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綜述:貼近現實的柏林電影節

綜述:貼近現實的柏林電影節

第6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入圍主競賽單元的24部影片到23日已全部亮相,其中19部影片將角逐金、銀熊獎。這些影片延續了柏林電影節反映社會和政治現實的風格。其中兩部電影聚焦難民問題,多部電影改編自真實歷史事件和傳奇人物經歷。

此外,本屆電影節將娛樂圈打擊性騷擾、支持女導演創作作為重要議題,主競賽單元中幾部女性執導的電影也格外引人關注。

持續關注難民問題

2016年以來難民題材電影一直是柏林電影節關注的焦點。本屆奪獎熱門影片《過境》由德國導演克里斯蒂安·佩措爾德執導,改編自德國女作家安娜·西格斯1944年出版的同名小說。片中,主人公為逃避法西斯迫害來到馬賽,這期間見證了滯留馬賽的以德國人為主的其他流亡者的悲慘和絕望。

影片取景於現在的馬賽,對二戰、納粹等歷史背景做了模糊處理,將焦點放在流亡者本身的命運和情感上。影評人認為,這種對時間有意的混淆使人聯想到當今歐洲的難民問題。

佩措爾德在記者會上說,正是因為西格斯和其他流亡者的經歷,德國在二戰後才將避難權寫入憲法。主演弗朗茨·羅戈夫斯基說,電影中德國人想要離開歐洲,而現在很多難民想來到歐洲,這會讓人們聯想到影片的政治意義。

另一部影片《埃爾多拉多》直擊當今歐洲難民問題。這部由瑞士導演馬庫斯·伊莫夫執導的紀實影片聚焦被義大利海軍在地中海上營救的利比亞難民,這些難民在離開難民營後有的靠賣淫維持生計,有的則被當地黑手黨控制甚至奴役,在西紅柿種植園做苦工。

多部影片改編自真人真事

《於特島7月22日》再現2011年震驚世界的挪威於特島槍擊事件。該片挪威導演埃里克·波佩認為影片對當前歐洲局勢具有現實意義。

電影使用對主人公一鏡到底的跟拍方式,借慘案受害者視角,最大限度還原於特島充滿殺戮、絕望和恐懼的一個多小時。影片時長與真實的槍擊持續時間一致。

波佩在首映後的記者會上說,他想通過電影記錄這段悲慘歷史。「環顧今日歐洲,極端主義勢力日漸抬頭。我們需要記住這座島上發生過什麼。」

《恩德培的7天》根據1976年發生在烏干達恩德培機場的人質解救事件改編,當時以色列軍方及情報部門用一周時間解救出被劫機者綁架的以色列平民,電影還原了解救過程。

《基伯龍的3天》記錄了奧地利傳奇女演員、茜茜公主扮演者羅密·施耐德1981年在法國療養期間接受德國媒體採訪的3天,展現了這名女演員日常生活與性格的不同側面。

《別擔心,他用腳走不遠》講述了美國漫畫家約翰·卡拉漢在遭遇意外高位截癱後,如何逐步擺脫生活與心靈的困境,並用畫筆呈現生活中的幽默,最終成為知名漫畫家的故事。

關注女性導演作品

柏林電影節主席科斯里克在開幕前的新聞發布會上說,主競賽單元參加金、銀熊角逐的19部影片中有4部由女性執導,分別為《基伯龍的3天》《我的女兒》《別碰我》和《臉》。這些影片因對人物精神世界細膩的刻畫和女性特有的力量而與眾不同。

義大利女導演勞拉·比斯普里執導的《我的女兒》是一部有關女性自我發現的影片,該片以義大利撒丁島鄉間為場景,一個10歲女孩發現了自己的身世,並在與生母和養母的相處中找到內心的答案,也讓觀眾領略到女孩質樸的愛與力量。

波蘭影片《臉》講述了一個以波蘭小鎮豎立全球最高耶穌雕像這一真實事件為背景的虛構故事,男主人公在建造雕像過程中遭遇事故,經過換臉手術後,生活及周圍人的態度發生改變。影片圍繞這個故事展開對宗教的諷刺和反思。

本屆柏林電影節從15日至25日舉行,主競賽單元各獎項將於24日晚揭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 的精彩文章:

百歲國學大師饒宗頤仙逝 他每一「小步」都踏出大局面
當拉美人民走進漢語世界

TAG:人民網 |