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出現這樣的惡露,說明子宮恢復的不好!來看看你的正常嗎?
經過漫長的十月懷胎,忍著劇痛生完娃,就萬事大吉了?才不是呢,如果產後子宮恢復不良,不僅會導致惡露長久不凈,還會引發一系列婦科疾病,給身體造成長期困擾。這還怎麼有精力和小娃日夜鏖戰呢?所以,產後子宮恢復問題千萬大意不得。
其實,要判斷產後子宮的恢復情況,除了去醫院做B超、婦科檢查等外,媽媽們也可以通過身體的信號自行判斷。
子宮恢復的2大信號
1.子宮體下降情況
子宮恢復良好與否,可通過子宮體的下降情況來判斷。
分娩結束後,子宮像泄了氣的氣球一樣,會逐漸收縮成胎兒頭大小。這時候,用手摸腹部(肚臍附近),可以摸到一個很硬的球體,那就是子宮體。
通常在產後的第2~3天,子宮底會降到跟肚臍相平的位置。如果子宮恢復情況良好,子宮體會每天下降1~2cm,約2周左右子宮底便可降入盆腔內,以後子宮會逐漸變小,大概在產後6~8周左右會恢復到正常的大小。
如果子宮體下降過慢,往往提示子宮收縮不好,恢復不佳,建議您及時就醫。
不過,產後新媽媽子宮體的下降情況也會有些許差異,這與媽媽們在懷孕期間所增加的體重、產後運動情況、自身的基因等等很多因素都有關。
2.惡露顏色變化
惡露顏色,是判斷子宮恢復正常與否的重要指標之一。
正常的惡露有血腥味,但沒有臭味。根據顏色、性質以及出現時間的不同,可分為以下三種:
血性惡露:是產後頭幾天排出的惡露,量會比較多,顏色鮮紅,主要是由血液、蛻膜組織和粘液組成,質地和大姨媽類似,偶爾帶有血塊、「肉塊」也都是正常的,一般持續3~4天。
漿性惡露:隨著子宮內膜的逐漸修復,出血量會明顯減少,惡露的顏色會由鮮紅色變為含漿液較多的淡紅色,主要是由宮頸分泌物、少量血液、較多壞死的蛻膜和細菌組成。在持續7~10天之後,會逐漸轉變成白色惡露。
白色惡露:通常在生產2周以後,新生的子宮內膜會覆蓋子宮內壁,子宮內膜也不再出血,惡露會變成白或淡黃色,質地類似於白帶,但是量比白帶多。2~3周後逐漸減少並消失。
惡露持續時間因人而異,一般不超過2個月。如果超過2個月仍存在,那就屬於惡露不凈的情況了。如果產後惡露不凈,並伴有腐臭味、膿液、腹痛、發熱、出血等癥狀,就需要趕快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明確原因,然後及早做針對性治療。
產後如何促進子宮恢復?
產後想要子宮儘快的恢復,媽媽們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幫忙:
1. 儘早下床活動
產後不要一直躺著或者坐著,畢竟「生命在於運動」。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多下床走動,不僅能夠預防靜脈血栓的形成,還能促進惡露儘快排凈,加快子宮復原。
2. 適當調養
一般出院時,醫生會開一些止血的沖劑,可以遵醫囑適當喝一些。另外,喝紅糖水的時間盡量控制在產後7~10天為宜,如果長時間喝紅糖水,紅糖的活血作用會使惡露量增多,也會讓體內的熱量增加,使產後新媽媽逐漸發胖。
3. 儘早母乳餵養
分娩結束後,有條件的話,醫護人員會第一時間把寶寶放到媽媽身邊母乳餵養,因為寶寶的吸吮會刺激媽媽的乳頭,刺激產生縮宮素,從而加速子宮的恢復。因此,產後及時哺乳,不只是對寶寶有益處,對媽媽也是十分重要。
4. 切勿憋尿
產後很多媽媽因會陰傷口或者腹部傷口難以下床,但又不適應躺著排尿,於是就能憋多久憋多久,而這樣其實很不利於子宮恢復。
因為膀胱充盈會阻礙子宮的收縮和下降,甚至引發產後出血或膀胱炎,所以,產後不要有心理顧慮,一定要及時排尿。
5. 不過早從事體力勞動
產後數日內站立時間不宜過長,也不要久蹲,不要提拉重物,以免引發產後子宮脫垂。
最後叨叨兩句:
很多媽媽在產後更注重減肚子和瘦身,而子宮「深居腹中」直觀感受不明顯,就很容易被忽略。其實,子宮在經歷了十月懷胎的艱苦和一朝分娩的劇烈戰鬥後,更需要恢復!只有子宮恢復好了,您才能以健康的體魄和旺盛的精力,投身到育兒的戰鬥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