姆保護區一系列形態各異的沙漠景觀由狹窄的峽谷、天然拱門、高聳的峭壁、坡道、巨型滑坡和洞穴組成。保護區內的岩畫、碑文和考古遺迹顯示了人類在過去12000年的時間裡在此生活以及與自然環境互動的證據。25000個石刻與20000個碑文為追溯人類思想的發展及早期字母的演變提供了可能。遺址展現了該地區牧業、農業和城市活動的發展。

茫茫大漠,每個人都是赤子。

這裡被稱為典型的純沙沙漠,風化的巨大岩石如同城堡,為平緩的線條增加了跳躍的變化。

陽光下,赤腳踩在這片細軟的沙漠里,以走一步、退半步的節奏沖向坡頂山上,感覺超爽。

半蓮花坐一會兒

有岩石的地方,有點兒硌得慌。

我也想登高望遠啊!可踩在岩石上,腳都不敢踏踏實實落地,得輕輕地提著氣息走。可那也走不了幾步呀,疼得我退卻了。

地接小馬哥瀟瀟洒灑就上去了,悠哉悠哉坐在山頂看風景。正羨慕呢,轉眼間,丁當不知什麼時候也上去了——

逆光,丁當笑吟吟地在太陽光里美麗著。

恰好一架飛機從瓦迪拉姆的上空飛過。有一種巧合,叫做不期然的瞬間定格。

意猶未盡,捨不得走,但,也該「回營」、該到下一個站點去了。

荒漠中除了漫漫黃沙,聳峙的山岩,就是駱駝刺。

貝督因人(Badawi)是以氏族部落為基本單位在沙漠曠野過游牧生活的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亞和北非廣闊的沙漠和荒原地帶,屬於歐羅巴人種的地中海類型。

有一個特別能代表貝督因人的典型,就是利比亞前國家最高領導人卡扎菲(身邊一水兒的美女保鏢,連參加聯合國會議,都不住酒店,他從來都自帶帳篷,很貝督因人作風。他的歷史故事大多都知道,此不贅述)。

瓦迪拉姆大沙漠,也並非像一眼看上去那樣寧靜沉寂。這裡不僅有吉普車、駱駝隊行動的痕迹,也有沙漠狐狸和老鷹的腳印,約旦皇家自然生態保護協會還在這裡為非洲羚羊建立了一個保護區。到了春天,雨水會帶來小丘的綠意,也有紅罌粟、銀蓮花、約旦國花黑鳶尾花等次第開放,一片生機。可惜我們只是過客,匆匆來去就得告別了 。

沙漠里的貝督因人

貝督因,意為「荒原上的游牧民」、「逐水草而居的人」。貝督因人絕大部分是穆斯林,各地貝督因人使用當地的阿拉伯語方言和阿拉伯文。貝督因人通常都生活在沙漠、荒原、丘陵和農區邊緣地帶,一般靠飼養駱駝為生。他們按照季節和固定路線進行有規律的移動,每次游牧距離常在1000公里以上。在農區邊緣地帶度過最炎熱、乾旱的季節,參加集市貿易活動,出售畜產品或採集香料,買回糧食、椰棗、手工業品等必需品。每當雨季到來、沙漠水草生長之際,他們便向沙漠深處進發。

這是沙漠里古老的岩畫。我們儘可能到跟前去近距離仔細觀看,太珍貴了。想起2003年在寧夏賀蘭山,為觀看賀蘭山岩畫,尤其為了觀看著名的賀蘭山岩畫代表「太陽神」,我曾勇敢地攀爬上去,直到我能用手觸摸到並零距離跟「太陽神」合影留念。

貝督因人在這片神奇的沙漠里,以他們自己的方式,續寫著人類文明史。

正如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描述的:「在這裡考古發現的25000個石刻和20000個碑文,為追溯人類思想的發展及早期字母的演變提供了可能。」

貝督因人至今遵循著祖先的生活方式,游牧在沙漠腹地,帳篷和聚集的駱駝群就是他們家園的標誌。

沙漠里聳立著如此的摩天巨石和岩壁,太神奇。據說這裡有4000年前的岩壁繪圖,岩壁洞穴里埋藏著寶藏。前面石壁上雕刻著勞倫斯的頭像。

英國人托馬斯·勞倫斯畢業於牛津大學,曾任不列顛博物館幼發拉底河卡赫美士考古隊隊員,一個「阿拉伯通」。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率領阿拉伯人反抗土耳其的統治、攻下了大馬士革的傳奇故事,已被寫進了歷史。飽經滄桑的勞倫斯,不僅是個軍人,一個阿拉伯語專家,還是個作家,著有《七根智慧之柱》和《沙漠暴動》等,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正是根據他自己的作品改編的。

這就是著名的「阿拉伯的勞倫斯」

月亮谷瓦迪拉姆,就是《阿拉伯的勞倫斯》的故事發生地和電影拍攝地。

彼得·奧圖主演的《阿拉伯的勞倫斯》(圖片來自網路)

有沒有點日照金山的感覺

想起《阿拉伯的勞倫斯》里的台詞:

「你要穿越西奈半島?」

「為什麼不呢?摩西這麼做過。」

「沙漠什麼地方吸引你呢?」

「它很乾凈。」

「勞倫斯,沙漠里只有兩種人物可以享樂,貝督因人跟神,而你,你兩者都不是。」

……

可勞倫斯依然用他自己的方式,「把遺囑寫在滿天星斗之間」了。

寧寧和希子姑娘,好像是第一次在大沙漠里騎駱駝。

沙漠里騎駱駝,是標配啊。

我曾經在騰格里沙漠騎駱駝,在沙湖騎駱駝,在鳴沙山騎駱駝,在撒哈拉騎駱駝(點看埃及:撒哈拉)。

眼看著女孩子們興高采烈騎著駱駝晃晃悠悠走了——

「要不這次就不騎了吧?穿著裙子不方便。」

「你要不騎,那我也不騎了吧?」於姐說。

「別介呀,那咱還是騎吧!」我說。

年輕帥氣的小馬哥(我們的約旦地接),跟貝督因人在一起毫無違和感。

貝督因人和駱駝,沙漠里的一道景觀。

我們也出發了

如此魅影重重的,會不會哪裡突然殺出個「沙漠軍團」?電影《木乃伊復仇記》也曾在這裡拍攝。

還有科幻大片《火星救援》,也在這裡取景。

插播一張《火星救援》里的馬特·達蒙(圖片來自網路)

遇見另一駝隊,關關小朋友跟幾個老外聊得很開。

這是關關小朋友設計拍攝的黑白片,果然出手不凡。

紀念

往期分享

記錄自己,給時間和回憶,也給你。讓過去過去,任未來到來,人生之旅,一場小歡喜。

微信ID:zing時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zing時間 的精彩文章:

TAG:zing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