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六位大師談:順境逆境與修行1598期

六位大師談:順境逆境與修行1598期

印光大師:順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

海濤法師:修行時會遇到的八種逆境

夢參老和尚:剛信佛挫折逆境全來了是什麼原因

嘎瑪仁波切:順境逆境都要堅持修行

濟群法師:轉化各種逆境你必須具備這一能力

聖嚴法師:逆境要忍,順境更要忍!

印光大師:順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

古人云: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聞,生死難了。我等幸得人身,生中國,聞佛法。所不幸者,自愧業深障重,無力斷惑,速出三界,了生脫死耳。然又幸得聞我如來徹底悲心所說之大權巧、異方便、令博地凡夫帶業往生之凈土法門,實莫大之幸也。若非無量劫來,深植善根,何能聞此不思議法,頓生真信,發願求生乎?今見好心出家在家四眾,多是好高騖遠,不肯認真專修凈業。總由宿世善根淺薄,今生未遇通人。汝於凈土雖有微信,然不明凈土理致,又僻處於佛法流通不及之地。誠恐日與俗人酬酢,久而久之,與之俱化。近墨者黑,近火者焦,勢所難免,當時時努力。若能念念在道,隨忙隨閑,不離彌陀名號;順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便可於父母之邦,隨緣常住。若不能如是,當往他方凈業道場,及親近凈業知識,方不負前來所說種種大幸,及聞凈土法門莫大之幸也。

(增廣上.與融明大師書)

海濤法師:修行時會遇到的八種逆境

第一種、不利於修行的逆境是五毒熾盛。瞋恚、貪執、愚痴、疑嫉或傲慢的心非常強烈地湧現。雖然我們擁有了珍貴的人身並且希望修持佛法,但是這些極為強烈的煩惱障,使人想要放棄佛法的修持。

第二種、逆境是惡友的影響。雖然我們知道佛法的利益,也希望能好好修行,但是卻因為受到惡友的影響而停止修法,並且從事有害自他的活動。這對修行是一種極大的危害。我們必須很仔細地審察自己是否有受到惡友影響的傾向。

第三種、逆境是不能清楚地區別修行的阻力及助力。不知道什麼可能威脅到修行,什麼可能對修行有利。如果修行偏離了正途,就會成為正確修行的障礙。所以一旦發生狀況,就應該加以對治,並且更徹底地學習佛法,精確地了解要修持什麼、要避免什麼。

第四種、逆境是受到懶惰的左右。懶惰會使我們停止修法。縱使我們勉強修法,進步也很有限,最後可能會完全停止修法。所以,如果我們發現這種障礙在阻礙修行,我們必須下決心不受懶惰的控制,不斷地鞭策自己更加精進努力。

第五種、逆境的產生是由於過去生的惡業在現在成熟。在修行上遇到很大的問題,例如:突然生一場大病。這時我們應該思惟:這是由於過去生的惡行所造成的,藉由懺悔及清凈的方法來凈除過去的惡業。如果問題很大,迫使我們完全停止修法,我們也應繼續祈求、發願、造善業,直到困難改善或解決。

第六種、逆境是受到他人或事務的阻礙。雖然我們有強烈修持佛法的慾望,但是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我們無法接近佛法修行。如果這種情形繼續下去的話,我們珍貴的人身可能因此浪費掉了。對治的方法是去除干擾因素,並且發願、迴向。

第七種、逆境是修持佛法的動機不清凈。例如為了財富、健康、名譽等自身利益而修學佛法。當動機不清凈時,修行的成果不會很顯著。雖然不清凈的動機仍然會帶來一些利益,但是真正的利益來自引領眾生得到究竟真實的快樂,也就是「為利眾生願成佛」的清凈動機。

第八種、逆境也是由不清凈的動機造成,就是假裝修學佛法。例如:有些人布施的目的是為了成名或得到讚揚。所以,當行者為了獲得立即的利益而行善或修行時,這種行為非常虛偽,所造成的惡業往往大於善行。

這八種逆境是所有修行人都會遭遇到的。我們只須要保持警覺,並時常自我審視,看看這些困難是否產生了。如果任何困難出現了,必須試著凈除它們,不讓它們阻撓我們的修行。我們應該利用這八種逆境做為禪修的對象,應該審察自己是否生起了這些暫時的障礙。當我們徹底地審察每一種逆境時,可能會在這兒發現一種、在那兒又發現另一種;接下來,我們應當有系統地應用必要的對治方法來去除這些暫時的逆境。

如果能去除這些逆境,我們將能有效地修行;如果不採取任何行動,那麼我們將只會變得很懶散,不能真正地修行。在此末法時期,眾生特別容易被苦、困難及不快樂等逆境所折磨。這是因為他們脆弱的心智無法視所經歷的困難及傷害為有利,甚至視為安樂的因。與其視所有由眾生及無生命的事物所引起的傷害為苦,不如養成一種習慣,將所有的逆境視為正面、有利的因素,使自己安樂的因素。將逆境視為有害且不如意是很平常的,然而轉念的修息卻能將它視為是使自己安樂的極大助益,甚至是愉悅的,安樂的必要條件。

夢參老和尚:剛信佛挫折逆境全來了是什麼原因

每個人都有六親眷屬,你周圍的人要是不信佛的,你怎麼勸,他信也不信,信了之後遇見挫折也會退心的。今天有人問我這麼一件事,有位吳姓弟子,昨天晚上八點多鐘,在八十八街出了車禍當場死亡,他皈依我還不到三個月,卻遇到車禍死亡了。他夫人的內心就有點懷疑,她感覺到自從他信了佛之後,煙也戒了,表現特別的好,為什麼這個時候忽然之間會撞死?

我們往往一遇到挫折的事情,信心就打了退堂鼓,好像沒有得到加持似的。我說:「因為他信佛的時間很短,種子才剛剛種下,還沒有轉動,業果已經成熟了。」大家都看到過出車禍的,錯一分鐘、晚一分鐘或者速度快一點、慢一點都可以過得去;遇到車禍的,有的不嚴重,有的很嚴重,有的從來沒出過車禍,一出車禍就死亡,這是各有因緣,不是一定的。

所以說發了心不是沒有變化的,如果你發了心,環境突然變化,家宅平安,事事如意,你的信心逐漸增長,那是你的福德,你積累的福德能夠有這種善因;有些不是這樣,剛信佛,挫折事就來了,很多的逆境全來了,什麼原因呢?

我們中國有句老話叫「鬼怕惡人」,殺牛、殺羊或者殺豬的屠戶,他拿著那把屠刀,什麼也遇不見,他也不信邪,你說他那個報好像也沒有報到身上,從來也沒有找他,好像沒有因果,惡人反而得到善報。

有句話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大家感覺到放下屠刀就可以成佛了。 「好!我從來沒有拿過屠刀,我當了這麼多年和尚都還沒有成佛;他一放下屠刀就成佛了,哪有這種道理?」這是說他放下屠刀從此向善,他將來一定能夠成佛。

但是放下屠刀後,可不像他拿著屠刀時,鬼也不找他,他的事業也很順利,要是放下了屠刀,他的事業就不順了。以前他是惡人,人家不理他,那個業報還沒有成熟;現在是善人了,該還債了,還債的時候就不舒服了,又退回惡人去了,下地獄的都是這等人。

比如說,我們以前最初心裡頭信佛信得很懇切,到晚年不信了;不但不信了,吃了一輩子素,要死的時候吃葷、妄語、兩舌、惡口,什麼都犯了,什麼原因呢?這個因果錯綜複雜,就是他最初發心的時候就不是真心,投機取巧。

所以說在佛門投機取巧很危險,因此到了晚年涵養不夠,沒有那個德,業報就全來了。所以我們說一發心就成佛,這個發心很不容易,發心得真發心,發什麼心呢?利益眾生。

有沒有感應呢?我想感應是不少的。就拿吳居士的例子來說,自從他發生車禍開始,很多道友給他念經,也給他迴向,現在有明顯的效果。據我所知,我在紐約來來去去的兩年多,他往生了之後,各個寺廟都給他念經,這種情況是很少的。就拿慈雲寺、東初禪寺,還有我們這些道友,有的在廟裡念,有的在他的家裡念,一直都沒有中斷。

如果他不是念《地藏經》,不是皈依了,跟這些道友結了緣,大家會給他念經嗎?而且念到很晚,那天念到十點半鐘,難道這不是感應嗎?要說把這個業轉動,不受這個果,他的力量不行,他那種作法也不行。

大家都知道目犍連尊者神通第一,為什麼會被外道打死呢?迦留陀夷尊者為什麼會被打死,把他埋到糞堆里去呢?他的弟子後來在糞堆里把他找出來。他們都有神通的,可以不受這個報的。安世高尊者為什麼到中國來,還要到河南跟山東的地方還報?這種例子很多,這是業果不失。

佛所說法,一切法、一切事物,都在轉變當中,這當中有不變的,現在我們得不到,那就是體不變,在用上、相上都在轉變。變的程度的大小,時間的快慢,或者長久,或者短暫,這要看力量,看你猛利不猛利,千萬不要墮邪知邪見,因為外頭的境界相會影響我們內心的觀念。

聽人家一說:「是啊!他信了佛、受了皈依了,還給汽車撞死,沒有信佛還不會有事。」我說,他不信佛,還是照樣會出事,只是少了大家給他做佛事的殊勝境界。信了佛就可以讓這一切事故都不會發生?能做得到嗎?

因為發生事故了,都推說信佛沒有效果,這是不大合理的,就常情來說也不合理。就你自己的信仰力,你信的程度,外人不知道,你自己內心很清楚,或者這些道友跟你家庭眷屬也很清楚。你說得很好,可是你做不到,完了又想得到經上所說的做到了才能有的境況,那是不行的!

比如你行醫,如果認為醫生一治就好,是不可能的,哪一個醫生都不能保證。我說這段話的意思,可能有些信力沒有紮根、沒有具足的時候,一個境界現前了,具體的事實在眼前,信力就不堅定了,「我在這兒受罪,肉也沒有吃到,福也沒有享到,東方該享受的沒有享受到,西方的佛也沒有成就,兩頭都耽誤了!」不是這麼一回事!這種想法、這種思想的邏輯是不合理的。我這一段的敘說,就想解決這麼樣一個疑問。

我為什麼要住三十三年監獄?「你要是有德行就應該轉變業報,為什麼要去坐?為什麼要受報?沒有轉變,表示你沒有得道!」這要承認沒有得道,沒有那種轉變的力量。但是有時候自己一比較,連聖人尚且不免,何況我呢?所以我自己心安理得。我雖然是坐了監,但是我現在在說話畢竟有變化,我認為佛菩薩的加持相當大的,不然是不可能的,住三十三年的時間太久了。

每一個問題都可以用兩面來想。今天下午一位不信佛法的醫生,在紐約法拉盛區很有名,要見我,跟我談。他談的許多話,我們就知道他不太懂因果的觀念。他說:「我們醫生給人治病是好心好意給人治病,有人問我說:『你是講醫德還是講醫錢?』」他答覆不出來,問我:「法師!這怎麼回復他?」我說:「很簡單啊!我要醫德,也要醫錢。」他說:「這樣說對嗎?」我說:「怎麼不對!當一位醫生當然要注重醫德,你說不要錢?我要吃飯,我有妻子父母,得對他們負責任,所以我兩個都要,不過我不收昧心的錢。」

類似這種問題,我們在生活當中發生太多了,如果你只要按經文來解釋,解釋不通的,也許會退失你的信仰力、道心。「是啊!你看他信了佛之後還撞死,不信佛還好一點,要是不信佛也許不會撞到呢!」每一年車禍那麼多,我們登記究竟有多少個信佛的人,汽車並不會專門往信佛的身上撞,我想不會這樣子吧!這是因為他不信,他要找些理由,使信的人也不信。

深奧的理論要能夠觀空、觀假,觀一切諸法無常、苦、空、無我,真能有這樣的證得,像我剛才說的這麼多問題一個也不會存在,可以堅定的信仰。我這樣說,是因為他不信,他找出不信的理由,但是我們佛教徒就說出很多信的理由。信跟不信,有感應沒有感應,跟你做的功夫分別很大。

有些人心裡動搖,也在那兒漂浮,但是他過去宿世善根相當深厚,再怎麼動搖也不會不信的,就用不著我們擔心;但是他如果宿世的根性不厚,再遇到外境就會完全垮了。我說這些是增加大家的信仰力。

這好像不是經文的內容,但也是經里所要求的,地藏王菩薩教你修持的方法,你一定要照這個方法去修持。要是照這個方法修持,讓地藏王菩薩加持你,你想求得就得到。

嘎瑪仁波切:順境逆境都要堅持修行

偉大的釋迦牟尼佛早就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就是這樣,人就是活在苦裡。一個人只要有情緒,就會有煩惱;只要有煩惱,結果就是苦。所以,佛陀講的四聖諦「苦集滅道」里的「苦」,其實就是人的情緒。只要有情緒,就有苦,就是這麼個概念。

一切都是我們的「心」造作、拼湊、和合出來的,而這樣的一切存在,都是無常的。人們就像住在一個酒店的旅客,有的可能一大早就入住了,有的是中午入住,還有的是晚上住進去,到了明天,有的人續住,有的人很早就退房了,還有的人中午退房。無論你什麼時間退房,早晚都得退,人的生命就是這樣。在人生之旅中,你可以選擇的是,過得快樂一點,還是痛苦一些,你的心善念善言善行,就會享受快樂;你的心惡念惡言惡行,就會感到痛苦。

人們每天辛苦的工作,為了年終獎多一點,每月工資多幾百等等,每天枯燥地奔波著,重複工作著。其實修行也是一樣,而且更需要重複。因為,這是你往自己的福報銀行里存福報,這比工作重要多了,無論多麼枯燥,你也得努力地存!存夠了,隨時隨地都能取用。如果不想重複,就像你打工偷懶一樣,不要說年終獎,很多人連工資都拿不到。福報也是如此,你以為已經囤夠了?其實白白浪費得更多。今天追求幸福,用一用福報;明天想更幸福,再用一用福報,最近不順了,用一用福報……人人都愛享福,所以也要愛積福才對。

我常開玩笑地說,有些弟子是「好事不相見,壞事大團圓。」一些弟子會「失蹤」很久再突然出現,這可能就是來搞「壞事大團圓」了。一般來看,某個師兄、師姐,大家很久都見不到他,應該最近過得還不錯;如果他突然跑了出來,可能過得就不太好了。

我經常會收到一些信息,兩三年、五六年沒有聯繫過的弟子,突然跑出來說,「上師,我好想你啊!」啊,這麼說,一般就是出問題了。要麼是醫生說他的身體狀況不太樂觀,要麼是經濟出了問題,要麼是家庭出了問題;過得一帆風順的,想三寶、想師父的比較少。當然,真正有修行的居士,不在這個範圍內,我們說的是那些經常不聯繫的。這些人屬於「無事不登三寶殿」,「臨時抱佛腳」的那群人。

如果說想要學佛,真的不應該這樣,不能做面子上的佛教徒,將信仰作為偶然的行為。我們要將信仰和自己的心牢牢地、緊緊地綁在一起。就像你們每天都要工作,哪怕把它當成一日三餐也行,你得吃飯。

越好的時候,越要用功修行,因為一切都順利如意的時候,是你在享用福報的美好時光。就像你帶著卡出去度假,陽光海灘、酒店也好,吃得也好,什麼都想買買買,結果卡里的錢用完了,不能玩了,就趕緊要回來繼續拚命工作。順的時候,很像這個情況。順,是你在享用福報,所以要更努力地加倍修行,累積資糧。用得多,積得要更多,後面才有的用。

過得不好的時候,就像你在努力工作賺錢的時候,雖然很辛苦,有很多壓力與不順,也不必太擔心,這表示你在還債。有痛苦、煩惱和憂愁的時候,說明你的業障已經現前了,這個時候,儘管你不好過,但可以找「醫生」治療。佛是大醫王,能醫眾生「病」,眾生的業病,業苦,佛陀知道如何治好,而具德上師在此時,也會給予你非常重要的幫助。

人生之中,順與不順經常會隨著無常幻變。所以,修行人應以持續不斷的精進修行,去面對順境與逆境,無論自己處於什麼境況,都能兼顧修行而不忘修行。順也好,不順也好,把一切託付給我們的信仰,時時刻刻,把自己的心與佛菩薩綁在一起,努力跟隨具德上師系統聞思修佛法,重複、重複、再重複,不斷往自己的福報銀行里囤積資糧。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你不會懼怕任何逆境違緣,也不會被困難與挫折打倒,更不會在順境中迷路。

因為一直有積福,平時也惜福,當你真正要用福報的時候,你會發現真能現前,真的如佛菩薩講的,因果真實不虛,你只要踏實去做,虔誠地去感受,就能感應到,否則只是聽別人說說而覺得很神奇。世上本沒有那麼多奇蹟,奇蹟都是自己努力創造出來的!

要不斷提醒自己:「我」還是個病人。像你們很多人,並非從小就生長在有佛教信仰的家庭,基本都是後學的,所以對因果業力,輪迴過患,也許會去相信,但這種相信的「度」,大概並不圓滿,不是百分百虔誠、清凈地去信,很多都是半信半疑的。這導致你們很多人,明明知道自己在犯錯,也知道犯錯不好,依然會去做錯事,但不善的起心動念帶來惡的身口意,會帶來惡的結果。這是因為,對自己的信仰沒有根深蒂固而造成的。我們要學習藏民佛弟子對佛菩薩百分百的信仰,相信因果也是百分百的,當然這也是信仰的環境造就的。

人有一種「僥倖」心態,往往擔心自己會生病,但又認為不會輪到自己,如果帶著這種「僥倖」之心去信佛學佛,所學的就不究竟。真正的修行人,要恐懼惡果,不去作惡因,多行持一切善法,能夠盡量約束反省自己,這樣已經是非常好的修行人了,這就是在踐行佛的思想:「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濟群法師:轉化各種逆境你必須具備這一能力

面對同樣的境界時,不同人會有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區別就在於是否接納。如果我們有接納現實的能力,即使面對逆境,也能處之泰然,積極應對,而不會對內心造成任何痛苦煩惱。

如何具備這一能力?

首先要從內心正視「無常」。事實上,這才是世界的真相所在,就像春夏秋冬,花開花落。而所謂的永恆,只是我們的幻想和期待,是和世界真相不符的。

在三法印中,就以「諸行無常」為首,告訴我們:從內在身心到外在世界,一切都處在剎那的變化中。哪怕任何一個極短的瞬間,都在不停地變化。就像蘋果,不是在某個特定時刻腐爛的,而是在它看似完好時就趨於敗壞了。人生也是一樣,從我們出生的那天起,沒有一刻不在生滅變化中,沒有一刻不在走向死亡。

變是正常的,不變只是相對的。如果我們真正認識無常,就能坦然接納生活中的一切變化,因為它本來如此。那樣的話,任何逆境都不會對我們造成傷害了。

關於接納,佛陀在《雜阿含經》中以「兩支毒箭」作了開示。第一支箭,是被箭射中時的身苦,也代表我們遭遇的各種逆境;第二支箭則是由此帶來的心苦。當我們被第一支箭射中,痛苦已經發生時,要及時止損,避免繼續被第二支毒箭射中。事實上,這是比之前更嚴重、更持久的傷害。

比如有人打罵你,不過是一時的傷害,但你對此懷恨在心的話,就會長久地陷入負面情緒,持續幾天、幾個月甚至幾十年。這才是真正可怕的。而當你接納之後,傷害就到此為止,不會進一步發展。

但我們要知道,接納不等於認同,更不是縱容。如果對方確實有錯,也要以適當的方式進行教育。其目的是為了幫助對方,而不是自己要論輸贏,爭對錯。

聖嚴法師:逆境要忍,順境更要忍!

現代人往往火氣很大,因此整個社會總是瀰漫著一股暴戾之氣,而這種瞋心,就是我們常常說的「無明火」。

人之所以起瞋心,是由於個人的慾望、貪愛不能得到滿足;或是雖然得到了,但又失去了。因為非常在乎自我,所以只要能夠順自己的意就不會起瞋心,偏偏世間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於是心中常常有火氣,火氣就是瞋。象是怨恨、憤怒和仇視,這些都是瞋。

瞋心實在很傷人,只要一生氣,身體的細胞就不知道要死掉多少,很容易引起精神上的不穩定,以及身體上的疾病。所以,瞋心最大的受害者就是自己。而且,生氣也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因為用鬥爭、強權、憤怒等方式處理事情,除了會讓人一時之間有點怕你之外,根本無濟於事。只有用慈悲心或是智慧來處理,才能真的解決問題。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心量大的人,做事成功的機率通常比較高;而時時動瞋火的人,因為大家都怕他,當然不可能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所以,我們要多下工夫修養自己的脾氣,才能利人又利己。

那要如何化解瞋心呢?最好的方法是釜底抽薪,也就是確實體認到起瞋心是無用的,只有不瞋,對自己才有好處。因為當不如意的事發生了,再怎麼生氣都沒有用,生氣只會變成互相謾罵或是肢體衝突,是損人又不利己。因此,我們應該聽聽他人的意見,並且體諒對方的苦衷和用心,這樣瞋心就會減少了。

有的人動不動就愛生氣,明明知道生氣不好,他也不想發火,可是習氣實在很難改。遇到這種連觀念都用不上的時候,我最常教人的方法,就是當我們生氣的時候,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鼻子呼吸上,心裡想著:「我還能夠呼吸,實在是太幸運了!」那麼,情緒就會慢慢地穩定下來。

面對別人發火生氣的時候,忍辱能防止很多不好的事發生。因此,釋迦牟尼佛曾說過忍辱的功德比持戒、苦行還大。忍辱不僅是對逆境現前要忍,對順境也要忍,因為順境出現時,我們往往會得意忘形,如果稍微遇到一點挫折,瞋恨心馬上就會生起。所以,能時時刻刻保持平靜的心態,不要得意忘形,這是忍的智慧。

很多人誤以為忍就是逆來順受,因此遇到任何不合理的事情都會說:「好吧!我就好好忍著吧!」其實,忍並不是忍氣吞聲地受委屈,而是克制自己的衝動,不要馬上做出反應。因為只有先了解發生了什麼事後,才能在適當的時機做出恰到好處的反應,這樣才能圓滿地解決問題,這才是忍辱。

瞋心重的人,自我中心也重,總是太在乎自己的意見、得失和面子。其實很多事都沒什麼大不了的,為了一點面子問題,就和別人一爭長短,甚至拚得你死我活,實在很不值得,也很可惜。

因此,千萬不要認為壓制別人,是一件值得洋洋得意的事。而要想到:我起瞋心時,對方是不是也同樣會起瞋心?如果兩人都生氣的話,就一定會產生問題。如果是自己起瞋心而對方不起瞋心的話,那受害的只有自己,因為發脾氣的人是自己,對方並沒有發脾氣。即使對方也受害,但相較起來還是佔了便宜,所以是自己損失大,而對方的損失小。想通了這一點,下次瞋心又起時,就會先留一個退路給自己,同時也給別人一條路走,這樣彼此就能夠暢通無阻了。

————迴向文————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所有恩,

下濟一切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安樂國!

請各位佛友今日吃素念經、

戒殺放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學佛精進、福慧雙修、法喜充滿!

光明佛壇【gmfotan】

已有50餘萬關注讀者,為淺深得當、查詢方便、體系全面、注重實修的佛學平台,文章已實現全部點擊閱覽,強大的光明佛壇索引已經上線,更多實修內容將陸續上線,敬請期待。衷心感謝大家的支持與幫助。

佛經圖文音像免費結緣網站推薦:

弘善法德:http://www.liutongchu.org/

印經網:http://www.fjyj.net/jyzs/

淘寶網:https://amtfo.taobao.com/

本刊所有文章歡迎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

轉發本文是法布施,自利利他,功德無量!

近期文章:

【1597】弘一大師:做人做事須遵循十大要訣

【1596】天龍八部之大鵬金翅鳥

【1595】開悟了之後才知道這念佛法門最妙

搜索更多精彩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佛壇 的精彩文章:

《宗鏡錄白話文選》卷九十四

TAG:光明佛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